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无尽:15万志愿军差点全歼美国天下第一师,暴雪挽救2万美军

作者:Yang

如果不是1950年的大暴雪,美国军队将出现历史上最大的惨败!那就是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的“天下第一师”陆战一师的生死较量。1950年11月27日,在半岛最寒冷的盖马高原上,志愿军第9兵团,经过6天的潜伏,堵住美陆战第1师,在70公里战线上发起攻击。冲锋号吹响,零下40摄氏度被冻得神志不清的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猛攻公路上的美军纵队。

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挫败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沉重地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鼓舞了战场上中朝联军的士气。

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在气候恶劣,装备落后,后勤基本断绝的情况下,与世界一流军事力量展开了殊死搏斗,成功击退了美海军陆战一师的攻击,将其驱赶至兴南港。后因为我军部队减员严重,突击能力下降而错失战机,令其从海路撤退。在这场战役中,我军所展现的非凡战术艺术,顽强的战斗意志值得后人追忆与研究。

无可比拟的坚韧与勇气的史诗长津湖是位于半岛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处在盖马高原的顶端,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冬季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度,是典型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在战后曾评价:长津湖地区完全不适合作战。极寒的天气加大了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各种冻伤冻死人员不仅严重拖慢了部队的行军速度,更损耗着攻守双方的士气。美军作为当时世界上后勤保障体系最完备的国家,给每个士兵都配备了鸭绒睡袋和冬季防寒服。即使这样,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非战斗减员仍高达7338人。而匆忙入朝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原本部署在福建一带,战士们开赴东北时因为停留时间极短而来不及分发冬装,许多战士甚至身着夏单衣入朝作战,后勤补给线也经常在美军空袭中被切断,所以第九兵团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一直处于饿冷的状态。

但是在如此艰难的作战条件下,志愿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斗志,在长兴里、新兴里、下堨隅里以及古土里地区隐蔽等待敌军整整两天。为了不被敌军的侦察机发现,部队长时间卧倒在雪地里,即使在吃饭时也不能生火取暖,但没有一人喊苦,没有一人掉队,不少战士伏在阵地上直至牺牲。守卫死鹰岭的59师177团6连在战斗打响时,竟没有一人开火射击,战斗后团参谋爬上阵地后发现,全连125人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6连的战士们身穿薄薄的夏季单衣,直至牺牲时都保持着据枪卧倒的姿势。在伏击等待的两天里,没有一个干部让战士们起来活动活动身体,没有一个人升起火暖暖身子,因为大家知道,哪怕一个动作都会暴露阵地位置,让整个伏击作战都功亏一篑。6连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了这封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在人类生理与心理极限的一场无声较量,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在长津湖书写着英雄的战史,用勇气与毅力弥补着装备与后勤的不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军的兵源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城市士兵、学生兵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硕士乃至博士入伍都已经成为常态,部队的文化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的今天,威武之师如何保持威武,成为新时期的练兵难题。在长津湖战斗中,第九兵团有不少战士来自上海,苏州等城市,他们大都是在解放后加入革命队伍,入伍不到半年就开赴战场。即使是出生在城市,入伍时间短,但是这些当时的“城市娃娃”在战斗中并不逊色,他们往往战斗最坚决,冲锋最积极。这就说明高效的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出部队的最高战斗力,不论士兵的出身如何。

高效完整的后勤保障:部队战斗力的催化剂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首先,半岛以山地为主,道路崎岖,物资运输极为困难。并且由于半岛的狭长版图,导致后勤补给线漫长,遇到恶劣天气时,物资往往不能及时前运。其次,志愿军极度缺少海空运输,种类繁多的补给只能通过陆路运输,不仅极易受到美军的空袭,也大大加长了运输时间。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在前期陷入重围后仍能保持较为完整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长津湖战役中的美陆战一师得到陆战队第一航空联队密切的空中支援,最多时达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同时,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可以从空中和地面同时进行补给,即使美陆战一师被第九兵团彻底包围,补给路线被完全切断时,仍可以通过空中进行补给。此外,美军的医疗后送十分便捷,在下碣隅里修建了大型野战机场,伤员可以通过C47运输机和直升机进行后送,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也对士气起到了鼓舞作用。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在战斗打响后保持高度的组织性,进行交替掩护,用汽油桶、坦克、卡车设置环形防御带,依托强大的后勤能力完成防御作战。

而志愿军第九兵团则在后勤保障方面处于完全的劣势。路上铁路补给线常常受到美军的空袭而暂停,只能通过卡车的短时间突击性运输才能将补给输送至前线,并且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仅有的1000余辆保障后勤支援的载重汽车也在美军空袭中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大部分的粮食弹药只能通过人背马拉的方法,越过崇山峻岭,有时物资和给养甚至只能通过在当地筹集,而第九兵团为了隐蔽行进,大多选择荒无人烟的地区行军,所以能够筹得的粮食就更加稀少。此外,第九兵团入朝前驻扎在华东沿海地区,部队开赴东北集结时仍只穿着夹衣或者夏季单衣。在入朝作战时因为时间紧迫,大部分战士都没能完成换装,穿着单薄的衣服出国作战。而恰逢长津湖地区遇到了五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季,所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整个战役期间,是处于饥寒状态与联合国军交战。

虽然在战役前期,志愿军将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后勤与装备上的困难完成对美军的合围,但随着战役的深入,第九兵团20军和27军连续作战下伤亡增加,弹药匮乏,人员疲惫,攻坚力量大幅下降,而作为预备队的26军迟迟无法投入战场,使得20军和27军只能在高强度的状态疲劳作战。至12月8日,26军才到达预定地域展开攻势,但此时的美陆战一师已经撤离了长津湖地区,逃往兴南方向。这也是整个战争我军作战的一个缩影,战斗意志坚定、战术运用灵活,但是在后勤保障方面一直无法满足作战需要,战役时间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使得战斗范围受到了限制,战斗成果也往往小于预计,无法消灭大量敌有生力量。

今年是长津湖战役七十周年,在七十年前的盖马高原上,中国志愿军用勇气和毅力书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在信息化作战的新时期,大兵团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高精度,高毁伤武器大量投入战场,人的因素在现代战争中不可避免的降低。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所展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仍然值得当代人民解放军的学习与传承。在面对未来更加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我人民解放军仍会坚定战斗意志,弘扬先辈的战斗精神,树立顽强的战斗品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