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此国想趁火打劫,结果沦为赵国的练兵场

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崛起,与之相对应的是东方列国的没落,唯有赵国还可以与之抗衡。然而,长平之战后,赵国的精锐尽数被秦将白起坑杀,国力一下子衰弱下来。本来,赵国衰弱,东方六国更应该合纵对抗秦国,防止被逐个击破。有一个国君却并不这么想,在此时还想着趁火打劫,对赵国下手。

这个国家就是燕国,当时是燕王喜在位。本来,燕王喜是打算和赵国结盟,为此他派相国栗腹去和赵国谈判,还带去了五百金作为酒资。可是,栗腹回国后,向燕王喜报告说:“长平之战刚刚结束了,赵国的青壮年基本都在这一仗死绝了,不乘机攻打他们,等他们小孩都长大了就麻烦了。”

燕王喜一听,马上露出贪婪的神情,召集群臣来讨论,都认为可行。只有两个人表示反对,一个是昌国君乐间,一个是大夫将渠。

乐间说:“赵国是四战之地,他们的男女老幼都能作战,这仗不好打。”燕王喜傲然的说:“我起全国之兵,大约是赵军五倍,还有什么打不过的?” 乐间还是摇摇头。

将渠则从道义上劝燕王:“我们刚刚和赵国结盟,还送去了五百金,现在他们有难,我们马上发兵攻打,太不仁义,太有违天理,不会取胜的啊!”燕王不听。在大军出发之前,将渠甚至流着泪,挡着燕王的马车,拉着印带阻止。燕王一脚将他踢开,心急火燎开往赵国。

燕军分为两队,一部分由栗腹率领攻伐鄗邑,另一部分由卿秦率领攻伐代邑。燕王作为偏师,紧随其后,准备随时支援。赵国则派出廉颇为将,来对抗燕国。

燕国两支军队都顺利达到目的地,然而,大将廉颇不愧是沙场名将。他先在鄗邑击败栗腹,又在代邑击败了卿秦,轻松解决了来势汹汹的燕军,并俘获大将乐乘。廉颇仍然不罢休,一直打到燕国都城蓟城,将其团团围住。

燕王喜这才知道大事不妙,也后悔自己的轻举妄动。他派人向赵国求和,没想到赵军却不给他面子,而是要久有贤名的将渠来议和。燕王无奈,只好又不顾身份求着将渠出山,并任命他为相国。

将渠来到赵国后,好说歹说,既承认燕国理亏,又答应割让五座城池,这才让赵国撤兵。

从此,赵国和燕国就算结了仇。赵国国君一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许打不过秦国,都将怒火发泄到燕国身上。一旦和秦国交战获胜,就攻打燕国抢夺财物庆祝,一旦在与秦国的战事不顺,也要攻打燕国发火。

公元前249年,廉颇带着上次俘获的大将乐乘一起,攻打燕国。乐乘本来是燕国人,因为憎恨燕王不听从自己的建议,被俘后索性投降了赵国。他在战场上尽心竭力的卖命,将自己的祖国打得大败。燕王喜赔了很多重礼,才将他们送了回去。

此后,赵国发生了一些变故,乐乘被廉颇逼走,廉颇自己也一气之下投奔魏国,赵奢、蔺相如早已身故,朝中人才凋零。但是,此时却出现了一颗将星,他就是李牧,东方六国之中最杰出的将领。公元前243年,李牧拿燕国试手,连续拿下武遂、方城等城池。燕王喜再次赔礼道歉,才将这位大神级将军送走。

本来,赵国也以为多次打击将让燕国胆寒,让燕王清醒。没想到,燕国趁李牧在西方和秦国动手的时候,又前来挑衅。这是以为从赵国逃来一个叫做剧辛的人,他拍着胸脯队燕王说:“现在赵国负责东面战事的是将军庞暖,这人我熟悉,容易对付。”

大概是多年的国恨家仇,燕王喜再次拍案而起,让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要知道,上次燕王分两路出兵的时候,带足了六十万人马,这次只掏出了两万精兵。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硬是将这两万将士送上前线。

结果在庞煖和剧辛两位老朋友的交战中,剧辛兵败而死,两万精兵全军覆灭。燕国再一次自取其辱,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参考资料:《史记》、《东周列国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