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诗歌】No.81214期A版||一位诗者的家国情怀 尚金恒

欢迎阅读
《深圳诗歌》平台旨在打造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我们从杂录的角度编发作家老师朋友们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全部文体我们都可以收录。仿古体我们也收录,读者朋友们可以领略到各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欢迎您的阅读!
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圳诗歌
一位诗者的家国情怀
――陶琦《北塞欢歌》读后感
◎尚金恒
有幸结识陶琦先生,已经好多年了。在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拜读了陶琦先生的大作《北塞欢歌》,大作洋洋洒洒22万字,共集为九卷,甚是壮观而丰厚。拜读大作,感到确乎文如其人,神如其貌,加之他为师多年的修养,其突出特点是:感情真挚洒脱,意志坚强执着,才思敏捷凝重。正如有位哲人所言:你若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定会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陶琦先生没有迷失方向,他执着地走在自己认定的文学之路上,在诗词、辞赋及楹联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看文章,向来喜欢作者把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即那种独特的眼光,通过其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正如黑格尔所说:“经过心灵洗涤了”的,它是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是人类心智解放的过程。
中国的古诗词向来以空间感与文字张力取胜,正如杜牧所言: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对我们无论小说或诗歌写作,笔法都不能一味的肥厚,必须枯淡,寒山枯水,屹立天地之间,愈到后来愈有筋骨、有硬气、有英气、有霸气,所以便见生命力。这些《北塞欢歌》均体现了出来。故而,陶琦先生的大作《北塞欢歌》能够吸引读者的,也正是这些意蕴之所在。
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文学创作之道,是一极不平坦的小道,要在这条道上挤出一寸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有时美文潮涌,人才济济,通常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且一个作家有了自智自省,才能敞开胸怀,汲纳百川,才能够做到自我突破,不至于画地为牢,沾沾自喜。更何况,文学创作过程,关涉的因素极为复杂而微妙。诸如环境、条件、天资、机遇等主客观因素纠结在一起,绝非个人的愿望、动机所能奏效之事。“有志者,事竟成”,只是一句鼓励性格言,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一个作家所具备的修养便是:其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其二无需提醒的自觉。其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其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该大作共集九卷,可说题材广泛,主题多样,形式不拘,整本大作体现了“真、直、朴、善”的描写手法和叙事风格。不论写景状物,歌风诵月,颂扬生活,状美山河,关爱亲朋,均不伪饰,少雕琢,见情见性,情真意切。正如诺奖得主,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所说:诗人的创作,应是不断摆脱自已的过去而向前迈进。这一点陶琦先生在创作中身体力行做到了。如卷一,“故园吟唱”中的《甘州》:
河西大邑扼咽喉,古刹甘泉胜迹稠。
妙曲八声缘此地,江南缩影世争讴。
该诗将张掖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文化文献艺术,世人争颂塞外江南,均一一体现了出来。
再如卷二中“感事抒怀”中的《人生感悟》:
中年已过角棱磨,与世无争笑语和。
不怒不争不生气,随缘一切自然过。
该诗作将一位诗人豁达的胸怀凸显了出来,同时也是诗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又如卷五“题答赠酬”中的《再致爱女静儿》:
求学独身在外乡,不能时见倍牵肠。
春寒未退天还冷,凡事小心莫着凉。
那种父爱之情溢于言表。还有那写给读大学侄儿陶晓海的诸多诗句,均让读者感动思之。真可谓:满眼皆见英雄气,不经意处儿女情。从整本诗作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通透的,艺术感觉是敏锐的,篇篇诗作极富哲理,且有一种艺术美学的张力。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诗意,很有美学意境和当代诗歌的思想气韵,是一部“时代之花”,也是诗人奉献给读者的一份厚重之礼。
从诗作中我亦看出:作者涵养德性已完善自我,勤奋立业已济福社会,著书立说而彰显思想,心忧天下而安身立命的人生准则和道德操守。力求钻研茅盾“穷本溯源”是为求通;秦牧“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华罗庚“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钟书“取长补短”是为求通;冯友兰“知音解味”是为求通的治学精神。从而上升到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学境界。同时也体现出了诗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闪光,生命的体验,经验的诗化,情感流程的艺术凝聚。
哲人说,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作者的一种哭泣。《史记》是史太公司马迁之哭泣,《红楼梦》是曹雪芹之哭泣,《离骚》是屈大夫对天长叹的哭泣。那么《北塞欢歌》是陶琦先生对家国情怀的哭泣。我们可看出作者眼中的亲情、爱情、山水、生活,苍生都是他心中的凸凹和热血的流淌。同时也是自己唱出的心路之歌。
拜读其大作,我们仿佛从他的站姿看出他的才华和气度;从眼神看出他的豁达和自我认知;从眉宇间看出他坎坷的人生与过往岁月,还有身患眼疾的艰辛和不易。先生来自平民,出自平常,贵在平实,可谓三平有幸!
古人云:“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在先生的大作中,这些特点均体现了出来。
文学是洁净的事业,写作是自我灵魂的呈现,诗歌是寂寞的生活,走文学之路是傻子的选择。正如诺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所言:“文学应该从人类的暗部去发现光明的一面,给人以力量,让人更信赖人。”这就是有良知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陶琦先生能数年如一日坚持写作,实属不易。他的诗作有一种泥土的气息,有一种质朴的倾诉,有一种现实的呻吟。说明了他那人生追求所达到的终极目标,道——礼——和。这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既是一种超越,又是一种升华。因为他把名利淡化后,其艺术境界就有了更高的格局与层次。
期待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将作品锤炼到具有楚辞的风韵,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雅典,明清小说的厚重来。
行文到此该结束了。祝先生在寂寞的探求和诗性的坚守中,秉持有广度的涉猎,有深度的挖掘,有温度的表达,有难度的书写。力求以《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筑成自已一个向往而美丽的童话世界。
现以马先生书房联:
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
致虚极、守静笃——与陶琦先生共勉。
作者简介:尚金恒,笔名白丁,甘肃民乐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近年在新加坡《文学》半年刊,《小说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万字,《堂哥的心愿》曾获《小说选刋》短篇小说一等奖。共出版专著五部为《梦的追忆》《西部人生》《行者的足迹》《绽放的九月菊》《百元现钞及其家族成员的旅行》,主编《张掖地区教育志》,已于1998年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其实,我们的努力和平凡的万物一样平凡。--白梦篍语
世间万物,本就平凡,不平凡的,是我们经年不忘的。--白梦篍语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
编委会集体奉上
(0)

