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芸教授治疗心悸七法(下)
上次说到严世芸教授治疗心悸的益气养心法、温通心阳法、滋阴宁心法三法,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后面四种方法:养心定志法、化痰泻热法、活血通脉法、疏肝理气法。
四、养心定志法
适应于心虚胆怯的心悸, 症见心悸、善惊易恐, 遇惊则心悸, 伴有坐卧不安, 少寐多梦, 食少, 恶闻声响, 苔薄, 脉细带数或虚弦、结代。方用“平补填心丹” ( 龙齿、朱砂、人参、山药、肉桂、五味子、天冬、生地黄、熟地黄、远志、茯苓、枣仁、茯神、车前子) 加减。或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如夹痰者, 苔腻, 可用十味温胆汤。
五、化痰泻热法
适用于痰热蕴结的心悸, 症见心悸气短, 伴有胸脘痞闷,痰多, 食少, 眩晕, 恶心, 渴不欲饮, 苔白腻, 脉弦滑结代。方用温胆汤或导痰汤主之。兼便秘者加芒硝或生川军。兼失眠, 烦躁, 口干苦, 舌红苔黄腻者为痰火内扰, 用黄连温胆汤。其中黄连用至6 g 以上, 以加强其清化痰火的功效。据现代药理学研究, 黄连具有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镇静作用。若兼有饮邪者, 可合苓桂术甘汤, 或金匮肾气丸等。
六、活血通脉法
适用于血脉瘀阻的心悸, 症见心悸, 气短, 伴有胸痛时作, 胸闷, 唇甲青紫舌质暗或瘀斑, 脉涩结代。方用血府逐瘀汤主之。清末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明确提出了瘀血内阻能导致心悸, 并以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心悸日久必能见瘀血内阻, 故严老师在辨证治疗的同时, 活血化瘀的治则贯穿始终, 与其他治则往往联合应用。
七、疏肝理气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的心悸, 症见心悸, 伴有情志不畅, 胸胁苦满, 女子月经失调, 经行腹痛, 经前乳房结块胀痛, 烦躁, 月经前后心悸加重, 苔薄, 舌淡红, 脉弦。方用逍遥散。明代虞抟认为此病与肝胆有关。严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 对此证治疗颇有心得, 此证多为更年期患者,以及有情志改变的患者, 故从肝论治, 每获良效。
另外, 更年期的患者在临床上若见因情志不畅而致心悸发作或加重者, 伴有阵热汗出、心烦、怕冷、手足欠温等阴阳失调的症状, 可以加用二仙汤, 热证明显的可将仙茅改为生地黄、熟地黄或用知柏地黄丸。
根据严世芸教授临床体会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 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桑寄生: 宜重用, 30 g 以上, 据实验研究, 有类似异搏定样作用, 有镇静及舒张冠脉, 增加冠脉流量及抗垂体后叶素等作用。
⒉ 万年青根: 30 g 以上, 有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
⒊苦参: 15 g 以上,有“奎尼丁样效应”。
⒋虎杖: 20 g 以上, 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以上几味, 在各种辨证类型中均可选用。
⒌桂枝: 12 g 以上。
⒍黄连: 6 g 以上。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及镇静作用。
以上两味, 宜结合辨证选用。
严世芸教授认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错综复杂, 虚实夹杂, 在治疗上也需辨证辨病相结合, 随疾病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治疗。
本文转自互联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