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下篇学习摘要
辩太阳病脉症并治法 下篇
中药的辨症论治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取法都来自「伤寒」和「金匮要略」两书。 赵情初说: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祖国医学的可贵处就是统一整体观念的。张仲景的学说就是最可贵的辨症论治。
一百三十四、「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关就是脾胃的脉、胃气的脉,关脉很细很数,细代表虚,数是热,代表虚热。胃里虚没有东西,胃气还在上面,是前面医生之过可能开了吐下的药,或是有伤寒表证,来不及吃桂枝汤却吃坏了肚子,一吐,结果把肠胃里面的东西吐光了;中医治病通常采汗法,很少用下、吐法,采用吐法不能太过,如果一二日吐之者,胃的津液吐掉了,胃的功能受到伤害,不能吸收,但脾脏功能正常,肚子又很饿,所以腹中饥,口不能食;吐了三四天后,不但胃伤到了,脾脏也伤到了,胃里就是冷的、没有胃阳,稀饭也吃不下去,要吃冷的比较舒服,又朝食暮吐,寒就是没有蠕动,食物停在里面,感觉很胀满,早上吃的东西都不消化,到了黄昏就都吐了出来,冷太过了,伤到了脾胃。
如果腹中饥,口不能食,就是伤到胃液,就是虚证,处方有大半夏汤,半夏止呕开胃,人参把胃的津液补足,再加白蜜,蜂蜜生用加强药的效果,芒硝滚一下;小柴胡汤也有半夏与人参两味药;如果朝食暮吐,就会西医的胃下垂、胃酸反逆、火烧心,就吴茱萸汤,人参、生姜、红枣四味药都是健胃整脾的,把胃液补足,吴茱萸很热,让胃热起来,让脾脏功能马上恢复,生姜换成干姜,温中的力量比较强。大半夏汤专门对胃,吴茱萸汤更强,进入脾脏的。平常小孩吃坏肚子,吐的太过,就给大半夏汤,吐的已经不想不想吃东西,早上吃的稀饭,到了晚上还吐的是稀饭,就给吴茱萸汤;打嗳气很厉害时,加旋覆花代赭石汤。
很多胃病的案例,都是因为吃过多精制过的糖所做的甜食造成的,开药方时,必须把甜食停掉,巧克力不能吃,可乐不能喝、咖啡不能喝;喝茶比较好。治胃病用粉剂比较好。
吐法为古代医家治疗法则之一。张载人以吐宿疾,名噪一时。现很少用吐法,秉照内经的原意,病在胸膈以上采吐法,病在中焦采和解,病在下焦采下法,把它清掉。
一百三十五、「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者。此为吐之内烦也。
吐过了,伤到胃的津液,胃里干燥化成虚热往上走,会烦躁,可以用大半夏汤;吐太过了,口渴,胃里没水,全吐光了,喝而烦躁,胸里也没水了,人参白虎汤;如果吐了半天但热不渴,胃液没有伤到,还有些热,兼有表热阳明热,桂枝白虎汤,拿掉人参换成桂枝;人参很贵,用在肠胃科,补足肠胃津液,红枣补黏液。
一百三十六、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胃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脉很快,胃的蠕动太快了,消骨引食一直吃,胃口好消化快,应当是消谷引食的脉,结果反吐,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脉是热,发汗太过是虚的现象,不是胃蠕动引起的热,不能消化食物,发汗过多阳气伤到,胃气就虚了,就是甘草干姜汤,炙甘草干姜用在发汗过多,用在阳虚的时候,胃中虚冷,干姜温中,生姜散寒,把药散到四肢上去,;如果胃中没有火了,干姜能让胃里的火烧起来,点火用的。用吐法来发汗,会脉数,或者有表证,刚好吃坏肚子,导致胃中虚冷。
如是真正的消渴,喝水吃东西很快消化掉,没有吐出来,要分上消、中消、下消来治。
「萧万兴」曰:「盖数本属热,而真阴亏损之脉,亦急数也。癌症的病人也可以摸到急数的脉,一息九至十至,真阴亏损的时候,元气大伤,病人内脏功能开始消退,然愈数则愈虚,而愈虚则愈数,一有差误,生死反掌。」
一百三十七、「太阳病」,过经十余曰,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欲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极吐下,故知也。
太阳应该进入少阳或阳明,如感觉心下温温,胃里闷闷的,食物消化不了,就是病进入阳明了,欲吐,而胸中痛,也进入少阳,会有恶心、肠胃受滤过性病毒影响,胃的蠕动不好,,大便反溏,阳明应该燥结,反而很粘稠,腹微满,郁郁微烦,肚子胀满,胃里很难受,郁郁微烦就是脾胃不和,消化不是很好的感觉,自欲极下吐之者,胃里很难过,吐掉会舒服一些,不用去吐,用调胃承气汤,通通清出去;食物一半在胃的下方,一半在十二指肠里,复诊按中脘以下建里、下脘有压痛反应,就是调胃承气汤,去实热有东西堵到;但欲吐,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极吐下,故知也。吐的太多,会是这种现象,这个恶心不是柴胡汤证的恶心,是食物消化的恶心,自欲极吐下。
一百三十八、「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乃在,下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裹故也。「抵当汤」主之。
中医里面最轻的活血破瘀剂是桃仁承气汤,而抵挡汤是很峻的药,越峻的药药越少,但很凶悍,中医会确定位置再去攻它。
六七日还有表证,中风是表热,伤寒是表寒,反而攻下,或吃坏肚子发生下利;免疫系统一退缩,表水就陷进去,在肌肉或身体里,水就停在中隔;如果水渗到肺里,慢慢累积就是肺积水。这水进入中隔,要经过三焦油网,会停在隔上的三焦网络上,只有水就苓桂术甘汤,但是本身湿热在里面,脾脏伤到湿太盛,湿久了就变成痰,是热的痰很多在中焦,加上水再进来,梗在里面造成结胸;还有一种人没有痰湿,身体很虚,被攻下,会心下痞,没有实卡在中隔,被攻下,脉微而沉,病在里不在表,应该结胸但不结胸,瘀热在里面,太阳表热顺着膀胱经进来,导致热进入下焦,进入血室会充满很多血。太热会导致血管破裂,血就跑到血室或大肠里,腹腔是封闭的腔体,造成整个下腹硬邦邦,其人发狂,热在下焦,腹当鞭满,热在下焦的大肠、子宫、精宫包括膀胱、三焦油网在内,小便自利者,代表三焦通利没有问题;小便不利,是瘀在膀胱者,开桃核承气汤,瘀血会随小便排出;瘀热在整个下焦部分,要用抵挡汤,专门攻下焦的瘀血,会从大便排出。
例:女子伤寒表证没好,又吃坏了肚子,表证没好又下利,没有结胸,瘀热跑到子宫里,里面出血,产生一个血块在子宫里,慢慢变成瘤,结婚后怀孕,小孩要长大,瘤跟着长,妨碍到小孩的成长,西医会小孩与瘤一起拿掉;中医用抵挡汤,会把瘀血从小便、大便、阴部排出去,血清掉,胃口就打开,小孩就会迅速成长,抵挡汤可以把子宫瘤打掉,而不伤害到小孩。
「陈逊斋氏」曰:盖少腹硬满,有「血结」,有「水结」,有「水血两结」;「血结」必见狂妄,如有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证」是也,若小便自利,用抵当汤,「水结」必小便不利,「五苓散证」是也;「水血两结」必小便难,少结满如墩状,如「大黄甘遂汤证」是也。
49.抵当汤方(瘀热在下焦,子宫瘤,瘀血堵在子宫、大肠、精宫,小便自利者,少腹鞭满)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去翅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浸)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水蛭是吸血虫,要很小的才有用,吸血的那种,虻虫就是牛虻,吸牛血的虻虫,指甲大下,粪坑旁边飞的虫小的不可以用,用药时一定要少腹鞭满,确定瘀血在里面,小便一定是顺利的,如大便正常,不要用大黄;如果身体很虚,快挂了,把大黄改成地黄,去补血,破血要靠水蛭、虻虫两味药,吸血能力强,要炮制,放在铁片上烤成焦黄,不要变黑,翅膀和脚要去掉。
水蛭、虻虫各三十个,大约三钱左右,桃仁二钱,大黄三钱;如果用地黄,用一两,补虚的,量小补不到;五碗水煮三碗,喝了第一碗,没有下再喝,下就是拉血,不必紧张,腹中小孩不会伤到。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有瘀血者,凡有瘀血者有二:少腹鞕痛而小便快利者,其一:腹不满而其人自觉满者,其二。急则以汤,缓则以丸。小便不利者就是瘀血在膀胱,就是桃核承气汤,小便快利者就是抵当汤,还有腹部摸起来软软的,病人感觉腹部难过也是血证,急的用汤剂,比较不急的用丸剂,一般来说,如果病在表比较浅,会痛得很急,病比较深的,痛起来反而比较不急。所以用丸剂,为什么作丸?丸取它的「药缓力重」,「急性的」要很快的赶出去,就用汤剂,汤者荡也,肠胃科的问题,则用粉剂比较好。
「方舆輗」曰:上症凡体虚者多患之。夫体虚者,虽瘀血在少腹,但不可攻。然下攻则病又不去。善哉!陈自明与此方中去「大黄」加「地黄」用之,名曰气「通经丸」,仅一味之加减,克尽守攻之能事,孙吴兵法,亦不足过。余尝以此四味,水煎以治「干血劳」甚效。「干血劳」就是血已经干掉了,干在腹腔里,病人表现的表证就是「肌肤甲错」,女孩子很多在腿和腹部每到冬天就要蜕皮,皮肤就像蛇皮一样,会干掉,夏天就好好的,其实就是「干血劳」。
一百三十九、「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者,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小便利与小便不利,来区分有血与无血,如果没有血,身黄,脉沉结,少腹鞭,小便不利者,是无血也,用茵陈蒿汤,专门去膀胱的热,火在下面烧,膀胱气化之后,一部分不好的小便排掉,一部分好的水进入胆,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胆汁分泌太热时,会身黄,瘀气有时会跑到脑部,发狂,有时是大承气汤,有时是抵挡汤,所以要看小便利还是不利,利就是抵挡汤,如果小便出来很黄,就是下焦很热,大便又没有,就要大承气汤去攻。
一百四、「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热结在膀胱应该小便不利,现在小便很正常,中极、关元一带很痛,不通则痛,小便很好,就是血堵到了,小便不利,可能是结石,五苓散就可以通出来,现在感觉很痛,肚子有时软的,就是瘀血在里面,辩证有没有血,看小便利不利,其他药都没有,宜抵挡丸,用丸剂,症状比较轻,比抵挡汤证轻,剂量一样,但病比较深。
50.抵当丸方(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只有此药)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五个熬,去翅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桃仁很黏,水蛭捣碎也很黏,分成四个丸,一般水蛭二十个大约二钱,虻虫二十五个差不多二钱半,桃仁二十个二钱,大黄三钱。晬时就是二十四小时后,应该下血如果没有下血再吃,有下血就不要吃了,一次吃一丸。每个人瘀血量不一样,吃的处方一样,但剂量不一样。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余家用此方,取右四味为末,炼蜜为丸,用生蜂蜜就会加强效果,又曰:产后恶漏不尽,凝结为块,成宿患者,平素虽服药,然当难收效,其后再有分娩,用此方服之,不过十日,块可尽消。
一百四十一、「太阳病」,以饮水多,小便利者,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太阳症本来表热很盛,想喝水,喝水多又无法消化掉,一部分小便排掉,一部分会停在胃上面,所以会有心下悸;如果喝了很多水,结果小便少了,就知道水结在膀胱里面,膀胱里面的热很盛,水结膀胱两汤方:五苓散、猪苓汤,猪苓汤就是膀胱结石或肾结石堵到了,小便排不出来会痛,在太溪、复溜一侧有压痛点就是有肾结石。
一百四十二、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寸口指胸,是阳,寸脉浮代表结在上面,关脉沉代表病在胸膈以上,中焦以下。藏结,如果脾脏的湿渗到关节里面就是风湿,如果湿很盛,体质寒冷,就是没有什么功能,动能不够。本身湿再遇到寒,慢慢把五脏肝、心、脾、肺、肾,整个外面的一层被黏液包住,此时脏没有了吸收功能,腑是消化系统,本身没有问题,腑和脏之间的管道被寒湿包住,时时下利,腑的食物营养要给脏,脏又不受,所以通通跑出去,下利出来的食物都是营养精华,所以关脉小细沉紧,舌头白白滑滑,舌苔黏厚,粘滑代表湿,白代表寒,寒湿结在里面,这种很难治。要开很热的药,用生附,炮附,生姜等热药,吃下去时很冷,半夜时胃气回来,会饿代表脾脏功能恢复了。
一百四十三、「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就是阴寒证,寒湿很盛,没有阳证,往来寒热是少阳证,没有往来寒热的人很安静,里面寒湿很重,不可以攻,一般攻下的都比较寒凉,里寒再用寒药,会很危险。
「成无己」曰:「脏结」于法当下,「无阳证」为表无热,「不往来寒热」为半表半里无热,「其人反静」为里无热。以表里皆寒,故不可攻。