相关推荐

  • 商震:没有人文关怀的人不能称之诗人

    著名诗人商震 用遒劲的诗作与这个时代对话,用细腻的视角关切社会的变化.按照<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的话来说,"一个不懂人文关怀和没有人文关怀的人不能称之诗人."&q ...

  • 诗人样本||封面诗人:向枫《摁住思绪,掩面而泣》

    <摁住思绪,掩面而泣> 文/向枫 摁住思绪,掩面而泣<外四首> 四川 向枫 怀揣漏器,深夜 从身上撕下刺鼻的猜忌 将夜色一次次过滤 贴上标签,封存 淡淡的惆怅,如酒香 弯腰拾起 ...

  • 近几年中国诗坛有点儿乱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 ...

  • 泸州诗人陈宗华诗作《流水的张力》出版发行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最近,泸州青年诗人陈宗华诗歌处女作<流水的张力>与读者见面.诗集由中国一级作家.黑龙江<岁月>文学杂志主编潘永翔先生作序,原<人民日报>编 ...

  • 【星夏卷◇匠作典藏•诗歌篇】《一阕用心灵写成的诗》(评论)||□ ​鲁岱(湖北)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诗歌直播间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摄影顾 ...

  • 喻林祥(笔名蒲阳)诗集《戍楼诗草》评论(九)

    诗家禀赋与卫国情怀        □包明德 读罢喻林祥的<戍楼诗草>,我很受感动,也很感叹:很受教育,也很受启迪.从诗集名字上来看,<戍楼诗草>,这个戍楼本身就有很深的典故.陆 ...

  • 诗与歌的灵动交融

    作者:章学锋 近年来,传播介质飞速变化,我们的文学生活样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当诗歌遇上新媒体,其大众化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写诗.读诗.听诗.说诗,诗歌成为全媒时代的" ...

  • 相子美文 | 青春的诗意表达 ——兼评何建中的诗

    作者简介:李相文,笔名相子,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阳新县十大名师.阳新县作协主席.读后感杂志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庄子与鱼>.<一起去看海& ...

  • 【文学评论】高旭洲丨冬天的火焰

    冬天的火焰 高旭洲  --读高岳诗集<冬天的银杏树> 曾有不少诗友托我写诗评,甚至出了较高价约写,我都一概谢绝了.不是别人的诗写得不好,也不是自视清高.读诗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诗评更甚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1)

    二十 初唐时期,北方文人多以关陇人士为主,他们的文学主张自然是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对声辞之美却没有持否定态度.这种对文学特色清醒认识,使得唐太宗及其属下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