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的OKR落地,最后沦为KPI

凭什么是张一鸣?

2020年,在遭遇全球化受阻,疫情全球蔓延的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字节跳动依然完成了年初定下的发展任务:2200亿业绩,从6万到10万人团队的扩建。

据晚点财经给出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年,字节跳动每天要入职150人,全球共240个办公地点,仅北京的员工每天就要吃掉1万个鸡蛋,10顿以上的蔬菜。这是令人咋舌的数据。

在外界的眼里,张一鸣是风头十足的创业新贵:

某腾讯负责广告业务的人说,2020年,腾讯是在字节的压力下,完成了任务的;

快手的一些员工羡慕字节的速度和激情,以此来释放对于自己公司效率的抱怨

曾经的对手佩服当年张一鸣的布局能力和作战能力,对于战败心服口服;

雷军为张一鸣的新业务飞书站台,这也是在表达对这家公司的治理能力的欣赏。

但以上都是结果,既不是原因,也不是过程

如果我们想一探究竟,究竟这些结果是如何达成的,才会打开一个价值连城的世界。

字节跳动,从0到10万人,这10万人,主要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拥有不同的梦想,都有自己的个人主张。

他们的个人意志是如何被凝聚起来的,其能力和潜力是如何激发出来的?

张一鸣的个人权威又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字节跳动时至今日,都没有大的团队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字节10万人里,得有6万知识工作者吧,要把这6万人都管理好,并激发出来,挺牛的,我们管300知识工作者,都觉得头大。——某创业者

梦想的构建,团队的驱使,这些发生在内部的,才是原因和过程。过程往往无比艰辛和琐碎。就连已经封神了的任正非都曾说:“我当年精神抑郁。。。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走向错误,奔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害我们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

但这是想做成一件事的英雄们的必经之路,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群体的成功,都是靠着群体对于创造,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以血肉之躯的奋斗,才能造就卓越,字节也没有另辟蹊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拆一拆,字节是如何做到的,凭什么是张一鸣?

张一鸣

卓越的战略规划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想终成笑话。

早年在酷讯的职业经历,让张一鸣切身体会体会到一个事情,选择一个好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在同一赛道之下,不断拉开距离的原因。

2011年,当张一鸣选择做“提升信息效率”这个拥挤的赛道。当时的张一鸣既不是一个明星创业者,也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谈不上什么资源,什么背景。这是个很烧钱的赛道,对于当时的他来讲,融资非常难,沈南鹏因为早期拒绝他而后悔,朱啸虎也看不到这个文文弱弱的创业者,周鸿祎甚至投了之后,中途选择退出

极致投入

外界他无法掌握,那么他能掌握的,就是他自己。他首先做的,就是战略规划。张一鸣做战略规划的能力,达到了稻盛和夫所说的“看见未来”的地步,稻盛说,你能看到多少,你才能做到多少,如果你看不到,说明你也做不到。

在新芒daybreak的一篇报道里(作者:翟文婷),有这样一段描述,2014年9月,张一鸣跟随极客公园的一个活动来到美国参访学习,离开美国前一天,他们来到金门大桥。眼前波澜壮阔的景致触动了张一鸣。他跟源码资本曹毅讲起自己创立今日头条的事情。

写商业计划书时,他做过一个模型预测,头条有机会在五年时间内把日活用户做到1亿。曹毅问,你怎么做到呢。他把新闻人群的市场规模,渗透率,自己在里面会是什么位置,清楚得讲了一遍。2016年10月,头条DAU破亿。比张一鸣预测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如此精准的战略规划能力,令人震撼,曹毅这样描述张一鸣:“他对很稀有的大东西必须拿下,会全力以赴,投入所有精力和资源,然后大力出奇迹。”

HR型老板

战略规划能力除了对于事情的清晰判断,还要有能够建立与战略配套的组织和文化的能力。团队很重要——这一点体会也跟张一鸣早年的职业经历过关,他眼睁睁的看着酷讯和去哪儿拉开了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张一鸣说过:“战略很重要,但是团队也相当重要,我自己有切身体会的。酷讯和去哪儿竞争,方向很清楚,但是差距越来越大。

当年海内和开心竞争,对开心的数据产品也很了解,可惜就是眼睁睁看着对手从产品到推广上的节节胜利。回到现在团购网站,模式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门槛,但是也能拉开这么大的差距。”

如果说在舵舟所划定的这个五个领袖必须具备的重要职责中,任正非特别突出的是思想感召,他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成为了贯穿华为发展30多年的历史长歌,那么张一鸣特别突出的领袖能力,就是组织搭建

张一鸣被冠以HR型老板,他的行为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在唤醒着广大创业者们,去审视自己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在舵舟的名企案例字节跳动拆解公开课上,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来讲张一鸣是如何建团队的。

