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曹丕篡汉”没留下污名,而“司马篡魏”却难以被原谅? 2024-06-21 00:20:16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近两千年。朝代更迭也一直未曾停止。这些改朝换代,多以'汤武革命'为模板,通过战争推翻前代。上古时期美好的'禅让制',在往后则并非主流。不过有趣的是,利用禅让制称帝的人不多,但他们闹出的事却不少。所处时代十分相近的曹丕和司马炎,便是同为受禅称帝,但一个被称作'代汉',一个被指责是'篡魏',声名相差甚远。 一、曹丕受禅的前因后果曹丕的受禅,与其说是他本人称帝,倒不如说是曹操和曹丕的共同胜利。'挟天子以令诸侯',早就是曹操妇孺皆知的形象。他也确有实力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但由于早年许下的绝不夺位的诺言、其他割据势力的威胁,以及部分汉朝臣子的反对,曹操最终只做了加九锡的'无冕之王'。而作为曹操的继承人,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政治资本,同样拥有夺位的硬实力。事实上,他在曹操死后就开始了逼迫汉献帝禅位的行动。且曹丕做得比曹操更好的是,他努力地拉拢所能拉拢的一切势力。 在曹魏内部,曹丕首先以长子的身份获得了传统儒学势力的支持。毛玠、崔琰等人,要么以古代立幼之祸规劝曹操,要么向曹操反复夸耀曹丕。而在曹丕意欲代汉后,这些传统儒生又转向宣扬曹丕代汉的'天命',为曹丕摆脱篡位骂名献出了重要力量。其次,曹丕对曹操的众多旧部都进行了拉拢。贾诩、荀攸、荀彧这些曹操的心腹,都是曹丕的座上宾。贾诩后来甚至直接站位曹丕,劝谏曹操定曹丕为太子。同时,曹丕还非常重视对曹魏军事力量的控制。当年与曹操一同打天下的姻亲夏侯氏,作为曹魏军事的核心,亦是曹丕的支持者。夏侯渊的两个儿子夏侯和、夏侯尚,与曹丕关系之亲密甚至到了'布衣之交'的地步。至于对原本忠于汉室的朝臣,曹丕也采取了诸多手段以拉拢。代表传统世家门阀的华歆、王朗等,就被曹丕分别许以了司徒、司空的高位。汉室的尚书陈矫、陈群,亦被曹丕拉拢,后成为曹魏的尚书。 可以说,在汉献帝没掌握过一天实权,汉室倾覆已无可扭转的大局下,曹丕受禅是实力足够,'民心所向'。且他在真正接受禅位之前,已在朝中上演了三次汉献帝想禅位但曹丕婉言拒绝的戏码。这让经由曹丕之手完成的东汉至曹魏的更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稳,也为曹丕在代汉之后的统治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司马炎受禅的前因后果反观司马炎。他接受曹奂禅位虽也是实力撑腰,但他的受禅基础远不如四十多年前的曹丕。 司马炎的政治资本,即是骂名不断的司马氏的资本。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起,司马氏就因为狼子野心而被指摘。到了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这一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传得比'挟天子以令诸侯'都要广。这使得无论司马氏怎样引导乃至美化,他们篡权的事实都无法被淡忘。同时,司马炎的个人能力也不如曹丕。在拉拢人心一事上,司马炎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在更能影响民意的为政方面,司马炎还犯下了民众难以原谅的严重错误。 三、司马炎与曹丕的为政及声名的差别就禅位一事而言,司马炎和曹丕其实有着太多的相似。两人成为继承者的经历甚至都如出一辙。但在受禅为帝后,司马炎和曹丕却走上了昏君和明君两条全然不同的道路。前面我们提到,曹丕获得了汉廷和曹魏一众肱骨的支持。而在称帝后,曹丕又实行了九品官人法,笼络天下流散士人,打击外戚和宦官。尤其是禁止后宫和宦官专政,让曹魏一改汉代百年弊病,对后世意义重大。同时,曹丕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直接让利于民。此举结合曹丕重视人才而推行九品官人法,让田间农人和屋中士人都对他赞誉颇高。于是相比于先前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汉献帝,曹丕无疑成为了短期内风头无两的受人爱戴的君主。但司马炎,虽在受禅前期还能做到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推行了一些利国利民的策略。但在剿灭东吴,彻底统一天下后,他开始直线驶入昏君的'车道',奢侈无度,昏庸至极。往后使得中原生灵涂炭的五胡乱华,更是在他的统治中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因而即便只看司马炎和曹丕的政绩,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做出判断:曹丕受人爱戴,而司马炎遭人记恨。是故即便他们都是受禅称帝,但司马氏出身的司马炎终究是'篡魏',而曹丕则是顺应天命的'代汉'。END历史君 赞 (0) 相关推荐 三国相师朱建平能预言曹丕之死,可能他知道曹丕的这个秘密 作者:齐云轲 (曹丕与汉献帝) 三国时魏国黄初七年(226)五月,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曹氏魏国的魏文帝曹丕崩殂,年仅四十岁.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 ... 