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中医读书指南

导读:时常有人问起学中医该读哪些书,东海先生本文即回答了此问题。读者诸君如能循此指南学习,自然会获益非浅。本文不足之处是漏掉了“一针二灸三药”里的针和灸,缺经穴治病书目,希望有行家留言或赐稿以补其不足,先谢谢!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中医读书指南

王东海

传统中医的著作浩如烟海,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中医、传统中医?本人愿从自己的经历中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内经》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领会的经典

《内经》又名《黄帝内经》,内容分二大块:《灵枢》和《素问》,成书于春秋战国以前,我们见到的《内经》,是由唐代医学家王冰王太仆编订的。王太仆研究的是中医学术理论(探究天人之间的联系)、整理古籍、探求医理根源(天体运动、时空转换)。这不是在为中医抹金,中医理论就是有这么神奇!数千年来,那些造福一方、道德高尚、医术精深、名留青史、著作传世的大名医无不称《内经》是神圣的!很多的名医妙悟《内经》里面的某一部分内容,加以发挥阐释,即可成一家之言。

《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工具,阐述了人体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症候,诊法,治疗原则,针灸,五运六气(实是讲时空作用于人、天人之间的联系)等内容。“五行学说” 和“五运六气理论”,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古人认识世界,把宇内万事万物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别(称为“五行”),五大类物质的运动变化形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个“五运”可视作古圣在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内部运动规律,“六气”可视作古圣解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与太阳等天体的相对位置,角度,光谱照射等)。“五运六气”就是古人讲的天体运动,讲的是时间和空间;讲时空对人对万物的影响。 因为这个空间位置存在时间上的周期性规律(即“天体运行周期性规律”),所以“五运六气理论”能对很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不能误认为“迷信”。

阅读《内经》诚非易事,所以必须参读一些名家对《内经》的解释。成都名医沈绍九就认为张景岳的《类经》系列对《内经》的理解非常到位。我收藏有一本《内经讲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组织五大医学院共同编订的教材,除了“认为运气学是迷信”这部分内容,別的还是可读可资参考。

二、《伤寒论》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理解、效仿的经典

《伤寒论》全书全称应该是《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了《伤寒论》和《金匱要略》两部分。其中的《伤寒论》原名《卒病论》。卒字大有深意,卒通猝,突然而来的意思,原意为治外感诸病立法示范,至于内伤杂病(旧有的痼疾)的治法,则记录在《金匮要略》中。作者是医圣张仲景,书中不借用《内经》一语,而水火相胜之义,阴阳进退之理,天地与人的诸多联系无不言及。且其旨意,无不与《内经》吻合。虽然录用了《汤液经》里较多内容,但在医理医法医方的论述上仍是有开创性的价值,后世中医名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许多大名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注释《伤寒论》的条文,都能得到合理、圆通的理论系统。也就是说,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伤寒论》都是完美无瑕的!

三、《外经微言》

《外经微言》,简称《外经》,有人称为《黄帝外经》。中医特别重视理论,儿科鼻祖钱仲阳、大临床家张锡纯等都强调医理的重要性。中医的理论书籍最好的应该是《黄帝内经》和《外经微言》。金元四大家、黄元御等的医理解说可资参考、帮助理解,慎不可偏听一家之言。

四、《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由太医院首席吴谦主持编写的。吴谦和喻嘉言、张路玉并称清初三大名医,《医宗金鉴》不容小觑,据说有人凭此一书即成一方良医。书中按章节解说了《伤寒论》、《金匱要略》、《四诊心法》、《运气要诀》、《名医方解》、《外科心法》、《妇科》、《儿科》等诸多内容,可以说是集录了历代先贤(择其善者而录之)的医学精义。学医之人,或许不能读完全书,但必须精读其中几部分内容,并备全书以候随时检阅校对。

五、读本草,明药性

在认识到前面说所讲的医理的同时(或者稍后),即宜认识、了解常用中草药的药性,阅读《神农本草经》、《本草丛新》、《四百味常用药药性歌诀》。许多大名医都有自己的药物药性讲解,也宜一一参阅。各位名家对同一药物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是缘于不同的大气候环境下生长的植物药性确实有所不同。《本草纲目》宜备用作参考检阅。而这些本草的阅读,都应该先读《药性总义》,以《药性总义》作指导去认识了解药物药性的诸多方面。这时,你还能再次发现一套有趣有用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六、诸家通读