在所有人力工作中,张一鸣尤为看重“招聘”这一环节,他认为招聘是字节跳动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决定了战略能否成功。因为对招聘工作的重视和践行,所以,他可以自信的说出,在公司500人的时候,他可以喊出每个人的名字,在公司1300人的时候,他可以自信的说,不敢说每个人都是他招进来的,但大部分都是他招进来的。

战略由他构建,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谁才是最合适执行这个战略的人。正是因为这个不偷懒,并在打磨过程中形成了方法论,这才得以建立起来真的让“五年时间,一亿日活”成为现实的队伍。

如今这支精挑细选、百炼成钢的队伍:陈林、张楠、谢欣、华巍、梁汝波、杨震源、张利东等大将们,从500人,干到了10万人,足见这支队伍的带宽之足。

而这支队伍为什么能够成型,源自于张一鸣卓越的战略规划能力。

张一鸣

坚定的战略定力

创业公司出现的任何乱子,一定都有一个这样的原因——创始人的不坚决。

创始人对于方向的不坚决;创始人出于恐惧对于去除破坏因子的不坚决;创始人因为懒惰对于应该去纵深解决的问题不坚决;创始人对于正确的信念的不坚决。

这些不坚决催生了合伙人乱象,产品乱象,企业文化乱象

一旦领头人出现不坚决的情况,而且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可以推断的是,这家公司,这个业务一定走不长。

创业者的圈子里讨论字节跳动的成功,已经是惯例了,有一次一群创业者在一起讨论字节的成功,最后的落脚点是什么?

大家不得不服,在很多同行都搞不定的事情,张一鸣都能搞定,也能坚定的推进下去,他表现出了对于公司的极大的忠诚,这也是为什么牛人愿意跟着他的原因——能成事儿。

这里讲一个左林右狸记载的字节跳动早期的故事。

2012年,今日头条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已经上线了。张一鸣在内部十多个人的团队召集了一个会议,主题是讨论:要不要做个性化推荐引擎。这件事是张一鸣在创业前就已经想好的事情,时至今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啥呢?

大家纷纷打退堂鼓,说团队没有这个基因和能力,做不了。

个性化推荐引擎是字节跳动存在的意义,但当这件事还没有从构思变为现实的时候,团队里的人即便听了一百遍,也很难有画面感,也无法觉知更何谈相信?

这个场景也在很多公司都会发生,创始人想做一件事,跟大家商量,这件事发轫于创始人,其他人所能获得的信息和投在这件事情上的思考都是有限的,这就很难达成一致。于是这件事就会卡在这个环节,创始人埋怨团队不成长,不同频,团队埋怨创始人想一出是一出,如果谁都不落到行动上,公司的发展就会很成问题。

张一鸣怎么办的?既然大家觉得基因没有,能力不行,而这又是公司的战略,那么就他亲自上。在左林右狸的报道中,张一鸣这样坚定的回复团队:

如果不解决个性化、智能化推荐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

张一鸣也给出了解决办法:“推荐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说完之后,他自己先动手了。

他靠自己的想象和网上查资料,写出了字节跳动的第一版推荐引擎

但如果只有张一鸣一个人做,恐怕也不会有字节的今天,随后他开始建推荐引擎的团队,托自己的天使投资人刘峻,找到了原360的创始员工曾强。

为了说服曾强加入,他三顾茅庐,两次是坐地铁去的,另一次是太晚了,地铁没了,张一鸣自己开车去的,第三次,曾强同意加入

曾强入职后的一年,主要就做了招人这件事,迅速的帮助字节跳动拉起了一支20人的推荐引擎团队。

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再讲一个字节推行OKR的故事。

OKR是激活知识工作者的能力与潜能,凝聚知识工作者个人意志在大目标之下非常有效率的工具。要用好这款工具既需要有道的认知,也需要有术的勤勉。

舵舟在过去的两年,给数家企业做OKR诊断和落地指导,发现很多企业的OKR落地,最后要么沦为人力部门的KPI工具,要么变成脱离于业务的保健品,要么过一段时间就荒废了。很多创业者表示抓不到OKR价值的要领。

但为什么OKR会成为字节跳动团队治理的旗帜呢?

这也源自于张一鸣的战略定力。当认知到这个工具确实有助于业务,尤其是当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了以后,创造和思考需要被数字化管理,以统一在公司的大目标之下,那么用好OKR是张一鸣必须要做的,这是战略选择,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从张一鸣自己开始,定好自己的OKR,然后亲自带领管理层团队用起来,亲自抓。每周过进度,按照周期做目标共识、目标的过程管理,目标的复盘。

然后再通过组织和管理层落实到整个团队,并从2013年开始推行一直至今,随着大家对于OKR的理解加深,执行上的复利累计,这才有了现在的效果。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执行,但这却是拦住很多公司发展的拦路虎,魔鬼在细节,失败也是也在无法坚持中的琐碎中累计的。

无人监督的创业者,往往无法管理好自己,任由自己的懒惰、情绪化和恐惧畏缩去侵蚀公司的战略。

在战略定力这件事上,张一鸣真的堪称机器人式的执行力。

(0)

相关推荐

  • AAAA—FA转行、投资人出走,2021年的投资圈太冷

    投资人.FA转行新鲜么? 当然不.几乎每位投资人的心都很躁动,也几乎每个FA都时时刻刻想跳槽. 在投资圈,跳槽才是正经生意.远离旧的职场内卷,来到新环境是最基本的好处,只要不平跳,就是别从一个机构跳到 ...

