史说 || 程贵涛:战争的那些"遮羞布"

    

  历史上,发动战争的一方,总会向世人公布某些理由,以"正义之师"争取民众支持,以减少局外人对抗。

  

  如此思维,对于正义方,确实是好策略,比如陈胜吴广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自成提出的"均免粮"等,无疑都是很好的理由。

  

  但史上有相当邪恶者,也喜欢找"正义"的理由,为脸上贴金,甚至不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多半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是以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叛乱。依当时的文化,这场推翻合法政权的战争不仅非正义,而且是大逆不道,但叛乱者却处心积虑,找了个绝妙的"遮羞布",说是 "诛晁错,清君侧", 欲把一场"叛逆之战"变成了"正义之战"。

  

  可当皇上杀了晁错后,叛军却并没有停止,于是这块"遮羞布"便不再起作用,战争的性质昭然若揭。

  

  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王位世袭制已成共识,在统治集团内部的夺权之战中,挑起战争的一方,常以"勤王剿贼"为理由,有时还真能起作用。

  

  明朝燕王朱棣起兵夺权,理由是"诛齐黄、清君侧",结果推翻了建文帝。唐朝的安史之乱也大抵如此。安禄山的借口是"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尽管最终兵败被杀,落得千古骂名,但盛唐由此走向衰落。

  

  叛乱夺权需要借口,国际上发动侵略战争更要找理由,否则被侵略国便会同仇敌忾,国际社会也不答应。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明朝北方的边界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蒙古人部族,号称瓦剌。早就对中原物产觊觎已久的也先继承瓦刺王位后,就一直在寻思着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当时,明朝与瓦剌在边境开设有贸易市场,自由贸易本应遵循价值规律,也先却以明朝"削减马价五分之四"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土木堡之变,宋英宗被俘。但侵略战争的本质,不会因荒唐的借口而改变,最后也先被于谦打败退回北方。

  

  以"经济纠纷"为借口,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还说得过去,但清兵入关的"借口",简直就是艺术:明明是去占领你的土地,还口口声声说是来帮你,而且还有很多人相信。

  

  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后,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满洲军事集团曾经致书李自成,要和李自成"协谋同力,并取中原",遭到李自成的断然拒绝。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满洲人也大举入关,但借口却是:"消灭闯贼,为崇祯皇帝和大明百姓复仇。"攻占北京后,还厚葬崇祯皇帝,清军最高将领多尔衮还为崇祯皇帝披麻戴孝三天。

  

  一场场秀做下来,竟俘虏了明朝相当一部分士人的心,原因何在?清朝名臣范文臣一语道破天机:"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秀民,得士人心,则得民心。"李自成攻占北京,逼迫皇上自缢之举,在明朝士人心中当属大逆不道。于是,声称"诛杀李自成,大明百姓复仇"的清军就自然赢得了士人之心和民心,这也是区区几十万清军能够长驱直入,在几年时间内一统中原的原因所在。

  

  公元408年,西哥特人以"向意大利索取辣椒未成"为借口,出兵攻占罗马城。1737年,英国为夺取西班牙的西印度群岛,其理由堪称史上最荒唐的一幕。在议会上,首相将一名英国少校詹金斯在7年前一次战争中被西班牙士兵割的耳朵装进箱内,然后端给各议员相互传看,激起公愤,最后,英国以割耳受辱为借口,对西班牙宣战。

  

  即使在近现代,战争的借口并没有因文明进步而文明:日本发生侵华战争,理由竟然是"一个日本士兵走失。"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抛出的遮羞布是:"攻占科威特,是应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的请求,伊拉克进兵科威特,是为了保卫革命和科威特人民"。

  

  当下的国际纷争,特别是美国发动的若干战争,其实和历史一脉相承。

《西北作家》往期链接

征稿 || 《西北作家》纸刊征稿

湖北 || 江旺明:重要材料(小小说)

史说 || 沈淦:一个清代厨师的气节

书讯:陈嘉瑞小品散文集《终南漫志》近日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秋子红:陪老莫回故乡

陈忠实:俏了西安

注:本刊对稿件有可能做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注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