「柯韵伯」曰:「脏结」是积渐凝结为阴,五脏之阳已竭也,外无烦躁潮热之阳,舌无黄黑芒刺之苔,虽有鞕满之证,慎不可攻,「理中」、「四逆」辈温之,尚有可生之义。其实「理中」、「四逆」都不够力的。
一百四十四、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很强壮的人,应该发表结果攻下,表热跑到里面,热邪入里造成结胸。身体很弱的人,肠胃虚弱,结果攻下,就变成心下痞证,痞在胃里,造成结胸,就是攻下太早了;此条辩是说,伤寒中风时,如有表证先解表,要去攻里时,要确定有没有表证,一旦确定里实,二三天不大便才去攻,攻要看时机。痞有泻心汤,结胸有大小陷胸汤。
结胸有大结胸、小结胸、水结胸、热实结胸、寒实结胸之分。大结胸与热实结胸不按而痛,有东西堵到,胸就是胃脘地方,巨阙和中脘的位置。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大陷胸汤主之是也。小结胸按之乃痛,比较轻,抽烟的常常会有;小陷胸汤随时可以吃,,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宜小陷胸汤,小结胸一定会有恶心的症状。水结胸则无大热而头汗出,头一直流汗,水结在胸胁,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寒实结胸则无热,与三物小白散是也。
简单区分,结胸就是痰和表热进来和湿梗在中间,就是热实结胸,就是大结胸。寒实结胸例:晚上很口渴,连吃了三种冰,冷的胃里面,胃无蠕动,又去吃猪油炒饭,吃了又口渴,拿冰水喝,结果食物从食道一路堵到大肠,无法蠕动,就是寒实结胸,很危险。
一百四十五、「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造成结胸,是因为有表证,先未解表,反到攻下,表热跑到里面,外邪内陷,阳没有办法舒张,所以脖子就会项强,如柔痉状,看起来像抽筋,大陷胸汤主之。
大黄去实,芒硝攻坚,为了让药停在胸里面,加葶苈,会吐一大块痰出来,有痰加杏仁,胸腔很热,有痰、热、水三个加在一起叫结胸,葶苈子去痰,杏仁去痰去热,因为堵在中隔,肺的下方,一部分往下走、一部分吐出来,四个剂量相等,胖子葶苈用三钱。
51.大陷胸丸方(结胸者,项亦强,外邪内陷,如柔痉状,下之则和)
大黄半斤 葶历半升炒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杏仁放锅里炒一下,有一点焦无妨,放瓷碗内一磨成霜,把大黄、葶苈倒进去,成弹丸大;本草里最强的排水的药就是甘遂、芫花、大戟,拿甘遂放蜂蜜下去,两碗水煮一碗,温服,会吐会下,大便出来看不到便,全是痰。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的区别:如果有壮热,像乳瘫、肺癌到了末期,肺里长东西,有壮热时用大陷胸汤,无大热用大陷胸丸。
「金鉴」日:「大陷胸丸」治「水肿」、「肠澼」初起,形气俱实者。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东洞先生晚年,以「大陷胸汤」为丸用之,一如「理中」、「抵当」二丸,泻下之力颇峻。然若毒聚胸背,喘呜咳嗽,项背共痛者,则以此方为胜。如龟背、鸡胸,胸部突然凸起来,其实里面全部都是痰堵在里面,像桔梗、半夏都是去痰的药,这时候都不够力了,水混在痰里面,热又梗在一起,所以一定要用葶历。
一百四十六、「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脉应该很沉很紧在里面,结果脉是浮大的,真阳要脱了,元气已经快没有了,一般来说,这种情景已经不能睡觉了,坐等死。阴阳要分离,条文说不可下,但是不得已的时候,该下还得下,必须与家属说清楚。
一百四十七、「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烦躁者,就是胸阳脱了,阳离开身体时,阴阳相隔,阳在头面上,阴一直在下面,烦躁到不但晚上睡不着,到后来死前一个星期,眼睛都闭不起来,是癌症晚期。此条烦躁用茯苓四逆汤来救逆。
「尤在泾」曰:「结胸证」悉具,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鞕,及不大便,舌燥而渴,日哺潮热,还有一种也是结胸证,少年的时候喜欢打架,打到胃地方瘀血,或胃出血渗到淋巴系统,日久后变成硬块,里面的血管和淋巴纠在一起,胃被挤压得很小,查病人的胃里面没有胃癌,但是胃的地方硬硬的,也是用「大陷胸汤」;当决定要用大陷胸汤的时候,要快,趁病人还有体力承担药的时候用,所以用峻剂的时候,要趁病人元气还在的时候赶快用。
一百四十八、「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而微汗出,及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客气动膈,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心中懊憹,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太阳病,脉浮则为风,数则为热,热跑到血里,脉就会数,脉跳得很数时,就代表热在血里面,还有一种脉是微细数,代表血里津液没了,血里的水不够了,血很热就会有虚的热,表未解也,应该是攻表才对,反下之攻下以后,血就会往下跑,身体上的血就虚掉了,阳就下陷,动数变迟,脉就变慢,正常的水透发出去,结果水没有透发,流回到胸腔里面来,水往里跑就变成了客气动隔,水在皮肤表面叫做水,进入身体里面就成为湿,隔内拒痛,湿、痰和水在胸膈横隔的地方,硬邦邦的,硬块有吐不出来,气短烦躁,呼吸时横隔要下降,堵到又降不下来,一吸气就要吐出来,就变成短气,阳在上面没有办法下降,变的烦躁,心中懊侬,胃中被误下空虚很难过,被误下才会结胸,平时不会;若不结胸,就是上焦没有湿热,没有湿痰,湿痰很盛的人开桂枝汤时(舌头很湿),加茯苓、白术;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胸腔里没有湿热,水进来就只是水,会被胃蒸发掉,阳气往上跑了。被攻下了,胃虚掉了,只有头有汗,就是津液伤到,肠胃津液跟着出去,头上只剩一点点阳,一点点汗,其余地方都没有汗,是津液不够了,小便当然就不利,身体会发黄,就是透过皮肤看到血的颜色。
52.大陷胸汤方(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而微汗出,及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客气动膈,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心中懊憹,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大陷胸汤比大陷胸丸更少了,大黄三钱,芒硝五钱,甘遂五分生用,如果结胸的很厉害就要加重,平时大部分二勺就够了,很少用到三勺,像西医讲的急性肺扩张,肺突然膨胀起来,或是肠梗到,麻痹性的肠梗阻,都是中医讲的大陷胸汤,所以是热实结胸,梗在上焦;如是热实结在肠中,就是大承气汤证;大陷胸汤的痞硬而痛是从心下往下到少腹的关元附近;大陷胸丸的痞硬而痛是从心下往上走,所以是丸剂,不然药走的太快,一下子就跑到下焦去了。
用六碗水先煮大黄,煮成二碗,大黄的渣去掉纳芒硝滚一二下就好了,再拿甘遂粉剂倒进去,甘遂生用,先喝一碗,如果没有上吐下泻再喝,一般隔六个小时,如果又吐又泻就不用再喝了;如果光吃大黄芒硝,一下子就里急后重,甘遂下去,到胃里就不走了,药往上走,等你感觉药力往下走,打出来的全部是痰没有大便,因为肺和大肠是表里,甘遂把痰全部从大肠排出,而不是从肺里出来,痰渗入隔膜,再进入三焦,再渗入大肠出来,渗出来的。药力大约持续三个小时,像水龙头打开一样泻出来,精神变好,很舒服。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小儿急惊风,胸满心下石鞕,心下就是胃的地方硬硬的,咽喉痰潮,痰潮壅塞,直视惊挛,像脑膜炎眼睛都瞪直了,胸动如奔马者,呼吸就很痛很快。
「古方便览」曰:胸高起,或背曲成痀瘘之状,或腹内陷下濡而牵引及背,脚细软羸瘦而不能步行,手臂不遂者,皆治之。过去陷胸汤临床上看的时候,包括小儿麻痹发壮热的时候都是大陷胸汤证,壮热来的时候,整个水痰热积在肺上面的时候,结果脑神经烧坏掉了,这都是大陷胸汤证。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治「热实结胸」之主药,其它凡胸痛剧者,尤有特效。凡医者临死地,不可无此手段。又因留饮而肩背凝痛者,有速效。小儿患「龟背」等,亦有用此方者;小孩背弯起来,其实里面都是痰,全部梗在那地方,有时候梗在胸口,有时候绷起来一块,其轻者,宜用「大陷胸丸」。又小儿将成「鸡胸」时,宜及早用此方,以收速效。
一百四十九、「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了一段时间,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这证并不是由误下而成的,本来这病就是上热下寒,本来肺里就很热,结果一得到伤寒,六七日没有好,伤寒束在表面上,肺的热又去不掉,没办法出汗,热把汗推到汗腺,遇到寒又回到三焦里,又跑到胸里面,胸里有痰、有热、有水结到里面,胃就会痛,大陷胸汤最重要的体征就是胃的地方按着硬邦邦的,就是痰,大便一通利,当场就通了人,软掉了。
一百五、「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太热者,此与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本来有表证,麻黄汤就好了,结果热结在里,大便就没了,本来有阳明证,便秘,复往来寒热者,就是少阳证,阳明与少阳兼有,就是大柴胡汤。小柴胡是介于少阳和太阳之间。大柴胡下去,表里双解,有大黄、枳实。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与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热和水结在胸腔里面,结在上焦,胸口就是大陷胸汤证;热结在大肠里,结在下焦,就是大柴胡汤证。
一百五十一、「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用很强的发表药,津液就伤到了,然后被攻下,身体好的人被误攻下,不会造成结胸,结胸是没有发汗而攻下造成的,重发汗攻下结胸,一定是大肠看到有燥屎才攻下,一个礼拜都不大便,舌上燥而渴,黄昏时有些热,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者,大承气是天枢穴有压痛,结胸是胃到少腹这一段中间硬邦邦的堵到,就是结胸,大承气是大便堵到,结胸是痰、热、水梗在胃到少腹这个地方,所有大陷胸汤是去痰去水去热的药混在一起用的,大陷胸汤也有五六日不大便。
大承气汤有大黄、枳实、厚朴,把厚朴、枳实拿掉换成甘遂,就变成大陷胸汤,一个去痰水结在胸膈间,一个是去大便。
「方书」说:喜按为虚,拒按为实;此为实热,不管是大陷胸或是大承气都是拒按,结胸的时候,不按他,他都很痛了;按他才痛,那是小结胸。大承气也是一样,不按都痛,按他更痛,例:吃减肥药,拉肚子造成疝气复发,按着比较舒服,还可以把它塞回去,所以是虚症,里面没有东西只有气在里面,开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放几个屁就收回去了。
一百五十二、「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心下指胃,大、小结胸梗在的地方不一样,大结胸的痰热湿整个梗着,不按都痛,小结胸结的比较轻,没有那么强,按了才痛,脉滑代表有痰在里面,浮代表比较表比较轻,大结胸脉沉而紧,沉是很深在肺的下方,紧是很扎实。
小结胸症状仅在胃中,与痞略同,但按之痛,痞则不痛耳,为胃中痰热互结黏膜发炎之病也。主用苦降泄热涤痰之小陷胸汤之法,以黄连清热(消炎),半夏降水(利水利痰),栝楼实开结滑痰(破结,把痰打散)。
「柯韵伯」曰:「结胸」有轻重,立方分大小。从心下至少腹,按之石硬而痛可近,为「大结胸」。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曾石硬,为「小结胸」。「大结胸」是水结在胸腹,故脉沉紧。「小结胸」是痰结在心下,故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黄」等下之。痰结宜消,故用「黄连」、「栝蒌」、「半夏」以消之。水气能结为痰,其人阳气重可知矣。大陷胸汤从胃的地方到肚脐这一段,硬得很紧,给西医看,他可能是胃癌或淋巴癌或肿瘤,不管它是什么,一样攻,对证不对病。
如果是小陷胸汤开成大陷胸汤就太过了,会元气大伤,甘遂会成皮包骨,水份都没了,会大燥渴,要用人参等药才能把津液补回来。大结胸有两种不可治,就是表邪过盛的时候,脉很浮大,燥渴,津液伤到,可能是胃癌、肿瘤、淋巴癌,中医讲痰在里面,痰已成块,西医看是肿瘤,已经没有条件可以攻了,已经壮热,所以烦躁的阶段就要下手,不能等到烦躁危症才用药。
53.小陷胸汤方(正在心下的胃中,按之则痛,脉浮滑者,舌苔黄厚,吐痰很多)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个
