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囤积症吗?囤积症会让你一事无成
什么是囤积症?
囤积症或者储物症(Conpulsive Hoarding)是一种过度收集,购买,以及无法丢弃物品的强迫性行为,无关乎物品的价值。囤积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症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囤积症患者需要和喜欢过量收集,购买,以及无法丢弃在外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
● 过量的物品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居住环境以及空间原本功能的使用,比方说用桌子,椅子,或者床来摆放物品,卧室以及浴室被拿来当做储物室
● 囤积行为已经给自己以及亲近的人,甚至邻居带来了压力,或者妨碍到了正常的生活
● 不愿意或者无法归还借来的东西
囤积症患者的共同特点:
● 完美主义,对于细节有着常人不能及的关注程度以及超人的记忆力
● 遇事犹豫不决,做一个决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 对于没有兴趣的事无法保持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
● 囤积症患者把物品当做是自己身体与自我的一部分,并通过物品与外界建立联系,丢弃物品,感觉像是丢掉了自己的一部分
● 囤积症患者都患有杂物盲视症,对家中凌乱的杂物视而不见
● 囤积症患者无法区分一件物品真正有用的功能,无法按照组织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并且物品的摆放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 囤积症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孤单与隔离的生活,难以迈入婚姻,以及更加容易离婚
● 囤积症跟物质缺乏的经历并没有绝对联系
● 由外人强制清理并不能改善囤积症患者的症状
可能造成囤积症的原因:
● 遗传,有着家族里有囤积症患者的后代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囤积症
● 囤积症患者跟多动症患者有着相似的症状,容易分心,无法保持注意力和集中精力
● 许多囤积症患者缺乏一个温馨,支持和积极的童年家庭关系,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建立在物品上。
● 一部分囤积症患者曾经经历过或者更容易经历创伤性事件,囤积物品是他们面对创伤或者灾难时的一种反应
● 囤积物品与被物品占满的狭小的空间让囤积症患者有安全感
如何治疗囤积症
如果是重度囤积症患者,请向专家求助。
避免杂乱的六个守则
1. 进来一件,出去一件。如果你买了一双鞋,你应该有一双鞋准备丢弃或捐掉,以免柜子塞满了。
2. 没有无家可归的东西。如果你考虑把某样东西带回家,你必须能为它找到存放的地方,或是用它替换别的东西。“先放在大厅了,知道我找到地方”,这不是你能够接受的回答。
3. 能够知道会在何时,怎样去使用这样东西。除了存放的地方,这件东西还需要一个使用计划。“哦,很棒,这里有卖模型陶土,太划算了!”但这不是带回家的理由。“下个周末我的侄女们过来,她们可以玩陶土!” 这才是一个好丽友。注意这里既有具体的日期,也有具体的计划。
4. 活在当下。如果你买了一件新毛衣,也知道你会丢掉一件旧的,那就再把新的放进衣柜的同时,把旧的取出来。如果你把这件事拖下去,你就不太可能真的找到一件毛衣来丢弃。
5. 不要重复。如果你已经有了一样东西,买另一件类似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即使它很划算。例外是,如果你确实有针对这类东西的储藏空间,比如地下室里的清洁用品。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决定何时以及怎样用到它。
6. 如果它需要先进行某种修理,那就不要带回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真的修理它。如果你想减少杂乱,那么任何破损或需要翻修的东西都不应进如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