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长越大,不听话怎么办?这些方法太实用了!

前几天君君在后台收到一个家长的私信:

我家宝贝以前很乖巧可爱的,没想到越长大越难带了,脾气很大。只吃奶奶喂的饭,别人喂不吃。电视一定要由他来开,别人开就马上开始大哭大闹,这该怎么引导呢?

很多宝妈都抱怨过自己的孩子难伺候,一点小事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开始闹脾气了,又倔又拗,真的疲于应对。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烦恼:同样的话或道理,对孩子讲了很多遍,可孩子只当耳旁风,以前犯过的错误照样会犯,不好的行为“屡教不改”。

这真的是因为孩子脾气不好,或者存在情绪问题吗?自然不是。

孩子不听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01
家长重复性的唠叨、催促

有时候,孩子听不进去家长的话,不是家长说得不够,而在于说得太多。

催孩子去洗澡睡觉,催一遍不行,得催个十遍八遍;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妈妈一直在旁边唠叨,“就知道玩游戏!成绩退步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好大学?”······

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大家都不陌生。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反复、单调的催促、唠叨,会让孩子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最后听得多了,就适应了、麻木了,根本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你越说,我越不听。

因此,想让孩子听话,家长在平时和孩子沟通要避免这种无效的说话方式,不要多唠叨、重复、催孩子,指令尽量简单、明确、坚定。

可以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体验自己不听话带来自然后果,产生思考,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晚上就把书包收拾好。这时候,家长不要自己动手帮孩子做好,而是让孩子第二天早上起来自己体会到着急、慌慌忙忙的感觉。

提供机会让孩子去体验和实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那些道理,收获自己的经验,比讲给孩子听有效得多。

02
家中没有规矩、原则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中没有明确的规矩、原则,听不听话、犯没犯错,结果也没有什么分别。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关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问题,和孩子商量着制定好清晰可执行的规定,做成表格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

比如:每次玩完玩具要自己收好;回家先写作业再看动画片、玩耍;每天玩手机不超过半小时等等。

孩子某一项做得好,就在后面画上对勾,每周全部完成可以获得一个奖励;某一项没有做到也有相应的适当惩罚。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03
亲子关系出问题,孩子不愿意听

生活中,还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听话,是心理上的问题:对父母的不亲密、不认同、甚至是排斥。

这样,即便父母说的话再有道理,他也不愿意配合。

孩子想通过这种反抗、不合作,表达自己独立的需求、对父母某种做法的不满或者希望引起关注。

不光是孩子,每个人都更愿意听自己认可、尊敬、信任的人的话。

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家长首先需要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比如经常否定、打击孩子;对孩子管束、控制过多;对孩子缺少情感上的关注、爱护等。

从这个方面,家长需要慢慢改善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非原则问题上,温和而坚定地给孩子树立规矩;情感方面,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表达对他的爱;成长过程中,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自己做主的机会。

另一方面,当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不要只顾着单向输出自己的观点。首先需要和孩子共情,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情绪和感受,少一些评判指责,多倾听,必要时给予温和的指导和建议。

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之间有心与心的交流,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会更愿意听父母的话。

纪伯伦在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这样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近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说话之道”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也要学学与孩子沟通时的“说话之道”。

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各位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这些问题。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欢迎说出你的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