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三不管

图/源自网络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最好的活法,有的人追求名利,年轻时拼命努力,以至于忘了珍惜身边的人,欣赏身边的风景;有的人追求世间平淡的幸福,只求跟家人相拥,幸福相守,可舍弃了梦想,总归是一种遗憾。
人生是一场单行的列车,我们只能往前走,永远无法回头。无论选择走哪一条路,最终都会后悔的,既然如此,不妨选择既来之,则安之。
很多时候,一个人过得好与不好,并不在于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先天性的优势,而在于后天的选择。
若想真的过好自己,就无需跟他人攀比。设定一个目标,遵循自己的内心慢慢地走下去,无论最终过成什么样,都会觉得无愧我心。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是什么?无非是按照自己的心怀意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如果能做到以下三不管,那么无论怎么活,无论结识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能落得个清欢和自在。
一:不管别人的闲事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这句话出自郑板桥,写于《赠君谋父子》中,旨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尽可能地少管他人的闲事,与其操一些没必要的心,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多读书,多思考,多提升眼界和见识,才能慢慢地过得更好,变成更好的人。
只是道理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却很难,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尤其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如果别人不领情,还会去道德绑架。
邻居张大姐是一个凡事喜欢操心的人,有一次某位亲戚跟她闲聊,说起自己的婆婆,就埋怨了几句,没想到她转身就把这些话告诉了她的婆婆,以至于婆媳俩大吵了一架,冷战了很多天。
亲戚对于张大姐满是愤恨,觉得她多管闲事,挑拨离间,可张大姐觉得很委屈,她本来也是好心,希望他们婆媳俩把话说开了,日子也能过得舒心一些。
可她不明白的是,这只是别人家的闲事,她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插手呢?再说了,亲戚也只是随口抱怨,她在中间传话,意思也就变了味,难免会产生误会。
人生在世,少管闲事,不仅是自己的修行,还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情商。
二:不管无用的社交
什么是无用社交?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表面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碍于情面,或者某些目的,不得不跟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比如某位合不来的亲戚、同学、同事或者合作的客户等等。
明明不喜欢,也合不来,却依然要假装关系很好,以求得更好地合作。这是违心的、无奈的,却也是不得不去维系的。
年轻时,我们需要这些人际关系,需要做出这些的妥协,毕竟人脉和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事业的助推器,如果闹翻了,反倒显得格局小了。
可是人到中年以后,便要懂得断舍离的重要性,某些不必要的关系,该舍弃就舍弃吧,人只有拿得起且放得下,日子才能过得更轻松一点。
毕竟中年以后,表面的关系没那么重要了,彼此之间能不能合作,关键在于实力,而不在于喝多少酒,说多少好听的客套话。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要管那些无用的社交关系,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重心,尽可能地活得有质量。
三:不管不切实际的欲望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欲望,年轻时的欲望大都跟野心有关,而中年以后的欲望,大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毕竟这时候的我们,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为人处世理应成熟得多。如果依然不懂得克制欲望,只能说明本身并不成熟,那么往后的路,未必走得远。
很多人说,一个人的人生是从四十岁开始的。这句话是在强调,中年时期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有多么重要。
年轻时做事不分轻重,凡事随着自己的心,从来不害怕得罪人,亦不害怕走错路。
但是中年以后,考虑的因素多了,身上的负担重了,也就不敢再那般随心所欲了,所以这时候的我们,更加成熟和理智,也更能懂得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如果到了中年,依然不懂得摒弃不切实际的欲望,只能说明年轻时的经历,并未让你长教训,等某天真地栽了跟头再后悔,可能很多事已然来不及了。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我们的痛苦多半源自于无止的欲念、无尽的攀比和无休的争斗。那些得失、胜败和悲欢等,总是让我们难以释怀。只有让欲望淡些,让心态宽些,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悦。
往后余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三不管:不管他人闲事,凡事只求过好自己;不管无用社交,找到真正值得自己在意和维系的;不管不切实际的欲望,踏踏实实地扎根于现实。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的活得高级,活得无悔且无憾。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