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非典型病例:先天性巨输尿管
⊙作者 / 杨金锋
⊙单位 / 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患者女,26 岁,因婚前常规健康体检行超声检查。患者自幼发现平卧位右侧腹盆腔较对侧膨隆明显,未于重视。查体示腹部平软,无抵抗,右侧腹盆腔较对侧隆起约 3 cm,移动浊音阴性,冲击触诊阳性,听诊显示右侧腹腔肠鸣音消失,左侧腹腔肠鸣音亢进。
超声所见:
盆腹腔内可见一巨大囊性包块,前后径约 96 mm,左右径约 236 mm,由盆腔向右侧腹腔延伸至肝下,占据整个右侧腹盆腔并部分越过脊柱前方(图 1 和视频 1),将肠管及网膜推向左侧腹腔内,囊肿内部可见沉积物随体位改变而漂浮(视频 2)。
图 1 中上腹部横断面显示右侧腹腔内巨大囊性结构(CY)向左侧腹腔延伸,横过脊柱前方(SP)
视频 1 动态探查显示巨大囊性结构的范围以及与脊柱的关系
视频 2 体位移动后可见巨大囊肿内沉积物漂浮
子宫及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左肾形态、大小、肾实质厚度正常,皮髓质分界清晰。
右肾大小约 75 × 38 mm,实质变薄约 9 mm,集合系统分离 21 mm,肾盂及输尿管中下段均被巨大囊性结构压迫无法显示(图 2 和图 3 和视频 3),俯卧位高频探头似可见两个管道样无回声区与右肾紧邻,管径分别为33 mm 和 45 mm。
图 2 右侧腹斜切显示积水扩张的右肾(RK)、扩张的输尿管(RUL)以及与其分界不清晰的巨大囊性结构(CY)
图 3 沿输尿管长轴走行显示上段扩张的输尿管(RUL)与巨大囊肿(CY)之间的关系
视频 3 动态显示右肾(RK)与输尿管上段(RUL)及巨大囊肿(CY)之间的关系
超声提示:
右侧重复肾伴下侧肾脏重度积水可能;
先天性右侧巨输尿管待排
患者于上级医院检查,初步考虑为后腹膜巨大囊肿或右侧巨输尿管可能,并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担心手术影响受孕,未进一步处理。
次年,患者怀孕,晚孕期超声显示子宫及胎儿位于左侧腹盆腔,右侧腹盆腔内囊性结构受压明显张力极大。最终患者剖腹产分娩。
一年后,患者入院行盆腹腔囊肿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肾体积萎缩,右侧输尿管上段内径增宽约 35 mm,下段呈囊样扩张,管壁明显变薄,至膀胱开口处管腔狭窄(图 4)。最终临床行右肾及右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右侧巨输尿管。
图 4 术中切除的右肾(RK)、右输尿管上段(RUL)及扩张的右侧输尿管下段(RUL)
病例讨论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少见的输尿管发育异常,女性常见,左侧多发,双侧约占 20%,其特点为输尿管末端功能性狭窄(而非机械性狭窄),导致尿液排泄不顺畅,输尿管内压力渐进性增大,最终导致输尿管扩张加重以及同侧肾脏积水。
超声特征:
输尿管全程扩张积水,以盆段更为严重,内径通常 20 mm 以上;输尿管膀胱壁间段不扩张;输尿管走行严重迂曲,甚至迂回;输尿管可有蠕动,蠕动波至膀胱壁间段消失,扩张过于显著时可无蠕动。
可伴有同侧肾盂积水,但积水程度与输尿管扩张程度不成正比。
本例中,患者为青年女性,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囊肿,结合病史较长,因此考虑为先天性病变。之所以误诊重复肾,是由于输尿管上段受压返折而看似两个输尿管。本例输尿管最宽处内径达 96 mm,壁薄,输尿管肌束收缩功能消失,蠕动波不明显。
鉴别诊断
巨输尿管与输尿管反流的鉴别:①前者多为单侧,后者多为双侧;②前者输尿管可有蠕动,后者无蠕动或很差;③前者膀胱功能良好,下尿路无异常,后者膀胱多有残余尿及小房、小梁增生;④压膀胱后,前者无尿液逆流入输尿管,后者有。
巨输尿管与后腹膜及盆腔巨大囊肿鉴别:轻型巨输尿管时,沿肾盂输尿管走行探查应不难诊断,然而若输尿管显著扩张积水并走行迂曲甚至迂回时,术前常难以区分。
巨输尿管与单纯输尿管扩张的鉴别:后者输尿管内径多在 20 mm 以下,且管径一致,走行自然,同侧肾盂扩张程度与输尿管扩张程度成正比。
多数先天性巨输尿管超声诊断并不困难。然而,本例由于扩张过于显著,表现为占据盆腹腔的巨大囊性肿块,增加了诊断难度。
参考文献
[1] 张祖琼. 二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观察与探讨[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2014.
[2] 姥义, 桑玉顺, 谈卫杰, 等. 超声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2):138-139.
[3] 庞亮, 马洪顺, 杨世强, 等.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附60例病例报告)[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0(5):383-385.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