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画意——天津青年艺术家曹易的线性水墨

书写画意——曹易水墨艺术作品集 封面

    曹易的线性水墨

    李毅峰

    中国画本身就是一门哲学,六朝时人王微尝言:“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这不仅体现在创作观念上,而且在技术性操作上,像虚与实、白与黑、干与湿、浓与淡、徐与疾等等的笔墨关系处理,也无不存在着这种辩证思维的哲学法则。

    把对笔墨关系的实验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跳脱开具体物象的束缚而直抒胸臆,以线条的律动变化来宣泄情志,是曹易的人生表达方式。他的水墨作品以线为核心而展开,参以绘画中的皴擦之法,辅助其线性的表达,通篇气韵混成,变动不拘,犹如其名中之“易”,周流六虚。

    曹易,是天津青年一代的画家,天津大学博士。因其修习建筑及传统书画,故对中国水墨有着特殊的理解。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无数哲人都说过的话。如果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我们从音乐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的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这又是线运动的特点。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水墨营造的也是一种空间,或者说,是一种远远大于建筑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宇宙空间。水墨变化所形成的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置于时间推移序列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一个空间序列。

    这个空间序列的展开既要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同时,也要通过线的运动及水墨的变化,来展现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律动。这就使水墨同音乐、同建筑发生了根本的联系。

    曹易的灵感即来源于此。

    建筑、音乐、线条、水墨......一切一切都归乎用笔用墨。中国文化所产生的“笔墨”,不仅仅是工具,从它的材料,到它的功能,都是直接与使用者的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包括用笔、用墨、用水。这就要求,笔墨所传达的信息远远超过笔墨本身而更具“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人有多高,笔墨就有多高。

    如果单从“笔墨”而言,曹易笔下的那种有着音乐般节奏和无限变化着的线条和墨色,不但能准确地描绘出他心中的物象,更能充分地体现出画家的人文气质和艺术激情,还可以把作者对宇宙自然认知的本心还原到“大朴不开”的状态,“大朴一开”,万象生焉。

    从这一点来分析,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笔墨”不仅具有语言特性,同时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容。

    单独存在的“笔墨”是有意义的。而淡化了色彩、淡化了透视、淡化了结构等西方绘画形式所最强调的语言特征,突出了“笔墨”在绘画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这是中国画在更高艺术层面上的魅力所在。

    然而,“笔墨”并不就是中国画本身。在中国画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即对作品“精气神”的把握,占据着创作行为的主导地位。“笔墨”依靠“气韵”与“精神”得以存在和发挥,而“气韵”与“精神”则依附于以线性结构为核心的汉字,并以此去展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从篆到草的所有书法字体,都是展现不同的线,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线,这是中国笔墨的特有价值观。

    我们知道,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人独特的抽象思维与观物取象的造字方法使汉字具有象形的特征。“观物取象”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观物取象中的“观”什么、怎么“取”,以及如何表现“象”是中国艺术与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观”什么具有着一定的主观性,同时也受审美思想与环境的影响。取象的方法并非是单一的模仿所观之物的外在表象,而是高度概括、抽象、提炼其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与内在规律,所取之“象”具有着一定的再现性、抽象性以及象征性特征。

    观物取象的造字方法可以使观念与形式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与绘画不同的是,汉字具有着极强的抽象性,是造字者经过高度抽象提炼之后的文化符号,最适宜中国笔墨之线性。

    从新石器时期的“书画同源”,到中国历代书画的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书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审美意境与内在神韵,也形成了中国书画艺术的语言核心,文人书画就是以线性为基础而展开的笔墨,以及以水墨而展开的具有无限张力的、可融宇宙万物的笔墨载体。

    曹易在对艺术的领悟和探索中,深深地发现,基于中国汉字的线是具有何等的内涵,基于水墨的线又具有何等的丰富,可以道破天机。他的《逍遥游》《观沧海》《创世》等等作品,都企图把意识带回到“大朴未开”的鸿蒙状态,在茫茫的天地之间展现生命的灵性。

    在他的作品中,有不惟只顾回归本源的状态,他还时时着眼于文人的笔情墨趣。所以其作品包含有书写画意的精神在内。画面中部分拆解的汉字,以及或怒狂恣肆,或清流潺潺的水墨律动,与打破章法的草书及皴擦产生的质感相互辉映。一方面他以汉字或汉字的衍生为载体,运用各类不同书写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书画的观念和自我内在文化的反思。另一方面则以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诗、书、画的综合的意象与意境。更多的是通过水墨营造的状态,包括空间的、情绪的、认知的,来创作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当代书画艺术作品。

    我想,这也是曹易在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传统中国文化语言的认识和重构,希望这种探索能够对中国水墨的表现深度有更好的传达,尤其在水墨的当代性发展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

    (李毅峰,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书协主席张建会为画册出版题字。

    名家点评:

著名艺术家邓国源:书画同源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入口,在当代水墨艺术的实践中,如何回到传统文化的根源,从书法向绘画演变的关系着手,从汉字的思维方式介入水墨创作的理念,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

青年艺术家曹易以独有的文化敏感将汉字书写的特质介入水墨创作,彰显了对书画同源的根系性探寻。他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光影交错、洪荒初开的历史性场景,它们既是自然万物自身节律的恍然显化,也是以书写性挥洒水墨语言的新的探索,书写性以解构的形相与所描述之物混然一体,建构出万物生命之动的独有音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人语义世界。

在曹易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甲骨文、彖书变成了他笔下的符号,与自然物合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气象,在尺幅中飞扬、聚合、飘散,这些抽象性的符号带观者一起追溯汉文字的源头与流变,为新水墨艺术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注脚。

作为可贵的个人探索,我们既可以把它看作对水墨传统的终极溯源,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以汉字入画,重新定位新水墨实验的起点,期待曹易能够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更新做出贡献。

曹易

    艺术简历

曹易,1990年生于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长期从事书画、陶艺、漆艺等艺术创作与教学、研究工作。现为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天津大学—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智能及信息服务研究中心文创发展部部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天津美学学会器物美学分委会副会长,天津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创作的艺术作品入选国内外各专业展 30 余次,并多次获奖。

曹易水墨作品:《岐山》

曹易水墨作品:《文明的历程1》

曹易水墨作品:《无极3》

曹易水墨作品:《楚辞-哀郢》

曹易水墨作品:《楚辞系列-天问1》

曹易水墨作品:《凤求凰》

曹易水墨作品:《酒狂》

曹易水墨作品:《绿野仙踪》

曹易水墨作品:《诉》

曹易水墨作品:《探索1》

曹易水墨作品:《楚歌-鏖歌》

曹易水墨作品:《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