右三味以水六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黄连用一钱,半夏、栝楼实的量相等用五钱,小陷胸汤专门去痰结在胸中有呕者,恶心,恶出来的是痰,不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医叫痰积。临床上最多的是抽烟的人常常得到这种病,只有已得到感冒后,再误攻下就会梗到。临床上不一定结胸的病人才会用到小陷胸汤,遇到胃不舒服,舌苔黄而厚,确定是胃热,吐痰很多,就可以用。
内经提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者」,临床上遇到尿毒的人,会用到黄连解毒,可以坚肾,预防毒素入心。
一百五十三、「太阳病」二三曰,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微弱者,本有久寒也,反下之,若利之,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不能躺着睡觉,坐起来比较舒服,一是胸中有水饮之故,躺下去水会上逆,会吐;二是水进入肺、胸腔时会咳嗽,躺下去会更咳,如果水饮不是很强,在横膈膜的地方就用苓桂术甘汤证,会引起晕眩,心下必结,胸腔堵到,脉微弱者,本来久寒身体很虚寒,胸里面寒掉了,水又聚在胸腔里不下来,就会但坐不得卧。
不渴,舌苔湿湿的,脉摸上去是细细的,弦的,像吉他弦一样的跳,就代表身体里有不正常的水,用温化的方法,把水排掉。如果没有胃寒,只有水饮搁在胃的外面,苓桂术甘汤就去掉了,最好的温胃的药就是干姜,有时干姜、生姜并用,干姜让胃热起来,生姜把它打散开来,要加半夏,把水排出去,胃的功能不好,冷却要加白术、茯苓等量的用,加强脾脏的功能,这时胃就开始动,热起来后水气才会到肺上面,水气会像云雾一样,后面要加炙甘草可以使胸阳壮盛,等于甘草干姜汤的加减,把胃里的水温化掉。
遇到肠胃寒症,心中结,胃里很难过,以为是食物堵在里面,不知道是水,没有开温化的药,反下之,太阳表证还在,如果止利,必作结胸,水饮还在里面。如果下利不止,寒会跟着利一起走,皮肤表面的滤过性病毒陷下去,顺着水道跑到肠子里,变成协热利,引起肠炎,味很臭,此时就不能解表,开葛根汤或五苓散,协热利严重就用葛芩连汤。
一百五十四、「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促者,必结胸也;脉细数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紧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心下痛;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数滑者,必下血。
这一条辩是说,脉诊能诊断到什么程度,太阳病应该发表,结果误用攻下法的结果。
①.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如果变为结胸,脉就沉下去,现在脉浮,就不会结胸,表证就是浮脉,此为欲解也,代表身体很好,免疫系统没有因为攻下让表邪下陷到身体里。
②.脉促者,必结胸也
促脉就是跳着,突然停掉,速度很快,然后又跳回来,跳七八下停一下,被攻下后,血往里走,下利以后血回流回来,身体里面虚掉,回流的力量不够,突然血就空掉了,血空时的脉就没有跳起来,体能没有办法恢复,摸到脉促必结胸。
③.脉细数者,必咽痛
细脉代表里虚掉了,数代表热。寒束表面,攻下,肺在外方,胸是诸阳之会,阳要发散出来,流汗就是肺的功能正常,寒束到表,肺热出不去,热性是轻的,热气往上冲到皮肤表面,发散不出去就冲到喉咙,就要把肺寒去掉要靠麻黄、杏仁,土生金,热的源头是胃,要把胃热降下去就加石膏、甘草,所以麻黄、杏仁是去肺寒去表,石膏、甘草降胃热,用麻杏甘石汤。
④.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弦代表水,少阳的脉,因为肝胆的脉正常是弦,肝是厥阴,胆是少阳,所以少阳的脉本身是弦的,弦脉不但主水也主少阳,一旦被攻下以后,水没有进入肠胃,回流进入胸肋中焦,进入两胁的地方,两胁就拘急,就小柴胡汤,胸胁苦满。
⑤.脉紧者,头痛未止
脉紧有寒束在里面,绷得很紧,摸到的脉很硬,寒在表面没有陷进去,还是要开发表的药,人身体的免疫系统热气阳气,寒束在表面时,免疫系统自然会冲上去与表邪相抗,冲到头部,热发散不出去,闷在里面,结果头就痛,此时用药辅助,发表流汗就好了。
⑥.脉沉紧者,必心下痛
按到骨边才摸得到脉就是沉,按得很深,沉代表病在里,紧代表寒,是里寒,浮而紧就是表寒,用了攻下寒凉的药后,如芒硝,造成里面寒掉了,心下痛就是胃里面痛,肠胃冷掉了,如果恶心、呕吐是小柴胡汤;如果胃里面痛,胃里没东西就甘草干姜汤,如果有东西堵到,就用热药加点大黄,把里面滑出来,誓如甘草干姜汤里面加一点大黄,大黄无寒热,只是去实,甘草干姜把胃热起来。
⑦.脉沉滑者,协热利
沉就是里,滑代表痰饮,滑脉摸上去就像锯子一样跑,血热的时候也会滑,流的速度很快,血过热水就不够了,热就是发炎,水份会丧失很多,下利把水份都排掉了,所以燥热起来,要把利止住津液才能补回来。
⑧.脉数滑者,必下血
滑代表血里热,再加数就是壮热了,壮热到极限,血管会破裂,破在肛门就会便血;破在膀胱里就会小便带血;心脏血管破裂外面有网膜包住,心脏下来有肾主动脉,就是到肾脏有一个大动脉,如果破裂,旁边有一个网膜包住;破裂有时是阳明证没好造成的,所以小孩子发高烧要赶快退烧,用白虎汤或承气汤。
一百五十五、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病在阳,应汗解,反而被水喷、淋着,或是身体很热灌水下去,皮表被束到,汗发不出来,热出不去,就会越来越烦,会起鸡皮疙瘩,本身热在胸阳、肺里,不在胃里,应该口渴,反而不渴,这种状况下,服用文蛤散,是单纯的水饮证,水排不掉,是经方里最轻的的排水利尿剂;水发不出去用利尿,如果还没好,与五苓散,五苓散会把表水从小便排掉,是治疗水肿的方剂。
54.文蛤散方(本身热在胸阳、肺里,不在胃里,应该口渴,反而不渴。)
文蛤五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文蛤用五钱就好了,文蛤黄色上面有黑条纹的比较大,打碎后磨成细末,一钱勺一平勺,用滚水冲汤用五合,把水利出去。大多会有五苓散。
与文蛤类似的还有牡蛎和瓦楞子,咸能软坚,这两味药也是攻坚用的,牡蛎可用在甲状腺肿或是淋巴肿大;瓦楞子是血蚶的外壳,形状像旧式瓦房的瓦片,也想乳房,用来攻乳房附近的肿块。
一百五十六、「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
如果是热实,会渴会烦躁,脉会数,舌苔会很黄,热实结胸就是陷胸汤;如果是寒实,就不能用陷胸汤了,里面都是寒凉的药,要靠三物小白散,剂量会很小。巴豆狠毒,会肝肠寸断,肠子会断掉,要小心使用,对症就没有关系,用一分或两粒就够了,巴豆像黑豆,豆豉大小,外面有一层壳,用药要把壳拿掉,巴豆仁两片剥开,心要去掉,放在热锅里一烧就焦了,变成黑豆,很油,放在钵体上一磨就变成巴豆霜,如果被西医处理过,就尽量不用巴豆,会出现诊断上的盲点;桔梗、贝母等量用三分,桔梗用在排脓和去寒痰,桔梗甘草汤又名排脓汤,桔梗的去痰力量很强;贝母也是攻坚去痰降逆的药,贝母可以通利喉结,不管是甲状腺肿瘤、鼻咽癌、淋巴腺肿瘤、扁桃腺肿瘤,只有喉咙一段有硬块,只有两味药,桔梗和连翘可治,连翘又名连壳。
有一种情况,本来是阳明热很渴,先喝了很多冰的东西,吃完后肚子饿,又吃了很多不消化的东西,就堵在里面后,堵到后,口还是渴又喝水,水一喝就把肠里面的东西往下走,堵在大肠里,然后中间是空的,又饿了又吃,吃了又堵到,结果从食道到大肠全是食物,就是寒实结胸,症状昏迷,呼吸还均匀,气息很弱,西医找不到原因,实际上是吃撑到了,要确认昨天吃饭的情况,确定是肠胃堵到,再看舌头,舌苔是白的,肠胃不蠕动,食物太多,连蠕动的力量都没有了,用三物小白散,巴豆很热,吃下去从食道到大肠一路清出来,,临床无法吃东西,可以从鼻子喷进去。
经方最重的药就是巴豆,伤寒金匮用在几个地方(磨粉用):
①.巴豆、桔梗等量同用,巴豆用一颗或两颗,专门使毒化成脓,或身体里的结毒、硬块、痞块在身体很深的地方,发不出来,要把它成脓排出来;如肺中的脓疡属寒实。
②.巴豆与贝母同用,专门去喉咙、咽喉之堵塞,癌症末期,东西都没办法吞下去,通关利结的力量很强。轻症用半夏苦酒汤、严重的用硝石,或用经方中的巴豆与贝母。被西医开过刀或化疗中,再肿起来效果就不好。
③.巴豆、杏仁同用叫走马汤,用在心胸的结毒,癌症末期梗在肺里,食道里长满了癌,东西吞不下去,巴豆和杏仁磨碎了生用,巴豆二粒、杏仁五六粒,用棉布包好,用热水泡下,一拧汁就出来了,用汁,食道癌、胃癌到后期无法吞东西,巴豆杏仁汁下去,堵到的癌细胞都可以被打开一条通道。
④.巴豆、大黄和干姜并用,专门用在下腹结痛,目前用在大肠癌的就是这个方剂,大肠癌到后期都不大便,癌细胞长满了,西医可能做个人工肛门,巴豆下去可以打个洞,用这药要有必死的决心,是很危险的时候用。
⑤.巴豆、炮附子和吴茱萸同用,专门治心胸寒痛,胃里面冰凉,感觉有冰块在胃里,可是摸皮肤是烫的,检查胃的形状是好的,胃里被寒气、白津液塞得满满的,没有办法吃东西,也不口渴,因为白津在里面。
⑥.巴豆与芫花同用,能去大腹积水与痞块积聚。两颗巴豆配上三分之一钱芫花做成药丸。
用到巴豆,必须西医没有处理过,而且家属相信中医,否则如果救不回来,家属不知道重病难治,以为是是吃药死的。
陷胸汤万不可服,以寒实结胸,为寒饮凝痰,结于胸中,如与黄连、半夏、栝楼之三物苦寒剂,益使其坚凝不得化也。白散为巴豆,桔梗、贝母,药为三味而色白,所服极少,称之为三物小白散亦合。
此条辩的外敷,脉诊、舌证为:脉当沉微或沉迟,舌当白滑。舌头白滑极难治,就是脏结,巴豆十四个,黄连七寸去皮用。右捣细,津唾成膏,填入脐中,以艾火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拘壮数,病去为度。也就是将巴豆和黄连作成饼放在肚脐上面灸,也可以去掉,但是力量没有吞服的强。
55.白散方(寒实结胸,无热症者)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
膈上必吐,病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冷皮栗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噀之洗之,益冷,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白饮就是米汤,三味药加起来半汤匙,差不多桔梗3:巴豆1:贝母3,瘦人还要减半,强人多些。病在上隔必吐,病在隔下必利。不利再吃热稀饭就好了,不要再吃药,如果利不止,吃冷稀饭、冷豆浆就好了,或是黄连也可以。如果起鸡皮疙瘩,不要用水喷他,休息就好了。如果吃了巴豆肚子痛,重用白芍三两,不是三钱,是三两,单味的芍药去熬汤吃,就能把巴豆的毒解掉。
「类聚方广义」本条曰:此方不仅治「肺痈」,就是肺里面化脓疡,且治「痈疽」,看不到的脓肿、肿块、硬块,胃酸;胃里面化脓长瘤,及胸膈中有顽痰,胸背牵痛者。又咳家胶痰缠扰,咽喉不利,气息有臭者,皆有效。就是结得很盛的时候可以用,但是要确定是寒实,才可以用。
「卒中风」,「马脾风」,痰潮息迫,牙关紧闭,药汁不入者,取少许吹鼻中,则吐痰涎而咽喉立适。突然中风的时候,痰上来很多,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一个洞,牙关紧闭药都进不去,所以药要用喷的,痰从嘴巴、鼻子出来,一下去人就醒过来了,所以三物小白散在用的时候,如果病在胸膈以上一定是吐出来的,如果病在胸膈以下一定是下利的,就是胃以上、食道里面的一定会吐出来,已经下去的全都会排出来。
一百五十七、「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本来没得病时,胃液就是虚掉了,平时喝水喝的很多,又不能止渴,如果开大剂的小柴胡,也会流汗,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先刺大椎第一间,泄太阳的热,三阳会在大椎,放血的时候热会退掉;头项强痛,肺气无法出,表热不能散,此时胸阳的热上冲,造成头部痛,扎肺俞能解表;平时胃液不足,是因为血里会太热,血里的水不够,这时肝就会肿起来,肝是最后的血脏,肝藏血,肝肿起来就不是小柴胡汤证,肿起来会顶到胃,所以胃的地方会硬,扎肝俞,让血里面热起来,肝里的血会出来,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少阳证,津液伤到的时候,可以看得到,发汗剂给病人,先要看嘴唇干,就不可以给发汗,发汗则谵语,在壮热的时候,脑神经就不是很正常,会胡言乱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就是肝肿起来了。太阳与少阳并病,张仲景只有这一条不能用小柴胡汤。
例:有个病人,整个嘴巴都干裂掉了,脸上冒青春痘,开炮附子三钱,生附一个,干姜三钱,三帖,这个病人平常喝水都不能止渴,因为是虚热,这么热的药下去后就不渴了,此人舌苔是白滑,所以脏结药下去后,湿从大便排出来了。
