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学(6)
暑期游学(6)
第七天
昨晚写完记录已接近十二点了,赶紧躺下休息,结果好久才入睡。早上起来,走进“一加一”逛逛,发现好多朋友比我更迟,有的凌晨三点才发博。是的,我们这么一群人难得聚在一起,大家都是舍不得睡觉的。昨晚参加了上海王丽琴老师的“我与生命对话”的沙龙,从七点开始到九点结束,可是每一个人都觉得时间不够。我们住在酒店,接送的车子一直外头催,索性我们就自己打车了。
自费参加,长途跋涉,白天加黑夜,没有任何抱怨,我想很多人是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培训的。我只能再一次表明:我们这一群人“在一起”,就比任何培训都要有价值。
昨天上午,从湖北孝感市的杨虹萍老师的《从一厘米之变开始,营造局部的春天》开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老师,可以为学校所做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又很具有教育智慧,听完之后,你会觉得要是自己的孩子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那该有多好。她作为班主任,她让学生来设计班章和班服,这样的做法给人眼前一亮,太有创意了。
后来,来自宝岛台湾的陈香吟老师给我们带关于思辨的主题讲座和活动。她现场带着我们做教会学生思辨的技术活动。她说,老师想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讲得越少。通过讲座,我更加认识到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我们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可以说毫无技术可言,包括我在内。在讲座中,她还给我们分享了她们班级的学生毕业活动。全班一共才十六位学生,每一个学生穿着由他们自己扎染的布料做成的T恤,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得很自信。从这个视频我完全能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那种感觉。
上午的最后一场特别有意思——辩论不赛。这是“教育行走”首次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两支队伍就《摔跤吧,爸爸》的电影来辩论“辛格是否是好爸爸”?辩论得很激烈,更有意思的是,辩论结束后,主席(刀哥)宣布,调换角色正反方互换,再来辩论。由于,角色一时还未适应过来,台上台下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刀哥更是笑得无法主持辩论。通过这样的有趣的形式,我们每个人心中早已清楚好爸爸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爱孩子,更要有好的爱孩子的方式。
下午,是从山东省一个特殊学校的老师带来的《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始的。她谈到自己2016年是一条分界线,之前从未写文章,到后来遇见了一个团队,一发而不可收拾,十个月的时间,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共发表上百篇文章。这真的可以算是一种奇迹吧!她的成长给人带来的启发,就是写作真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下午的重头戏是,杨东平老师的讲座。他的话题是“中国教育的重建”。杨老师首先肯定了“教育行走”的做法:今天参加了这个活动,我才知道除了省培和国培之外,还有一种培训形式,叫自培。他觉得教育的改变是演化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改革而成的。谈到了中国教育出现的小微学校联盟、在家上学、民办教育机构等多种教育样态,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教育就应该要允许多样性的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教育样态太单一了。他还谈到了台湾的公办教育创新改革,让人看到了公办教育改革的可能性。他说,公办教育教育改革,时不我待。我作为公办学校的校长,该如何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真是值得深思。
最后一个分享的是,心和公益基金会的伍松老师的分享。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开始讲起,讲到如今的推动阅读。他认为阅读是基础教育中基础。他在贵州的两个县做了实验,一个有做阅读的学校成绩要比没有做阅读的学校成绩要好一些。我也始终相信,做好阅读是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在我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始终坚持阅读不放,是有我的道理的。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努力推动下,能够让我们的学变得更好一些。
一天的培训就是这样紧凑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