曹操留下4人防止司马懿谋反,本可万无一失,却全被曹丕杀了! 公元220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分别是一代奸雄曹操的离世,然后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为魏,三国时期正式开始.不过曹丕之所以能够建立魏国,都多亏了他的父亲曹操,曹操终其一生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 曹魏宗亲,为什么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而非其他人呢? 曹操打天下时,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都表现非常突出,诸夏侯曹与五子良将齐飞,将星闪耀. 可是,到最后,只有当时小字辈曹真的儿子曹爽,作为宗亲代表与司马懿争权. 这是怎么回事呢? 身份不一样的&qu ... 曹丕代汉值得解读 曹操自公元196年开始拥立了汉献帝,从此比其他诸侯多了一张王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使他很快取得了军事.人才.经济等各方面的领先,并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自己不曾称帝(武帝称号是 ... 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除掉杨修?3年后,刘备发现曹操的高明 曹操雄才大略,自刺杀董卓以来,他便下定决心拯救天下百姓.曹操四处招揽谋士.武将,经过30年的时间,终于占据两分天下.公元220年,整个天下能与曹操较真儿可就只剩下孙权与刘备了. 刘备相比孙权而言,手段 ... 曹丕篡汉得到士族支持,为何司马篡魏,却留下历史污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群雄割据,曹操一统北方,平定各路诸侯,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曹丕篡汉,不算太过分说得过去.司马家通过高平陵之变彻底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弑君(高贵乡公曹髦)得天下,为人所不齿.再者, ... 很多人默认曹丕篡汉,但是却看不起司马篡魏,其实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地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保罗 很多人对曹丕篡位这件事情采取默认的态度,但是又非常看不起司马氏篡位,这是因为两者的篡位情况是完 ... 王莽篡汉和司马篡魏有何区别,为何世人普遍理解王莽,而反对司马 朝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当皇权旁落之时,就会出现各种势力来分享皇权,而封建社会的皇权是至高无上没有制约的,所以当其他人分享皇权时,就很容易出现篡位的情况,这是历史上也是普遍现象,王莽和司马懿就是这样利用皇 ... 司马篡魏为什么骂的人多? 中国历史上有好多权臣谋朝篡位的事儿,比如王莽篡汉.曹丕篡汉.司马懿篡位.杨坚篡北周,朱温篡唐,都是谋权篡位但是人们对司马家批判的更多. 其实有一个原因在里头,曹家的天下虽然也是篡,说句实在话是人家太祖 ... 激荡四百年:张轨立威凉州,司马越以讨伐张方之名叫板司马颙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3篇 意料之外解决了皇甫重这个大麻烦,司马颙大喜过望,任命冯翊太守张辅为秦州刺史.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张辅不止要烧几把火,他还要杀人立威.到任 ...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名,不是利,而是没留下这3个“遗憾” 古人谈论成功的时候,喜欢把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因素归结于五点:命.运.风水.功德.努力.其中功德和努力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命.运.风水,这三者是外在影响因素,很多时候人是无力改变的.而一个 ... 王莽篡汉实录:成大事者,必须要名要权不要利,利他舍得赚人心 前一篇文章记录王莽在前半生,如何从落寞官二代逆袭上位,登顶正国级权臣的奋斗之路,以及王莽的精进升级之路给我们的启发(详细请看:<资治通鉴>告诉你:职场精进,如何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效果). ... 称帝篡汉的是曹丕,为什么挨骂的却是曹操? 三国,作为断代史出现在茫茫历史长河中.大汉正统不在,曹丕篡汉称王,立黄初为己之年号,紧接着,刘备蜀中称王,年号章武,孙权江东称王,年号黄武.三国并立的局面出现在青史中. 之所以称此段时间历史为断代史, ... 曹操为曹丕留下两名猛将,用来对抗孙权刘备,可惜死于自己人手上 曹操为曹丕留下两名猛将,用来对抗孙权刘备,可惜死于自己人手上 曹操起初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并没有灰心,而是又在老家发兵起义,可以说是耗尽家底,招兵买马,广纳贤才,为了后来的统一天下的野心将所以时间和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