一百五十八: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八九日,经水迟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女人有表证,刚好得了七八天后,还没好,月经刚好来了,热邪会随着血往下走,进入子宫,血室包括子宫和肝脏,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看起来像结胸,如果有谵语,代表血不够,此为热入血室,子宫里面发炎,或肝炎,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期门可以泻肝热。
血室,指肝脏,肝脏腔门静脉总会之所,其血最多,其热最高,故曰血室。吴氏【瘟疫论】曰:血室一名血海,即冲任之脉也。方书指为子宫者,以其谵语适在经行或经止之时,随指子宫即血室。
一百五十九、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前一条得了感冒以后,中间又来例假,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血液循环就不好,包括肝血循环也不好。滤过性病毒跑进去血结在那里,会堵到,肝里面有很多血管,要把血输出来,通利时就会发热,不通时就会发冷,就是往来寒热,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所以不管是感冒以后月经来,或是刚好例假结束,得到感冒,都是小柴胡汤来解。如果开发表的药,可能月经会停掉,因为汗血同源,发汗血就会少,于是月经就停了,也有可能造成逆经,经血从鼻子出来。
一百六、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下焦,必自愈。
妇人感冒发烧时,没来得及吃药,月经来了,到了晚上就发谵语,病毒在血里,白天的时候结在阴,晚上的时候结在阳,所以白天很好,代表气没有问题,晚上胡言乱语,病在血里;平时没有例假时,得到感冒发烧,解表就好了,不会有谵语,不去治疗它,也会自己好,用小柴胡汤好的会快些。
一百六十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感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表证还没好,支节疼痛,心下支结,胃里梗到,吃不下东西,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一但有少阳证时,就不用麻黄。
阳经有三,太阳、少阳、阳明,只有在少阳这一圈的时候,就是半表半里,太阳是表,阳明就是里,太阳少阳重叠的地方就是外,就是有太阳表证,也有少阳表证,用小柴胡汤去和解,和解不掉,要用柴胡桂枝汤,有少阳证也有太阳症,最主要是少阳证偏多些,太阳症偏少些,柴胡用四钱,桂枝、黄芩、人参各一钱半,重用柴胡,再加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刚好是柴胡汤和桂枝汤并在一起,大枣、生姜重复。
56.柴胡桂枝汤方(伤寒6、7日,发热微恶者,还有表证,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胃里梗到东西,外症未去者)
柴胡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生姜一两半切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有太阳少阳证时,不能把太阳的药开的太重,少阳的药要加重,所以柴胡四钱以上,桂枝、芍药用一钱半,如果桂枝开的重,药下去马上就到肌肉里去,太快了,所以柴胡加重,少阳的热要靠柴胡推出去,把少阳的热推到太阳再出去,让桂枝跟着柴胡走,桂枝开的太重,柴胡就跟着桂枝走,如果这时候开的是小柴胡汤吃完还要再吃桂枝汤。
一百六十二、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如果发汗而复下之就不会结胸,就是没有发汗攻下才会结胸,攻下时血液往下走,肠胃就虚冷掉了,胸胁满,汗发掉以后,很多还没有发出去的汗,因为攻下复又回头,结在胸隔,汗在胃的外面,所以胸胁满。微结一点,没发汗攻下会大结,攻下水会跑掉,当然会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嘴巴很口渴,但是人不会恶心,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胃里没水会口渴,胃里有水,不但不渴还会呕吐,胃热往上冲,头就一直冒汗,但头汗出。胃里的津液会往上跑,常人饿过头,手脚一直发抖,头会开始冒汗,西医说血糖太低,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胸胁满,往来寒热,就是半表半里用柴胡,发汗而复下,还有伤寒脉证,要用桂枝,加上甘草温中达表,在发汗又下利的状况下,滤过性病毒进入三焦,要用柴胡把它推出去,再用桂枝透发它,用甘草补足胃的津液,瓜蒌根去热止渴,可以把肺的津液补足,不渴用半夏。胃虚热无大渴往上冲用黄芩,而不是石膏,石膏用在湿热证,大渴饮多。但头汗出,牡蛎专门降浮阳,胃的阳气浮在头上面,就像热气球浮在上面降不下去,牡蛎一下去把它整个往下导。
57.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有外证用重用柴胡,可以用到五六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瓜蒌根四钱,黄芩三钱,牡蛎二钱,炙甘草二钱。中医观念,平常人湿在中焦,就是内湿,湿在关节就是风湿,湿在血管里就是痨,会造成一动就来不及补充能量,桂枝能让动脉血液循环加速,血管外壁就是淋巴系统,三焦网络就要靠柴胡,血管里血多水少,脉就洪大,用大剂的瓜蒌根把水补足,血里常年津液不足,会产生燥热,用黄芩下去把它去掉,配合干姜、炙甘草来建中,把脾胃的功能加强起来,配合在一起,能把血管里的湿推到皮肤表面,所以药下去,出的汗是湿汗,黏答的。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这汗出来的时候,湿嗒嗒的,不用白术是因为白术有收敛的力量,湿在关节、肌肉、脾脏上面可以用白术,但湿在血管里则很强,白术可以止利,如用于此,反而不利发散血中之湿。
「类聚方广义」本条方曰:痨瘵、肺萎、肺痈、痈疽、痔漏、结毒、霉毒等,经久不愈,渐就衰惫,胸满,干呕,寒热交作,动悸,烦闷,盗汗,自汗,痰咳,干咳,咽干,口燥,大便溏泄,大便不利,面无血色,精神乏困,不耐厚药者,宜此方。只要是长久不愈的人,就会慢慢消弱下来,所以张仲景出「痨瘵」的第一个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痨」就是他不能动,一动就一天起不来,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大部份是劳心才会有,劳力的人得到的是疲劳,痨症的人吃什么药都没有用,吃什么食物都不会胖,摸脉很洪大,但是脉是中空的,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张仲景开的第一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明明是桂枝汤的病人,桂枝汤下去没感觉,再开强一点还是没感觉,开麻黄汤下去,汗都不流一滴,这就是痨。
一百六十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头汗出,病在表也,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是表证,手足冷,心下满,是病邪内里,表邪里邪,口不欲食,吃不下东西,里面虚掉了,大便硬,就是蠕动不够,大便自己流出来,会一节一节的,此为阳微结。人的身体阴寒在内,阳浮在外,消化系统有寒结在里面,蠕动就减缓,胃里有一点余热会往头上去,头会先流汗。手脚的温度都是胃热来的,脾主四肢,里面冷掉,手足就冷,所以微热在上面,里面整个是阴寒掉了。胃里胀满闷闷的、肠胃没有蠕动,不想吃东西,有表证也有寒证。摸到脉沉细就是病在里,有汗必为阳,阴证无汗,后面介绍的少阴、太阴、厥阴都是无汗的,阳明证但热不寒,,到了阴证完全没有汗,所以头还有汗就是阳还在好治,最怕就是没有汗,不是伤寒的无汗,而是津液都没有了,病进入阴证,就是太阴、少阴、厥阴,阴证就是讲脏。头汗出病在表,代表阳微结;如果纯阴证,必无汗,完全没有汗,脉微细就是少阴证,阳明、少阳、太阳的脉都很洪大,这一条辩是说太阴证也可以看到脉微细,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证,头汗出,故知非少阴。遇到危机的时候,里寒阴寒很盛的话,照理开少阴的药,像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证主证是脉微细,无汗,有汗小柴胡汤,阴证没有表汗,阳证才会有汗。
一百六十四、「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呕就是进入少阳,用小柴胡汤来解,被误下柴胡证仍在者,还是给与柴胡汤,下了并没有把内脏功能下坏掉,柴胡汤下去脾胃功能马上恢复,一定会发掉正常的汗,说明太阳没有解掉进入少阳,进入少阳后用柴胡汤,会排出太阳证应该排掉的汗,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硬痛往下走是大陷胸汤,硬痛往上走的是大陷胸丸。柴胡汤证被攻下也会结胸。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是一种症状:有五个泻心汤证,所有肠胃科的病就都会看了,满而不痛,常常感觉胃里胀胀闷闷的,又不会痛,是因为就是表证没有好,进入到胃里,只有水停在胃的周围,胃的周围并没有热也没有湿,柴胡也不能中,宜半夏泻心汤,如果只有水而已,半夏就可以了,但是肠胃蠕动不好,有水饮,食物堵在里面,一部分的食物被吸收,一部分食物坏掉了,就是半夏泻心汤,伤寒第一个肠胃科的药。
58.半夏泻心汤方(胃里胀满满的,满而不痛,水停留在胃的周围,吃不下食物,肠胃蠕动不好,有水饮,食物堵在里面,一部分食物被吸收,一部分坏掉了)
半夏半斤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的周围有水,造成胃寒掉了,所以用干姜温中,胃里有水用生姜散寒;张仲景需要把肠胃的津液补足时,会用到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生姜。有寒症、需要强心时用炙甘草,要解毒用生甘草,还有蓄水功能,人参治疗心下痞,胃里不舒服、胃痛,最好的药,人参补中补津液之后,以生甘草把津液留在肠胃中。胃里坏死的食物产生了沼气往上走,黄连、黄芩把坏死的食物分解,胃病的肇因是水没有去掉,用半夏把水利掉。临床上有一点感冒自己并不知道,然后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水,肚子咕咕的肠鸣,就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止呕利水,黄连、黄芩把肠子食物分解掉。黄连解血分中的热毒,黄芩解肝胆三焦的热毒,,上吐下泻伤到胃的津液,人参、干姜、甘草、大枣混在里面,痞是肠胃科的问题,此方剂用汤剂或散剂都可以。
舌苔代表胃的津液,如果舌苔黄,代表有热,如果舌苔黄但不是非常干燥,就用黄芩黄连;如果是舌苔黄而且非常干燥,就用石膏。
「金鉴」曰:「结胸」兼「阳明」里实者,「大陷胸汤证」也;结胸证病人一定没有下利的,所以有结胸的现象兼有大便堵到的现象,一定是「大陷胸汤证」:兼「阳明」不成实者,
「小陷胸汤证」也:结胸证,但是大便还是通的就是「小陷胸汤证」,都是结胸的症状,就是胃里面很难过,绷得很紧,筋挛的现象。痞鞕兼「少阳」里实证者,是「大柴胡汤证」,胃里面很难过,硬硬的,然后大便稍微不通,没有结胸那么厉害,就是「大柴胡汤证」,兼「少阳」里不成实者,「半夏泻心汤」也,里不成实者,就是下利拉很多水出来,这时候靠「半夏泻心汤」。这种虚症的现象常常在食物中毒、误食不干净的东西的时候,开「半夏泻心汤」给病人吃,「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病人一定有呕吐、下利兼有肠鸣,所以有呕吐就是「半夏泻心汤」。
「芳翁医谈」曰:「休息痢」,世皆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也、宜服「笃落丸」,(「笃落丸」为「大黄」一味之丸方。)光吃大黄一味药,会拉的很难过,「笃落丸」就是笃定会落下来,这样吃不好。又:下利如休息痢,无脓血,惟水泻,时或自止,止则腹胀,泻如爽然然日羸惫,面色萎黄,恶心吞酸,有时腹自痛,当与「半夏泻心汤」,没有拉血,拉出来都是水,停止没拉,肚于就胀起来,拉完后肚子就舒服了,面色就越来越疲惫,又恶心又吐酸,东西吃不下去。
一百六十五、「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按说太阳少阳并病,应与小柴胡汤,或者外证比较多,用柴胡桂枝汤,现在反下,造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预兆,本来结胸会造成石结,有东西堵到,不会有大便的好治,现在结胸又下利不止,肠胃津液不够,又水喝不下去,又一直下利,大陷胸汤就不能用了,胃癌或者胰脏癌整个有东西堵到,虚造成的烦,会比较危险。胰脏癌的处方在厥阴篇的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会介绍到。
