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命运多舛编筐为养子娶妻,晚年自编小曲苦中求乐
“老天为啥不睁眼,行善人咋能恁艰难,又伤儿子又伤妻,如今落个老汉孤凄凄”,今年75岁的张世新老人早年因家庭成分高,为生存从河南迁到山西落户并娶妻生子。谁知命运多舛,儿子在10岁时不慎落水淹死,为了安抚因伤心哭瞎眼睛的妻子,他又抱养了一个男孩。养子13岁时,妻子去世,老人一手把养子和稍大点的女儿养大,靠着用荆条编筐的手艺为养子娶了媳妇、嫁了闺女。
3月8日,摄影师见到老人时,他正在小院内挖除一个树根。
这个废弃的小院以前住着一位孤寡老人,张世新刚到这个村时,因无地无房,他和老人住在了一起,以一个儿子的孝心照顾老人,并将老人养老送终。后来,他娶了媳妇,就在旁边买了一座小院,这里的窑洞做了他和妻子养牛的地方。再后来,老伴去世,自己年龄增长,牛养不动了,他把小院的地翻整了一下,种点菜供自己吃。今年,老人想种点韭菜,但一棵老树根影响翻地,于是早上一起来,他就开始忙着把这个树根刨出来。
因为年龄大了,体力活干不动,老人刨了一会,觉得心里发慌,赶紧停下休息一会。老人说,他1970年从河南到了山西绛县,1972年落户到垣曲县埝堆村,目前有三亩地,种点小麦和玉米,平时,他还凭着自己编筐的手艺,从山上砍点荆条,编一些筐子到集市上卖。
张世新老人从小喜爱文艺,年轻时唱过戏,会“卷席筒”、“对花枪”等多个剧目。“现在没牙了,说话跑风,不唱了”,老人在休息的间歇,用说快板的形式表情丰富地随口编了一段:“党的政策暖人心,年老人都有养老金,大家和谐讲团结,幸福生活上台阶;吃水不忘打井人,相信恩人共产党,党咋说咱咋干,奔到小康是关键”。
养子今年33岁,娶妻生子后独立门户,女儿嫁到了外村,老人目前独自生活。“妻在世时农活忙,我没学会做饭菜,妻下世做饭我真熬煎,各种茶饭不会做,只有糊涂(面糊糊)来过活",老人随口编的小曲映照出他现在的生活现状。虽然两个孩子对他都很孝顺,平时给他送些馒头、挂面,但老人生活得依然艰辛。图为老人穿的裤子,屁股上已经磨出了两个破洞,用一块不同颜色的布料缝补在一起。
刨完树根已经是上午10点多,张世新领着摄影师到家里坐,他也要吃早饭了。老人一天吃两顿饭,早饭是上午10点,午饭是下午2点左右。
张世新老人的院门口。黄色的土墙上开了一个只有单扇的小门,显得非常狭窄。春节时,老人自己写了一幅对联贴到门上,“家家户户都贴门神,我也得贴呀,但我不愿花那个冤枉钱,就自己画了一幅孙悟空贴到了门上,孙悟空是降妖的嘛!”老人笑着说。
老人最近遇到了一个烦心事。“闺女买了一辆车,借给别人开出去接人,结果出车祸撞死了人,司机害怕了竟然逃逸,造成保险公司不给理赔”,老人边洗手边说,“借车的司机被抓关起来了,闺女家也不宽裕,我把收的2000斤玉米卖了给了她赔钱还债,回老家侄女给的镶牙钱,也给了她,虽然问题不是咱出的,但车祸双方的人都挺让人心酸的,都得帮呀”。
张世新老人将昨天剩的一点玉米糁子做的稀饭倒进电饭锅,准备热一热当做早饭吃。老人一个人,也不用大灶,每天只用这个电饭锅和一个炒锅做点饭菜,偶尔煮点面条。
稀饭热好后,老人就着一碗剩菜,吃了半个馒头,把稀饭喝完了。张世新的牙掉了不少,稍硬点的饭菜都不容易咀嚼。
张世新把电饭锅和碗洗干净。老人说:“我虽然一个人住,也不会做饭,但有地有手艺,政府还给了低保,儿女也孝顺,这么大年龄了,不求啥了”。
老人的卧室墙上挂着两把二胡。老人年轻时唱过戏,会拉二胡、打快板。
吃过饭后,老人拿出荆条,开始编筐。老人编筐的手艺在当地非常出名,年轻时靠编筐、卖筐为养子娶了媳妇。随着年龄大了,不能经常上山砍荆条,现在基本是来料加工,谁家需要筐子,拿来荆条,老人负责给编。今天编的筐就是本村的一个人拿来的荆条。
老人说,上星期他把以前存的一些荆条编了几个筐子,拿到集市上卖了100多块钱。“现在都是机械化了,用筐的少了,我现在编的筐价钱也不高,小筐卖25块钱,大筐卖50块”。
编筐的时候,老人拿出二胡,又唱了一段自编的小曲儿。由于年龄大记忆力差,老人唱了几句后忘了词儿,很不好意思地用手捂住头,表示他的尴尬。
为了不耽误老人编筐,摄影师结束采访。离开时,老人一直送到家门口,与摄影师挥手告别,并告知:“等玉米收的时候再来,给你们带一些新鲜的玉米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