  • 科技公司闯年关 | 甲子光年

    2019年,他们立的flag实现了吗? 作者 | 王与桐 杨逍 程丹,王学琛亦对此文有贡献 编辑 | 火柴Q 春节将近,有两句特别适合这个时刻的至理名言:   一是"人生在于复盘" ...

  • 绩效目标怎么定?阿里巴巴大咖手把手教你

    文 /  张山领来源:茅庐学堂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3041139206 一个好的目标有多重要? ◎ 第一,人本身就需要一个目标.这是人的本性需求,先有目标,然后去实现. ◎ 第二,问题是被目标界定出来 ...

  • 找到最重要的事

    第三极 许巍 - 第三极 每个季度末,都是有知有行团队讨论下一个季度要做哪些事.做成什么样的时候. 从 2016 年开始,我和我的伙伴们一直使用 OKR(Objective & Key Res ...

  • KPI是一种艺术

    下KPI是非常艺术的活儿,干不好这个事情,企业就很难成. "这一两年,我们定KPI都没有放卫星,因为放卫星很伤团队.如果放话说完不成KPI就走人,结果员工甚至合伙人没完成,是不是真的就让他们 ...

  • 用创新让出行更精彩 I “霸道总裁” 永清

    在创新商学院和永清聊过几次,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特别爱主动说话,但打开话匣子又特别有趣,思维敏捷.气场高冷,都说他在公司应该是"霸道总裁". 他叫张永清,企业和产品名称都叫" ...

  • 让OKR跑起来

    近几年,OKR(Objective &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在管理领域中成为热门,网上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和视频去介绍它,很多朋友和客户企业也在学习并实践,但据我所了解到的 ...

  • OKR的落地实操技巧

    OKR的落地实操技巧 讲师:邓志文 一.课程背景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1999年 Intel公司发明了这种方法,后来被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约 ...

  • 一维科技联合创始人杨立东:技术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4 月 18 日,TGO 鲲鹏会北京分会举办了一场聚焦「绩效管理」的技术沙龙,嘉宾一维科技联合创始人杨立东做了分享.后续,我们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第二位分享嘉宾 -- TGO 鲲鹏会北京分会会员.北京德 ...

  • Python在大部分领域都能胜任,为什么很多企业转向了Golang?

    或许很多人会说,性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问题,我也这么认为,要不然就没有那么多流行的动态语言了.虽然,性能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当因性能而严重降低了项目的开发进度,也得不偿失,特别是初创企业. ...

  • 放心,挣的不是假钱 最近陆续披露一季报,前阵子很多企业披露了不错的报表以后,市场竟然纷纷下跌调整,所...

    最近陆续披露一季报,前阵子很多企业披露了不错的报表以后,市场竟然纷纷下跌调整,所以很多人都在调侃,挣的是"假钱"吧.但最近的市场则已经非常非常鲜明的证明了一个问题:黑猫白猫,能挣钱 ...

  •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注册地址都在园区?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注册地址都在园区? 不少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很多企业的注册地址都在园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企业入驻园区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每个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各产业园区在 ...

  • 浅谈企业精益生产落地之道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精益生产的实际操作也总会遇到这种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地精益生产? 企业的现场是动态的,问题也是动态的.没有标准答案或解决方案.问题的真正解决取决于问题的实际情况和 ...

  •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是闭门造车,毫无用处?

    财务分析要想起到作用,推动业务改进是关键.不能帮助改进,财务分析就是形象工程:仅仅改进财务工作,财务分析便是自娱自乐. 01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财务分析需要大胆地走进业务.探究业务,找出数字背后 ...

  • 授权的意义:很多企业都在为如何找到能让员...

    授权的意义: 很多企业都在为如何找到能让员工自动自发工作的方式而头痛,多数人想用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事实证明,效果都不会持久.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和归属感之后,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工 ...

  • 不同阶段的销售业绩考核,决定公司兴衰,但很多企业都搞错了

    文:原卫平 新媒体编辑:胸怀天下 "销售"通常是决定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要素,可谓成也"销售",败也"销售".凭借一套适合中国市场特点.深谙企 ...

  • 李扬:中国专利数量世界第一但利用率极低,很多企业买不起也难交易

    凤凰网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于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本届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展开广泛讨论.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

  • 税收监管制度不断加强,为何很多企业依旧我行我素

    税收的监管近几年大家都看在眼里,监管制度不断的加强,监管手段更加的高明,运用大数据扫描的方式直接预警,非常的方便快捷且精准,所以税的根本问题就逃不过国家的监管,但是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群体占据了百分之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