临证时会按照经方开处方,葛芩连汤治疗下利、协热利时,用葛根生水,水结在中隔用柴胡通利三焦,能进入淋巴系统里,长东西、长瘤时用柴胡攻坚引药,通利淋巴系统,有呕吐加半夏;肠胃津液伤到加甘草,补津液;心烦、没有胃口用白术、茯苓开胃整脾;久下利,肠子津液伤到,加人参、大枣;如果胃寒用干姜,如果胃热用生姜。
*治胃癌汤方:
葛根30克 柴胡25克 半夏15克 甘草10克 白术25克 茯苓25克 人参15克 大枣10枚 干姜10克 生姜10克 加上金匮的黄土汤:干地黄15克 炮附子15克 阿胶15克 黄芩15克 灶心土15克(或赤石脂)
此处方要加减,葛根重用至六钱,柴胡到五钱,半夏三钱,甘草二钱,白术、茯苓等量五钱,下利很厉害大枣用到10枚,干姜、生姜各二钱。这是很好治胃癌的方子,此时不能攻了,要等胃口开了,饮食正常时,再开一些攻坚的药。如果此方下去,还是水浆不得下,还在下利,就差不多了,吐和下利出来的都是药味,已经不受,全部排掉很危险。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疝瘕,积浆,痛侵心胸,心下痞鞕,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皆治之: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块丸」或「陷胸丸」。(「消块丸」即「硝石丸」之别名,【千金方】:硝石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三两。)硝石用芒硝,破坚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加人参、甘草,光用芒硝,药一下就跑到大肠里头去了,用甘草来顶在中焦,用芒硝去破癌细胞,让痞块消掉,像附子也是很好攻坚的药,现在学过的牡蛎也是攻坚的药。
一百六十六、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病反入里,则作「痞」,按之则自濡,但「气痞」耳。
浮就是病在表,紧是寒,应先发表再攻里,结果先攻下,造成病反而入里,痞证就出现,肠胃的津液是汗的源头,结果反攻里肠胃津液往下走,表的津液也顺着进入肠胃;一定要做腹诊,按之自濡,确认肚子有没有长东西,如果有硬块可能是大便,如果压下去软绵绵,里面没有堵到东西,只是气堵到了,是痞气。胃里有热度有动能气会往上走,走到头、四肢,结果被攻下热就往下走,堵在下面是热气,,后面介绍的泻心汤,大多是寒热并见,寒热胶结的情形。
从胃一直摸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的下方是胰脏,中医称膵肉,旁边是脾脏,中间有脾之大络(大血管),脾脏有血管通到胃的下方,胃的蠕动就是靠下面的血管充血帮忙它蠕动,中脘穴正好在胃的上方,肚脐的两边天枢,刚好是在大肠的两个上头,小肠的正中心是关元,如果按下去胃里软绵绵的就是没有东西堵到。
一百六十七、「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有太阳中风,感冒,同时有下利是葛根汤,有呕吐就葛根加半夏,如果表解者,乃可攻之,先解表再攻里。湿气很重的人,或者肠胃功能很差的人,在攻时其人发汗伴着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解了表后会有这种现象。解表时要开发汗的药,汗发以后,病毒和不要的水离开身体,好的水份、津液还会顺着三焦淋巴系统回到胃里,如果津液没有回到胃里,会烦渴,小便也没有了,会用到五苓散。现在是水回来了,没有到胃里,被土挡到,脾土太旺伤到,脾肿大,就慢慢渗透到横隔上去,去了肺里,如果水不多,就头眩就是苓桂术甘汤证;如果渗得很多,越来越重,就是十枣汤证。
还有一种情况,本来是麻黄汤证表寒,结果没开麻黄汤,如果抵抗力很强,自己会好,没有好会转为里寒,变成小青龙汤证,里面发炎,没开麻黄汤发表,免疫系统出来相抗,滤过性病毒往里面走,走到肺里化热了,就咳嗽,同时有表寒里面有痰,痰就是水,就是表面滤过性病毒顺着水道系统到肺里,心下有水气,没开小青龙汤,这水慢慢堆积起来,造成十枣汤证。
十枣汤中医称朱雀汤,是伤寒里最峻最强的排水攻水的药,如果这水在皮肤表面上用越婢汤,肠里面的水表水汗水回头的,正常的水应该进入肠胃,结果不入场胃入到肺里,整个胸腔里面全部都是水,还有一些水渗到脏和腑中间隔膜的三焦网膜,也都是水,会心下鞭满,胃里胀满,很难过硬硬的,整个胁肋都积了水,两胁下很痛,呕即短气,恶心想吐又吐不出来,,因为水不在胃里,短气是因为横膈膜都是水,像海绵一样,吸气不能下降被顶着,呼气就吐出来,自然气就很短,流汗没有恶寒,没有表证,所以喝十枣汤之前一定要确认没有表证,肺里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腹水,十枣汤都可以用。
临床上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汗出,阳气虚脱时,会流出油油的汗,这时就不能用十枣汤。
59.十枣汤方(朱雀汤,最峻最强的排水攻水的药,肺里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
芫花2克 甘遂5克 大戟2克 大枣十枚劈
右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能把胸腔下方、横膈膜、肺的下方的水利出来,完全靠甘遂,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都是针对结胸,结胸从胃的痞鞭一路往下走,在下面就用大陷胸汤攻它,如果结胸往上走,顶到喉咙,脖子都不能弯下来,大陷胸汤跑的太快结果结胸没有去掉,要用大陷胸丸,丸剂药缓力专,将结胸导下去。以胸膈为主,半夏、甘遂一定会用到,甘遂利水利痰力量非常强,去肺中积水与子宫的积水,还有涤痰的效果。如果水渗到脏腑中间的三焦油网时,一定要靠大戟才能打通。肺泡里面都是水的时候用芫花,芫花去除胸腹的积水,但坐不得卧,就是肺积水不能躺下,躺下就会喘,吃完十枣汤,三个小时就好了。
三味药磨粉等量的用,各三分之一钱,一次只给一剂,这三味药都是碱性的,到胃里遇到胃酸,会很难过,要靠大枣中和碱性,且让药发散的力量更强。
强人服一钱匕,胖人用一汤勺,瘦人半勺,一定要早上五点到七点吃,是肺经气血留住的时间,肺和大肠是表里,水在上焦时,十枣汤攻下去会上吐下泻,如果有痰,上面吐的是痰,如果没有痰只有水,会从大便排出水来。吃完药后约半小时,开始跑厕所,连续三小时,中间大概上六七次水才排完,这三味药都是毒药,但是三个小时后都会排出去,若下少者,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应该下六七次才够,用稀饭自养加红枣把胃的津液补足,不要吃油腻的食物或肉类,会有余热。临床上看到肝病的腹水、脾脏病的腹水,吃完十枣汤后要调理肠胃,不可每天用十枣汤,只有肠胃功能好了,吸收功能恢复人就不会死。肝病腹水肚子里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要加重大剂;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攻出来的水实际上是人的营养,被水堵到了长时间后坏掉,所以必须把它排掉。
看到十枣汤证,确定没有表证要速攻,不要等到胃气没有了才攻,结果十枣汤下去人死了,以为是吃到毒药而死的。所以要小心麻黄汤证没好变成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没好变成十枣汤证。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据前田长奄之经验,一人之手肿,余处不肿,元气饮食如故,用此方,经水泻而速愈,亦别开生面法也。其实只有手肿用不到十枣汤的,此说过于牵强。
一百六十八、「太阳病」,发热恶寒,医发汗,无阳而阴独,因复下之,遂心下「痞」 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发汗发太多了,阳气都没了,胃里津液都没了,血里的津液都没了,完全剩下阴了,又攻下,造成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都消耗掉了,再加上烧针,结果看到面色黄青,血凝到停了下来,血缺氧,感觉会痛,血液循环停止下来,才会有青色,看到黄色是湿聚,湿很盛的时候会聚积在一起,像小孩子三根一带有青的一块,要用小建中汤重用芍药,小建中汤是桂枝汤里芍药加倍再加饴糖,进入肠胃把静脉血打出来,喝下去胃口大开;嘴唇上有一点一点的白点,就是肚子里有虫;阳脱了而油脂往外走,很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代表胃气并没有丧失掉,都可以治,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都不收才放弃。
一百六十九、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60.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心下痞,按之软软的,其脉关在上浮者,上焦的肺、心脏很热,肺结核发炎)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服。
过去这汤剂曾经用在肺结核、出血,大黄、黄连气厚味重,临床上消炎力量很强,麻沸汤就是用滚水泡大黄、黄连,像喝茶一样喝;还有一种就是把大黄、黄连包在棉布里,放在水里浸,喝挤出来的汁,药比较浓,汁比较少,黄连很苦,这样取药的气,取气轻往上升,要让药往上走,一定要跑着喝,如果是汤剂,是取它的味重,药往下走时用煮的。
伤寒有两个地方讲到出血,甘草干姜汤是治胃大量出血、里寒时候在用,;也有里热出血的,从嘴巴鼻子喷血出来,或眼睛微血管出血,这时就用麻沸汤泡着喝,不要煮,出血在上焦,胃里出血是胃里面太热,胸阳太热往上走,热太盛时会血管破裂掉,所以嘴巴、鼻子会出血;如果是痔疮,就用用煮的,在下焦。
临床上按胃软绵绵的,但是其脉关上浮者、上焦的肺、心脏的地方很热,肺结核就是这样,结核就是里面发炎了,中医叫痨瘵,病人三黄,脸黄、小便黄、全身黄,瘦瘦干干的、焦黄的,肺里面发炎了,有的肺里都是浓痰,肺都萎缩掉了,知道是上焦热,处方大黄二、黄连一,药量用量计,一次泡可以吃好几次,比如眼睛出血,血离经了就是热,是上热,大黄黄连汤用滚水泡,一下就消掉。
华佗给人吃麻醉汤,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浦三分,三碗水煮成一碗,喝下去就会人事不知,大概持续三小时,快醒之前再喝一碗可持续,用在伤科,沉昏迷时把骨头接好,伤口表面涂三黄泻心汤,就是大黄、黄连、黄芩磨粉涂在伤口,如果伤口化脓再加去湿的药。
「方舆輗」曰:经血错出口鼻,曰「逆经」,又名「错经」,初吐衄,后眼耳十指尖皆出血,甚至形体麻木,手足强直,为错经中之最剧者也。这是「错经」中最严重的,严重到最后七窍都出血,手指指甲都渗血出来,一般来说「错经」的时候,血从鼻子、嘴巴出来。
又:此方不仅治吐血、衄血。凡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者,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从高压的深海里面出来的都可以用。
又:跌打损伤,昏眩不醒人事,及血出不己者,大宜此汤。患金疮者,惟用此汤可治。刀伤的大多用外敷,平常做外用的时候三黄里面加些细红砂糖,砂糖粘可以去湿,所以砂糖可以预防化脓。
「餐英馆治疗杂记」本方诀曰:此方以心下「痞」,大便秘,上气为目的;并一切上焦有蓄热,或口舌生疮,或逆上而眼目赤者,皆当以大便秘为目的。这时候的用法大黄、黄连煮成汤。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酒客郁热下血者,肠痔肿痛下血者,痘疮发热炽盛而七孔出
血者,产后血晕郁冒或如狂者。
「肘后百一方」曰:患恶疮三十年不愈者,以「大黄」、「黄芩」、「黄连」,各三两为散,将疮洗净为止、每日三次敷之,无不瘥。所以脓疮的时候,把伤口清洗干净再敷三黄泻心汤,加白朮可以去湿,三十年没好就是湿很盛,粘答答的就是湿,所以光去热不够的,还要去湿,所以才会三十年没好。可以加乳香、没药可以收敛伤口排脓,加三七帮助排脓。
「和剂局方」曰: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疮痍。及之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中焦有热的时候,病人的感觉是心膈烦躁,饮食不美,吃东西没有味道,如果是下焦有热,小便是黄的,大便便秘,这一段就是如果去判断热在中焦还是在下焦:痔疮的时候,不要管它痔疮长什么样子,三黄泻心汤煮汤剂,外痔可以表面放血,下针下「孔最」、「承山」,痛马上去掉,外敷用「枯痔散」,还有肛门用烟熏,把「雄黄」放在瓦罐里烧,把肚子包起来,肛门对着瓦罐熏,痔疮马上收口,也可以做成粉敷在外面,七天左右会剥落,内痔,用汤剂把直肠脱出来,然候敷「枯痔散」,再下针,痔疮好了再吃汤剂把肠子收回去。
