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不伐其功(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八)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八月庚戌(初三),朝廷任命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李大亮当时身居三项要职,宿卫两宫,为人谦恭、忠正、谨慎。他每次护卫值勤时,必定坐着假寐直到天亮。房玄龄非常敬重李大亮,多次称他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担当大任。

起初,李大亮作庞玉的兵曹被李密俘获,他的同伴都被处死,大将张弼见李大亮有异常人因而将其释放,二人遂成至交。待到李大亮身居显贵时,便开始寻找自己的伯乐张弼,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张弼当时是将作监丞,他自己隐匿不说。有一次,李大亮在路上偶遇张弼,把他认了出来。李大亮扶着张弼直掉眼泪,回到家后,他将自己的家产送给张弼,张弼拒而不受。李大亮将自己和张弼的事禀报唐太宗,请求太宗将自己的官职爵位转授张弼。唐太宗于是特意提拔张弼为中郎将。当时人都称赞李大亮不负恩情,也赞扬张弼不自我表功。

知恩图报是传统中国的一种美德,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 历史评说:唐太宗悔过慎刑

    唐太宗悔过慎刑 申力 新型冠状病毒,把人们困在了家里,只好借助书籍打发时光,<贞观政要>买回家多年了,还没细读过,这次心血来潮,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静下心,看了起来,里面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 ...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乡,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多少人按约而归?

    中国古代史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事件,这个事件叫做"太宗纵囚". 这个事件出自<资治通鉴>,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 ...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次年来问斩,年后回来多少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曾经随其父亲李渊征战多年,在太原起兵中,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李渊也答应他,建立王朝后任命他为太子.然而,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却并没有履行当年的承诺,而是立立 ...

  • 唐太宗死前贬斥李绩,背后有这样的谋略布局!

    唐太宗快死之前,把太子李治叫来,屏退左右对他说:"我快死了,我怕你登基之后,镇不住那些老臣.如果把他们给杀了,你手上无人可用,将来遇上事更麻烦." "那该怎么办?&quo ...

  • 盖德泽洽,则四夷一家(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七)

    起初,唐太宗派突厥俟利可汗北渡黄河,薛延陀真珠可汗担心自己部落叛归其原来的主子,内心十分不安,于是便在漠北埋伏下轻骑兵,想要袭击俟利可汗.唐太宗派使者传文告诫,命他们不得相互攻伐.真珠可汗答道:&qu ...

  • 郭孝恪平焉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六)

    焉耆国明里是大唐的属国,暗自却归顺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自己的弟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贡赋多有缺漏.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于是,唐太宗降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 ...

  • 程文振答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五)

    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了,赞扬他才思敏捷并问以方略,太宗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准备要重用你.(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程名振失礼未拜谢,太宗假装恼怒以观 ...

  • 岑文本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四)

    贞观十八年八月丁卯(二十六日),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刘洎为侍中,代行中书侍郎职务的岑文本为中书令,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马周暂时代理中书令. 岑文本官官拜中书令后回到家中,不但不喜反而面有忧色.他的母亲问他是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

  • 趣尚虽异,各当其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一)

    贞观十八年夏四月,唐太宗亲临两仪殿,皇太子李治在旁侍奉.太宗对众大臣说:"太子的性情品行,外面的人可有什么传闻吗?(太子性行,外人亦闻之乎?)"司徒长孙无忌说:"太子虽然 ...

  • 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九月庚辰(初四),新罗派使臣来朝,称百济国攻取他们国中四十多座城,还和高丽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到大唐的通道,因而请求大唐派兵救援.唐太宗命令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着皇帝的玺书前往高丽国,玺 ...

  • 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九)

    贞观十七年九月癸未(初七),废太子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甲午(十八日),顺阳王李泰被流放到均州.唐太宗叹道:"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如今和李泰生而离别,这日子还有什么心情过!然而朕既然是天下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