《黄帝内经》是给人以无穷智慧的源泉,在这灵泉的灌溉下,历代名医层出不穷。学医之人必须阅读其中一部分名家的著作!世人都说中医爱珍藏独家秘方不外传,这说的应该是乡里之小医,那些胸有大爱的名医无不著书苦口婆心畅述医理医法医方。以下是我认识到的上乘大医:傅青主,著有《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等;张锡纯,著有《衷中参西录》;雷丰,著有《时病论》;程国彭,著有《医学心悟》;李翰卿,著有《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等。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喻嘉言的《医门法律》等,张路玉的《张氏医通》皆可一观。

后世医家多称“温病学诸书是《伤寒论》之翼”,因《伤寒论》的内容“详于寒而略于温热”。叶天士的《温热论》、陈平伯的《外感温病篇》、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余师愚的《疫病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别的方面,外科有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王维德的《外证治全生集》等。杂病专著有:绮石的《理虚元鉴》、唐容川的《血证论》等。验方集萃的有《验方新编》等。

以上诸书,皆宜阅读以增加见识、通达医理。至若当前盛行于网络医坛的《医理真传》《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亦有可观之处,只是仍然不能偏听一家之言!

要读完以上医书,三、五年时间都不够用,因为医书不像武侠小说那样好读,有些书籍的大部分内容还需要反复阅读、玩味。今天的我们要想速学成用,必须阅读《内经》、《伤寒论》、《傅青主男科、女科》、《陈士铎医学全书》、《王旭高医学全书》、《医醇胜义》、《曹仁伯医案》、《程杏轩医案》、《王孟英医学全书》、《仿寓意草》、《时病论》等等(和讲药性的本草),这些著作里所谈的民病情况与我们今天的民病情况十分类似,常常可以有“生搬硬套”的机会。读完这些书,你再选二本医案如何廉臣编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考考自己,就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对付一些常见的病情了。

(0)

相关推荐

  • 中医理论流派如此之多的原因是什么?从五运六气的视角切入也许能找到答案!

    [1] 之前自学中医,最早是从黄元御入门,因为他的一气周流理论系统简洁,但是黄师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尤其好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之药.黄师的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 ...

  • 王东海分享:中医读书指南

    导读:时常有人问起学中医该读哪些书,东海先生本文即回答了此问题.读者诸君如能循此指南学习,自然会获益非浅.本文不足之处是漏掉了"一针二灸三药"里的针和灸,缺经穴治病书目,希望有行家 ...

  • 王东海分享:学习中医的读书指南

    导读:时常有人问起学中医该读哪些书,东海先生本文即回答了此问题.读者诸君如能循此指南学习,自然会获益非浅.本文不足之处是漏掉了"一针二灸三药"里的针和灸,缺经穴治病书目,希望有行家 ...

  • 周末分享:中医吃的秘密

    中医吃的秘密 末流郎中 中国人吃东西,自古以来比较有原则的.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黄帝内经>所给的原则.它是国人日常食物运用的总则,也是病后饮食指南. 虽然中国地 ...

  • 周末分享:传统中医里的生育观、性福日、男女调养及生男生女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传统中医里的 生育观.性福日.男女调养及生男生女 王东海 <黄帝内经>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 ...

  • 阅读种子|公益分享,“读书种子计划”线上学习社区上手指南(PC端)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和申请,胖胖老师在"上海教研在线"的支持下,初步搭建了基于"三人行"教研平台"协作组"功能的线上学习社区,中学老师阅读交流 ...

  • 周末分享:古传中医的不二法门——辨病下的辨证论治

    古传中医的不二法门 --辨病下的辨证论治 末流郎中 洪哲明夫子,在教导单书健先生中医临床时,恒用某方治某病,而非分型辨治.单先生当时不解,后乃明其师禀辨病下的辨证论治之理.故有1985年再访国医大师张 ...

  • 周末分享:大司天时代下的中医名家(例举)

    大司天时代下的中医名家(例举) 王东海 学习过"运气学"的中医人都知道:一年的气候特点(变化的那部分)可分六步来划分,第三步(三之气)又称司天之气,可统管全年,又分管上半年:第六步 ...

  • 周末分享:中医临床大家张锡纯学术特色之管窥

    中医临床大家张锡纯学术特色之管窥 王东海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中西医汇通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是本人最为尊重的中医大 ...

  • 中医自学读书指南

    传统中医的著作浩如烟海,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中医.传统中医?本人愿从自己的经历中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内经>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领会的经典 <内经>又名<黄帝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