*戒烟涤痰方:
皂角三钱 红枣适量 痰多加天南星三钱
口不渴者加半夏 戒烟后胃口太盛加石膏一两以上
去肺中之湿气加 知母五钱
如果戒烟以后失眠、烦躁,加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郁金五钱
疏散肝郁以后,抽烟的欲望就少了。
一百七: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胃里很难过,就是肠胃科的问题,恶寒,就是怕冷,汗出就表虚掉了;本身肠胃发炎,结果表又虚掉了,痞证要先解表再去攻里,这个时候寒热药并用,心下痞部分用大黄、黄连、黄芩,恶寒、汗出要用固表去寒,炮附子性善守,所以附子泻心汤。盗汗不止用炮附子下去,汗马上就止掉了。失血很多时,用炮附子来固阳,遗精频尿也可以用炮附来配合龙骨、牡蛎。
61.附子泻心汤方(心下痞,胃里很难过,恶寒怕冷,汗出表虚掉,病人盗汗)
大黄二两 黄连二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同样用泡的,大黄、黄连、黄芩用泡的,附子煮汁,附子用泡只有头不流汗,身体还在流汗;会用到三黄一定是里面很热,除肺外,还有肠胃热也可以用。
一百七十一、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身有水饮,停蓄在下焦,有表证被攻下,造成心下痞,泻心汤下去,有水饮没有解,这时用五苓散把水排掉,有口渴、烦躁、小便不利,水停在下方不利,表水又回不到胃里,停在表面上,如果口渴、小便不利先检查有没有肾结石或膀胱结石,没有再问渴不渴,五苓散也是消水肿的药,没有口渴,代表肠胃津液很足。
一百七十二、「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发表后胃不和,引起其他肠胃问题;胃下就是肠,心下就是胃;心下痞鞭,就是气结在胃里面、胃里胀胀的堵到很难过,打隔气嘴巴里很臭,里面有宿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开麻黄汤发表,肠胃津液发到表面,结果水回来的时候,没有回到胃里,是因为胃里有东西堵到,水渗到肠子里面,这水从小肠直接进入大肠,就听到咕噜噜的水在里面响,这种情形就是生姜泻心汤。治疗下利最好、最常用的处方就是生姜泻心汤,肠鸣下利,肚子里都是水就是标准的此证。
62.生姜泻心汤方(伤寒发表后胃不和,引起肠胃问题痞硬,气结在胃里,宿食堵在里面,胁下有水气,腹中有雷鸣,下利者,肠鸣下利,肚子里都是水)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把生姜拿掉后就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可以止呕,肠胃不舒服呕酸的时候用;如果有下利的现象,加生姜重用,这里生姜干姜并用,干姜温中,让肠胃蠕动功能恢复,生姜散水,把肠胃的水散掉,这是寒热并结;嘴巴呕气,肠胃里有宿食,用黄连、黄芩解肠胃里的毒;因为是下利,要把水都排掉,肠里津液就不足,要用甘草、大枣、人参把津液补足;生姜用来散胃中的水,半夏用来散胃外的水。胃病初愈,吃饭不要过饱,微饿感会强化胃气;人工的食品、咖啡等少吃,吃清淡一些。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患噫气干呕,或嘈杂吞酸,或平日饮食每觉恶心烦满,胁下有水饮升降者,其人大多心下痞鞕,或脐上有块,长服此方: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常常在下利的人,肚子常鸣叫的人都是生姜泻心汤证,常常呕酸的就是半夏泻心汤证,早上起来嘴巴很苦的是小柴胡汤证,胆汁上逆,小柴胡汤治少阳热,所以要重用黄芩。
「方伎杂志」曰:凡患此等之人,多属嗜食酒肉食者或喜食咸辛甜食者,治此等人必徒劳无功焉。
一百七十三、「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本应发表,结果下之,造成吃什么拉什么,完全不消化,腹中雷鸣,心下鞭满,干呕,心烦,以为里面还有堵到宿食,就再攻,造成更痞了,此时肠子里已经没什么东西了,并不是热结,但是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临床上,甘草泻心汤常用在急性肠胃炎,甘草是解毒的,有的食物还有用,把它通通排掉,身体会虚掉,甘草下去,除缓和肠胃的蠕动以外,最重要的还可以把药停在肠胃里,让它待久一点,把坏死的食物分解掉,好的食物留下来。甘草泻心汤也会有噫气、恶心,但没有食臭,闻不到臭味。生姜泻心汤有闻到臭味还拉肚子;半夏泻心汤有呕。
63.甘草泻心汤方(胃气虚掉了,肠子里面没有东西了,有打咯,恶心,但没有闻到臭味,临床用在急性肠胃炎)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重用甘草,不是炙甘草,所以泻心汤都有半夏、黄连、黄芩这三味药,因为里面都是水,半夏利水降逆,里面有发炎用黄芩、黄连来处理干姜让胃热起来。如狐惑,女人得性病,在阴部有红肿或起一小块发炎,不会传染,但会痒、痛,严重的影响喉咙也发炎,或有白带喉咙也不好,喉咙和妇科是连到的,也是甘草泻心汤证,辨证论治,同证同治。
案例:心脏动脉血管堵塞,开过两次刀,左眼有严重红血丝,下天突、巨阙、关元、肠关、心厥、厉兑阳明经的井穴,井主心下满,有心下痞,胃里很难过,开甘草泻心汤加防己,当天上了七次厕所,心和小肠表里,所以堵塞在小肠里面,扎一次针,第三天就好了,复诊舌苔黄,上焦发炎,开刀时经脉接错了,开栀子豆豉,来打通经络。
一百七十四、「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伤寒了,发了表,造成胃里胀满,下利不止,服泻心汤好了,医生认为里面可能又堵到,再攻下,结果有下利不止,用理中汤白术、干姜、炙甘草让肠胃功能很快恢复,结果越利越甚,理中汤是理中焦的虚,被攻下是下焦的虚,所以要把中焦壮起来是没有用的,这时就要用到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伤寒金匮有一原则,治利不止者,就利小便,想办法把大肠里面的水导到膀胱小便出来,利就止掉了,利小便最好的药猪苓、泽泻加到止利的药里面。
一般来说下利太厉害时,先用赤石脂禹余粮,这两味药是涩剂,禹余粮不容易买到,用白术炒黄土炙过,也可以白术和赤石脂炒在一起,平时拿白术来健脾整胃用黄土炒的,用在止利时时炒赤石脂,加在小建中汤里面或半夏泻心汤里,利就止掉了。
下利出血,先便后血,外痔出血;先血后便,是内痔出血;血和便混合,是大肠炎下利。
64.赤石脂禹余粮汤方(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下利太厉害,先用这两味涩剂)
赤石脂一斤碎 禹余粮一斤碎(或白术用黄土炒过)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成无己」曰:「圣济经」曰:『滑则气脱,欲其收也,如开肠、洞泄、便溺、遗矢、涩剂所以收之』,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濇洞泄。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利其气。
临床上也可以灸大肠俞,腰俞,中极、关元、水道、水分都可以。
一百七十五、「伤寒」八九日,吐下后,虚烦,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冲。
伤寒八九日有吐有下,肠胃里的食物都没了,血也会伤到,血的源头是食物营养的供给,就会虚烦,血不够了,胃里空掉,津液也不够,结果心下痞鞭,胃里硬硬的,压到有硬块,有宿食,如果压起来软绵绵的里面没东西,胃壁粘起来,胁下痛,气上冲咽喉,胃气本来往下走,因为吐下伤到就往上走,里面又没有东西,胃气就一直一股气往上冲,会眩冒头昏,血不够缺血,如果再发汗,血里面的水会更少更伤,一旦血中水不足会发高烧,结果脉微,血不足,不足以养筋,久而成萎,小儿麻痹症就是这么来的,很多是发烧初期没有治好,【内经】:诸痿取阳明,所有痿证、肌肉痿缩、痿靡无力、小儿麻痹的起源在这里,要独取阳明。
一百七十六、「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伤寒发汗后,若下,若吐,只要有心下痞硬,单纯的噫气。
65.旋覆代赭石汤方(伤寒发汗后,若下,若吐,只要有心下痞硬,单纯的噫气,去热痰的药,反胃恶心,有痰出不来,肠胃又不好)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切 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斤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旋覆花用三,代赭石用一。通常用在肠胃科里面,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医去热痰的药,发汗、吐、下都没有把痰去掉,痰还是梗在中间,甘草泻心汤的噫气完全是虚噫气,旋覆花代赭石是痰饮在里面,旋覆花软坚化结,就是软化痰的硬块,代赭石降逆止噫气;此方用在反胃恶心,里面有痰吐不出来,肠胃又虚掉了。是胃酸逆流、火烧心的症状,只要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往往一剂就好了。起因就是精制的糖做的甜食吃太多了。
*结胸证、痞证与其类证辨析:
「寒实结胸」为「脓胸」或「肺脓疡」,「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脓毒;
「结胸证」为心下鞕满而痛,「痞」则按之不鞕而濡。如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不出恶寒者,为胸膜间有水毒,犯胃则呕,迫肺则短气,故以「十枣汤」峻攻其水。「结胸」则以「大小陷胸汤」。心下「痞」则用「泻心汤」。「泻心汤」有「生姜」、「附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别,各有主治证之不同。
误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误犯吐下,重则成「痿」,轻则以「旋覆代赭汤」。
一百七十七、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里面太热而失津,内热盛,津液会丧失掉,一直会流汗,胸腔的热太盛,里面是肺发炎,肺炎第一方就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初期的麻杏甘石汤没好,到最后壮热就是肺炎。反之,如果无汗而喘者咳,有大热者,就是发高热而肺热苔黄者,就要考虑大青龙汤。
一百七十八、「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没有除,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热不利,利下不止。表热一直往里走,且心下痞鞭,有表证也有里证,所以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桂枝人参汤是特例的方子是寒利在用的,胃里很难过。
66.桂枝人参汤方(外症未除,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热下利不止,表热往里走,心下痞硬,有表证也有里症,表里双解,寒利也用)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把炙甘草、干姜拿掉就是甘草干姜汤,肠胃虚寒时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如果因为吐下,肠胃津液伤到,一定会用到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白术健脾整胃去胃湿,一般用黄土炒过的比较好,能让肠胃的津液恢复的很好,三焦油网中黄黄的东西如果不够了,就要用到白术,增加它的油质,会让肠胃蠕动很正常,黏液会增加。
第三十八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用「葛根黄芩黄连」,此则为热利,无心下痞鞭,而用桂枝人参汤为寒利,则有心下痞鞭,肠胃虚寒掉了,被攻下后,里面没东西,津液也被攻掉,胃壁粘在一起,用桂枝人参汤来解。
寒利与热利如何分辨,大便很臭是热利,热就是脓所以会臭,大便没有味道就是寒利;热脉是数跳的很快,热在下焦尺脉就很快;胃发炎关脉一定跳的很快。如果是寒利,脉是很微细很微弱,所以桂枝人参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互为表里剂,一寒一热。
一百七十九、「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被攻下后又发汗,造成心下痞,如果有恶寒还有表证,先解表再攻痞,解表用桂枝汤,攻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舌苔是黄的,是热痞,上焦的脉很数,反过来摸到的脉很数,就是到发炎了。
