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小说场】马卫: 牟石头
作者:马卫
他姓牟,因为他收藏的三峡石最多,大伙叫他牟石头。他家有个大院子,全是石头。
来客了,牟石头也不让进客厅,抬两把椅子,泡上茶,就和客人在院子摆起了龙门阵。
客人60多岁,姓尹,叫尹德太。他慢条斯理地和牟石头谈,其间还有手势。他们是在讲价,尹德太要收购他的所有石头。
开价已到了10万,还不见牟石头点头。
尹德太有些为难了,因为这是他能开出的最高价。但是,牟石头一点也没有出卖的意思。
牟石头的脸上也全是沧桑,就像一尊石雕。
这是尹德太第19次到牟府了,钱从5万开始加,时间已过去了半年。
为什么尹德太一定要买牟石的三峡石呢?
尹德太开了个三峡石行,专卖三峡奇石,生意一直不错,已有了几十万家产。可是他好赌,两三年内,输光了家产,老婆和他离了,儿女们见他没有钱,也不那么理他。以前他还有个小情人,见他无钱了,另觅高技。
这时,本地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叫“三峡石王”,介绍牟石头收藏三峡石的故事。节目讲,牟石是个退休老工人,退休费很低,但他热爱三峡石,这么多年来,上自忠州,下至宜昌,一个人下河坝沙碛找,为此几乎耗尽了他的收入,以致于他不得出门时得背上两个馒头,节约中午饭钱。
10万元,在长江边的这座小城,应是不小的收入了。
但是牟石头仍然没有半点出卖的意思。他要多少钱?
时间又过了两年,牟石头得胃癌,已是晚期。这时人们关心的不是他的病,得了胃癌的人会有救吗?人们关心的是他的石头,那可是钱呵。三峡大坝蓄水到175米后,三峡石成倍地涨价,据说,牟石头的石头,有个宜昌老板已给他开价50万元,但牟石头还是拒绝了。
牟石头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儿女们现在面对的就是父亲留下的石头了。
就在他们商量如何继承这笔遗产时,牟石头生前请的律师到场宣读了牟石头的遗嘱——
所有石头全部拍卖,所得收入成立牟石头基金会,基金利息每年资助盘盘石的三峡移民。
儿女们都不理解呵,这盘盘石的三峡移民,关他牟石头什么事呵?但这遗嘱是法律文书,必须执行的。他们几兄妹下来找到律师,不是为了继承财产,是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律师也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坐下来喝着茶慢悠悠地说起牟石头的往事——
上山下乡时,牟石头来到盘盘石所在的红旗大队,那是长江边最穷的地方,地少人多,生产队分的粮食,只够大家吃半年。不得已,生产队开了几座石灰厂,算是社队企业。这石灰石要从长江的沙碛上捡,牟石头就是捡石灰石的男人。每100斤有两角钱的补助,另外每天还有10分工进帐。这个城里长大的孩子,身体本就有些羸弱,但他不得不捡石灰石。因为他家叫“小工商业主”,也是剥削阶级的一员了,其实他们家解放前不过在药王巷开了个小店,免强糊口而已。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谁来听你分辩?
有一天,也许是太累了,牟石头坐在江边休息,不知何故就打瞌睡了,一下掉进了长江里。
长江的水汹涌,一下卷入了滚滚流水中。
还好,一个打鱼的老伯把他救起来,才让牟石头存下一条性命。
牟石头返城后,进了厂,每年都要抽空下盘盘石,看望救他的大伯,看望他生活了10多年的乡村。
他爱三峡石,绝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他看到三峡石,就如看到了当年的乡亲。
牟石头的丧事尹德太也参加了,他才明白,无论给多少钱,牟石头也不卖他收藏的三峡石的缘故,这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是收藏石头的大行家,主动说:他负责把这些石头卖出去,而且不收一分手续费。
在尹德太的主持下,牟石头的收藏的石头竟然卖了200万。
现在盘盘石的村民们,上了60岁的,每年可以从这200万的利息中领取500元养老费。
盘盘石虽然被淹了,但村民仍然在江边用石头给牟石立竖了一块碑,碑上只有三个字——牟石头。
《西北作家》往期链接
◆稿投:1175314756@qq.com(小说、散文,2000字内);xbzjsg@163.com(诗歌,15-50行内新诗,不刊古体、近体诗和词曲)。要求原创且未在其它微信平台发表过!签约作家注明签约号,将优先审稿和结算。投稿请注明体裁,务必加主编微信(wyku001),方便结算稿酬。投稿后无需催问,10日内未见回复,即可另处!
◆稿酬:48小时后结算,非签约作家稿酬为打赏额的60%,低于10元不予发放。签约作家优酬发放。
◆声明:作者自负文责。本刊对稿件可能会做修改后发表,不同意修改请注明!
◆转载:转载本刊内容,须注明来源于《西北作家》,否则,本刊会依法维权!
(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