一百八、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发热,汗解不出,就知道并不在表,在表汗出就解掉了,汗不出病在半表半里或进入深处,要看症状,心下痞鞭,胃里胀满,呕吐而不利,大便没有,痞鞭不利代表阳明热,肠又堵到,呕吐代表少阳,会用到大柴胡汤,太阳兼有阳明证,太阳和少阳是小柴胡汤;少阳阳明兼有利,阳明热大肠堵到,血太热,有下利就把大柴胡汤里的大黄拿掉。
一百八十一、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寸、关、尺所代表的脏腑:
寸上寸:喉咙;
寸中寸:胸阳位;
寸下寸:横膈膜,冲脉
关上关:中焦,最上位;
关中关:中焦之肝胆脾胃;
关下关:中焦之下肠部
尺上尺:三焦之源,左肾,右焦源;
尺中尺:肾、膀胱、子宫、精宫;
尺下尺:尿道、肛门、两足胫位。
整个伤寒论只有这条在讲吐剂,病在隔上去不掉,采吐法,病像桂枝汤,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寸脉指胸、上焦,寸下寸指胸到横隔的地方,寸指心窝,寸上寸指喉咙的地方,如果寸脉跳到寸上寸的位置,就是喉咙梗到了,吞咽困难,喉咙发炎,所以寸脉微浮就是病在阳上面,胸中痞鞭,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也就是胸有实,胸里有痰梗在很上方,咳又咳不出来,吞又吞不下去,攻下的药也去不掉,这种情形就要用吐法;还有一种东西梗到不动了,如铜板卡到,所以寒除了痰以外,还有就是不动了也是寒,用瓜蒂散太累,用肥皂也可以。
胸有热的时候,大黄黄连汤证;如果肺热咳嗽,麻杏甘石汤证;如果胸里面太冷了寒症,有大建中汤,干姜、人参、蜀椒;如果肚子太冷,小建中汤;如果真正胸中有寒不会用到瓜蒂散,瓜蒂散用在有东西堵到时。
67.瓜蒂散方(吐剂,病在隔上去不掉,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喉咙发炎,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有东西或有痰堵到了)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者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瓜蒂在药房买不到,在瓜田里找最甜最香的瓜,这瓜的蒂最苦,把蒂剪下,到药房与赤小豆磨成粉,拿豆豉约五钱,先把豆豉煮焖,滓去掉,汁和散一起喝下去,没有吐,再多加一点,如有出血、漏血、虚家的不可以用。
「独啸奄氏方考」曰:月事积年不下,心下痞鞕,「抵当」诸药不验,吐后再服,这是虹吸原理,喉咙和小便膀胱相表里,当喉咙的地方有东西梗到了,就不下了,一通的时候就不下了,所以下不通的时候,上一通下就通了,例:肾结石,下针之后,处方猪苓汤加半夏,止呕又利水,结果病人半夜三点大吐之后小便乃大下,小便很混浊,石头都出来了,所以病人得吐则解,常常病人吃了药后,有吐、手麻、头昏的现象,就是中病了,一剂下去就好了。
一百八十二、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为「藏结」,死。
过去中医没有外科手术,很多人得了这种病就死了,其实讲的就是疝气,有时在肚脐左边,有时在右边,耻骨、曲骨穴凸起来,有时男人阴囊膨起来;极少可能疲劳时肠子坠出来,可以推回去,就是疝气。可是疝气时又得了感冒,过去很多人就死掉了,是因为肠子整个结在下方,循环不好,大便堵在里面,刚开始吐黄水酸水,到最后下面不通,往回逆,把大便都吐出来,西医开刀把腹膜接起来,到了中医手里已经晚了。
临床上不需要开刀,人的阴部只有一条经络就是肝经,肠子都堆在鼠蹊部,很难过都陷在那里,下针大敦,肝经的井穴,针下去马上就缩回去,下针较痛,痛的吓回去了,右边痛扎左边,左边痛扎右边,中医俗称脱肠,严重时肠子都烂掉了,有时会小肠挂在肾的上面,西医叫坎顿脱肠,下针大敦、曲泉,平常可以灸,是因为小肠坠下来,大肠不会坠下,灸小肠关元。内服当归四逆汤,配合针灸效果很好,如果西医开刀把肠子塞进去,肠子里面还是堵的。
*脏结专论:
脏结为邪结在脏,与阴相结。邪结在胸,与阳相结为结胸。脏结证见白滑舌苔者,难治。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苔滑者,不可攻。病者若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结胸证,脉浮大者,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病名曰结,脏器有硬变,或内部肿瘤所致,古称症瘕积聚,故预后不良,或为癌瘤,则死期可待。
脏结就是脏腑之间联络的网络,被寒与湿固结到,结果腑里面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给到脏,脏没有营养,功能就慢慢衰弱,所以脏结的病人,舌苔很白很厚很滑,皮肤很黄,暗暗黑黑的,没什么精神,不爱讲话,很安静。西医检查都正常,等到查出结果已经尿毒、肝硬化了,中医治疗三天舌苔就变回来,舌苔白掉没有胃口,吃东西没有胃口,搞不好四五十岁还在长青春痘,病在三焦油网上,要用大剂的柴胡导到三焦油网上,全身性的寒与湿,去湿靠白术,用到五钱,靠茯苓把湿由小便导出去,去寒靠炮附子,用三钱,加些生姜和胃,生附把里寒、肌肉、三焦油网的寒去掉,炮附把里阳壮起来,生附下去除小便增加外,大便出来是溏的,稀稀的,三付后,舌苔就变回来,胃口大开。临床上尿毒病人,吃一剂尿毒指数从280降到130,炮附温中,生附温经,血脉、神经都温到,这是主方,临床还要看其他症状做加减,如果胃口不好还恶心就加半夏,以此类推。久病之人,在吃药去湿寒后,脏与腑就开始沟通了,会有吐白津或大便溏的现象,出现口渴时就会好转。
68.脏结汤方(舌苔白掉,吃东西淡而无味,四五十岁长青春痘,皮肤很黑,无精神,不爱讲话,安静,有寒与湿,脏与腑结到,临床上尿毒、肝硬化病人)
柴胡五钱 白朮五钱 茯苓五钱 炮附三钱 生附一枚
若有其他症状可做加减。
一百八十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裹裹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用吐法、下法后,胃的津液伤到,七八天没有好转,结果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吐下后津液伤到,热就停在津液里,也停在血里,一部分热离开津液,离开了血就上浮,里面会很热,第一个就上到肺,上焦太烦躁时,会感到流汗、怕风,大渴而烦,津液没有了,天空没有云,太阳直射会很烫很热,就是白虎汤,胸阳在上,心脏和肺是有一定的湿度,本来胸口就很热,胃热又往上冲,津液都丧失掉,流汗溜掉了,结果舌头干燥,舌头伸出来,一点口水都没有,口渴想喝水,喝了半天也不能止渴,水到胃里往下走,没办法吸收、气化,所以不能止渴。
白虎加人参汤是中医对上消糖尿病的方子,对心热最好的方子外有表证都没有关系,里面太热,热在胸上面,能消烦止渴,津液都没了,没办法控制情绪,加人参就是补足津液,白虎汤再把热退下去,石膏去热。血糖太低,很快就饿,也是用白虎汤。
现代食物中放味精,吃了以后,一直口渴喝水不止,这也是白虎汤证;味精吃到肚里,还没经过表证,就直接入里变成白虎汤证,所以食物中不要加味精。
一百八十四、「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面上看没有大热,摸身体凉凉的,但是里面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背稍微有点恶寒,因为胃上面有很多交感神经包着,直接络到后背的脊椎骨,脊椎骨又直接络在后面的汗腺,白虎汤证津液会丧失很多,胃气热气往上跑,津液一直往上发,汗不停的流,津液丧失后体表水分就不够,会感觉到寒、冷现象,不是阳虚的恶寒,是津液丧失现象,白虎加人参汤很好用。
阳明病病发在申时到戌时,中医叫「日晡」,在黄昏时胃阳全身最热的就是阳明,太阳落山阴气抬头阳气渐衰时,会看到白虎汤证,每到黄昏时,就开始发热;例:小孩发烧,本来晚上发烧,治疗一星期没好,现在晚上不烧,变成每到黄昏开始发烧。本来是太阴证,治了一星期变成阳明证,病往前进,更严重了。一般来说阳明证发烧的温度会比太阴证的温度高。
白虎汤和承气汤区别,人身上的血都散布在血脉里,流汗过多,血里的水也会变少,所以血里的热就自然增加,就会发高热、壮热,热到40度,如果每到傍晚热,热在阳明经上,一种是血的壮热,一种是大便不通也会引起壮热,一个热在血里,一个热在腑里,热在腑里大便不通就是承气汤证,热在血里就是白虎汤证,问问大便就区分了。
一百八十五、「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证很壮盛时不可以给与白虎汤,是清里热为主,并不是解表为主,如果吃了白虎汤还有表证,再给与桂枝汤,说明阳明进入太阳,如吃了白虎汤好多了,但胃口差些,风吹了难过,就可以给桂枝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人参白虎汤主之。临床同时有表证和里证,同时用桂枝汤加白虎汤,表里双解。
一百八十六、「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太阳少阳并病,有太阳症的恶寒、发热、流汗、脉浮现象,又有少阳证的恶心,胸胁苦满,和解法就是小柴胡汤,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绝对不要攻下。
一百八十七、「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前面介绍的有太阳病误下或吃坏了肚子,变成肠利是热利,用葛芩连汤;寒利是桂枝人参汤;太阳与少阳并病,被误下,是葛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半夏生姜汤常常用在恶心的时候,小柴胡汤最重要的就是半夏。
桂枝人参汤葛芩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都没有腹痛的寒热利,而不是真正的病毒,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叠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黄芩汤里有芍药,葛芩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都没有芍药,芍药是专门止腹痛,当一个人表证都没有,只是肚子很绞痛的下利,病毒已经深入到肠子的血管里面去,黄芩汤常常是用在急性肠炎的方子,一般的寒利或热利,它是介在太阳和少阳中间,黄芩针对肠炎的药,大黄泻上焦头目的热、黄连去中焦的热、黄芩清小肠与大肠的热;所以胃热发炎会想到大黄、黄连,肠炎会想到黄芩;如表面有恶心、呕吐还有腹痛,可以黄芩汤加半夏生姜,半夏是止呕去水,用生姜干姜去解半夏的毒,拉水很多用生姜,寒利改用干姜。
69.黄芩汤方(攻表误下,坏了肚子,腹痛,急性肠子发炎)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70.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肠子发炎,腹痛,呕吐者)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半夏半升 生姜一两半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水一斗约十碗水,黄芩三钱,芍药二钱,炙甘草二钱,半夏五钱,生姜二三片,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就是白天服,半夜服,半夜起来再服,下利、肠胃科的药大多是六小时吃一次,二十四小时连续,三碗下去大概就好了。
热利如兼有一点表证,或纯热利没有表证也没用腹痛,用葛芩连汤;如果热利兼有腹痛,用黄芩汤;如果热利有腹痛兼有呕吐,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芍药止腹痛,也是补阴的药,活静脉血,治疗静脉瘤与静脉曲张;胸满不用芍药,改用枳实,一般治疗心脏病时,都不用芍药。
一百八十八、「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肠子发炎用黄芩汤,胸膈发炎要靠黄连汤,除了生姜泻心汤外,黄连汤过去用来治疗霍乱的,症状是上热下寒,吐很多,胃里虚热往上走,胸膈里有很多水、湿,胃热往上走碰到水、湿会变成痰,因为热在上面把水、湿烤的很粘稠,就变成痰了,胸膈的热邪在烧,东西吃下去就吐,舌苔黄的,喝水又吐掉,肠胃有很多病毒在里面,一直在下利,吃什么拉什么,上面烦躁下面是寒的,黄连汤主之。
不管是纯热、表实里虚、里实表虚、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处方里要有去寒、去热的药,煮在一起。
71.黄连汤方(胸膈发炎,治疗霍乱,胸中有热,上热下寒,欲呕吐,祛痰)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二两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旦三服,夜二服。
甘草、干姜、人参、大枣这四味药用在上吐下泄的时候,胸满、胸口烦躁、恶心、吐时一定把芍药拿掉,用桂枝把胸阳往下降,半夏止呕,黄连消炎,上焦热靠黄连去掉,肠胃有寒靠炙甘草、干姜,能够让肠子蠕动起来,上焦的热靠黄连、半夏,桂枝把上面的虚热往下导,人参、大枣就是补充因吐下所丧失的津液。当胃热有吐血的时候,就不要用桂枝;但胃炎、胃痛可以配合黄连使用。
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白天吃三次,晚上吃二次,连续的吃,大约一天二十四小时就好了。
霍乱时候,针委中穴、外关,内服黄连汤,针加药,大约二天就好。
一百八十九、「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下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大便溏,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汤」主之。
从此条开始连续三个方子是伤寒论里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处方,伤寒八九日,应该传少阳、阳明,结果没有传经,滤过性病毒本来要进入少阳或阳明,结果被湿挡住了,所以风湿的人刚开始感冒时,全身关节很痛,不能转身,又下呕,没有进入少阳,不渴,病毒也没用排出去,脉浮虚而濇者,浮代表风,濇代表湿,濇的脉就像葱一样,压下去扁扁的中间空的,肌肉关节很酸痛,很紧,翻个身都没有力气,还有表证,兼有风湿,就用桂枝附子汤;如果大便溏,稀稀黏黏,代表湿,脾主湿,当湿很盛,脾脏功能又不好,肠子蠕动仰赖脾脏,一旦脾湿过盛,湿就渗到肠子里,结果大便就黏答答的,开去湿的药,大便黏答,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这种风湿关节炎,本来体质素有湿,劳动以后,又吹到冷气导致不能出汗,就容易发生。
72.桂枝附子汤方(伤寒8、9日,风湿相搏,风湿关节炎,身体烦痛,不能自传者,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关节酸痛)
桂枝四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3.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方(如大便溏稀者,中湿很盛之人,小便自利者)
白朮四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三枚炮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朮」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枝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也。
桂枝附子汤和去桂枝加白术汤同样有生津、炙甘草、大枣,桂枝附子汤有桂枝和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有白术和附子,桂枝附子汤用在伤寒表证兼有湿证用的,浑身关节痛,桂枝去风,附子去湿,附子行走速度很快;如果没有浮脉没有表证,只是全身关节酸痛,大便比较稀,小便很正常,就是湿往大肠走,就是脾太湿了,肠子黏液来自脾,顺着肠壁出来,与小便没关系,用白术去湿,附子走表,附子把白术带到四肢关节把湿去掉。
初服其人身如痹,刚服时全身关节麻痹,因附子走表,半日许,差不多十二小时再吃一碗,其人如冒状,头有晕眩现象,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不用生姜、甘草、大枣,光用附子、白术就是术附汤。
术附汤发脓疡急救用的,把身体内的脓疮发出来;现加生姜、大枣、甘草,就是让它从脾脏到肌肉到关节,脾主四肢,顺着脾经走到关节里面把湿去掉,如果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水气还没有办法完全去掉,所以附子在皮肤行走时,慢慢吸收水气,会头晕,可以加桂枝,也可以不加,是一个处方,两个方法;一般性风湿就可以用这二个方子,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没有表证用白术附子汤;第三个方子是治疗痛风的。
一百九、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掣痛,痛得很厉害,抽筋的痛,不得屈伸,弯都会痛,近之则剧痛,碰到都会痛,痛的一直流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主之。
74.甘草附子汤方(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摯痛抽筋的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通风)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朮二两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桂枝重用,如四钱,其余都有二钱,桂枝去风,白术去湿,靠附子带到皮肤表面去,跑的最快的是桂枝,去风力量很强,湿比较慢,胖子桂枝可加到六钱。
脾脏运化不好,湿会停下来,如果湿停在上焦,当有表证时,又刚好下利,就变成结胸,湿会停在不同的地方,肌肉、关节等,表面看上去有红肿,其实里面有寒湿。
膝盖风湿,下膝五针,扎完针后摸摸脉,如果有表证就白术附子汤;如果是通风,风吹得很难过,不可以碰,用衣服盖着比较好,整个红肿,就是标准的通风,扎针开四关、合谷、太冲、大抒,骨会大抒,脾俞,脾主四肢、肌肉,肾俞把湿从小便利出去,曲池,膝五针,全身差不多都好了,再开甘草附子汤。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骨节烦疼,不得屈伸、上冲,汗出,恶寒,小便不利者。日三服,一天吃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刚开始服的时候,会得微汗,一层黏黏的汗,那是湿不是好的津液,恐一升多者,可以分五六次吃,二小时或三小时吃一次,看病况而定。
一百九十一、「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脉浮有表证,滑代表热在筋,就是血热,血里太热,像急流的水一样,速度很快,此时就是白虎汤证。
75.白虎汤方(脉浮滑,血热,生津去热,热除发炎,高温的壮热,脑膜炎、肺炎的壮热)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是一个生津去热的处方,热除了发炎外,还有高温的壮热,像脑膜炎的壮热,肺炎的高热。
石膏可以用到一两以上,用棉布包起来煮。石膏寒凉之药,去胃热、肺热,知母可以去上焦的湿,都是寒凉的药,不用炙甘草,炙过会比较热,生用甘草,糯米煮熟汤成,不要太多,比较黏,与胃液相近,红枣下去胃还要消化,不如糯米好,五谷是胃最能吸收的食物,石膏退热,知母去肺湿去心烦,白术去中焦的湿所以不用。
一百九十二、「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整个伤寒论里只有两个方子治里虚,一种是腹痛,就是小建中汤;一种是炙甘草汤,不管是什么病,只要摸到脉结代,心动悸,就给他炙甘草汤,心慌、想哭,脉结代,西医称心律不齐,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就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就是里虚,给与炙甘草汤,另外一种就是小建中汤。
脉跳跳停停,大约三剂就好了,用汤剂,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肠胃吸收食物后,才会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心脏有时抓得到血,有时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本虚之人就会有脉结代现象。小肠套叠,阻塞的地方有时痛有时不通,也会有带脉情形。
心律不齐是肠胃引起的,当胃津液不足时可以看到,肠胃本虚,处方会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增加脾脏动能,把脾脏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来的血、热,胃就开始蠕动,热度不够,蠕动就弱,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热气往上走,肺也跟着燥,所以心情不好,大便一定不会好。要想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最后也无大便了,所以加麦门冬专门润肺,让肺里的湿度够,然后麻子仁,肠子有宿食坏了,走的太慢,如果用大黄、芒硝又太强,用麻子仁慢慢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杏仁、薏仁,都是油脂比较多,可以润滑,本来血就不够,加生地补血,阿胶驴皮熬成胶质,深咖啡色山东,专门补心血,止血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女人例假不能吃阿胶;北派平时不开补药给肠胃不好的人,让自己吸收食物营养恢复,光靠甘草、人参、大枣、生姜,再吃食物去补就太慢了,要把补血的药加进去,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这九味药加起来叫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把胸阳壮起来。
76.灸甘草汤方(脉结代、心动悸,壮胸阳,复脉汤)
甘草四两炙 阿胶二两洗 生姜三两切 麦门冬半升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麻子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炙甘草用一两,生姜三片,桂枝三钱,人参二钱,生地黄一两,阿胶二钱,麦门冬、麻子仁各五钱,大枣十二到十五枚、麦门冬与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量。清酒、白的酒,米酒都可以,用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渣,一碗放一钱阿胶,生用阿胶药力锐且迅,心血马上补足。身体很虚,生地用到一两,病人需要。如果用纯酒去熬,喝两付就好了;如果用水去熬,要三付;如果要一剂就好,把药剂加重,汤浓些,两碗当一碗喝。
临床上,只有摸到结代脉,不管外证是什么,要先把结代脉治好,心主神,别的病是慢慢死,但心脏病一发就死了,要先治结代脉。停药的时机,必须等到睡眠正常、大便正常、手足温热、无胸满心痛的症状,才可以停药。
在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篇中提到:「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榖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若以津液二者来分阴阳,则津为阳、液为阴。津不足的时候我们用人参来补之;若液不足的时候,我们用生地来补之。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炙甘草汤中用到人参与生地的药理所在。
「方与輗」本方条曰:此为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圣方也;孙真人用以治虚劳,王刺始利用以利肺痿,凡仲景之诸方,其通变如此。故虽云通变如此,而此方之妙,在脉「结、代」,故一名「复脉汤」。无论何病,凡脉「结代」者,概当先用此方。
一百九十三、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阴也。又脉来数,而中止更来,及小数中止能自还者,名曰「促」,阳也。脉来缓,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促脉、结脉、代脉都很难治,都是人身体很虚的状况之下,平常促脉在身体的气血不是很流畅的时候会摸到,促脉属于阳脉,并不是很危险的,结、代属于阴脉,就很危险了。促脉就是脉跳的很快,突然停一下,内经提到,如果跳五十四次才停一下,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