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共和国 讲点儿英国历史(十八)

--------------

上次我们聊到英国内战以圆颅党胜利宣告结束,查理一世被斩首,议会通过决议,成为“没有国王和上议院”的共和国自由邦。

第三十八篇:共和还是独裁?

1649-1653的国徽

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进行战斗,最后陷入前人的泥淖,这种故事在人类历史上被重复了无数次。

内战胜利后的克伦威尔没有停止他的好战热情,大概是内战时间太短,来不及彻底释放。毕竟他开始大展拳脚都是在1645年才成立的新模范军里;而严格说来,做为新模范军第二统帅,直到1648年的第二次内战中才正式享受了领兵的快感,也就几个月光景。

于是他继续挥军爱尔兰,发动征服战争,接着又进入苏格兰,趁苏格兰保皇派和长老会的内战期间,掌握了苏格兰。

奥利弗·克伦威尔

早在1649年英国共和国成立时,克伦威尔已经驱逐了国会的大部分议员,使之成为“残缺议会”(Rump Parliament)。而到了1653年,羽翼丰满的克伦威尔显然对权利的要求也随着自身地位的增高而更加膨胀。他用武力解散了“残缺议会”,另组了小议会。然而即使小议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曾经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他也越来越无法忍受激进议员们对于进行改革的不断要求,最终小议会也被迫解散,克伦威尔开始走上独裁道路。

1653年12月16日,克伦威尔被宣布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护国公,英国进入了护国公时期

1654-1655年的国徽

通过这段简单历史介绍可以看出,克伦威尔的独裁并非成为护国公后才开始的,从1649年新政权的建立方式,已可窥到他对权利的态度。当初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新模范军的总统帅费尔法克斯,早在1650年就因不满克伦威尔的独裁专断愤而离职。

备注:克伦威尔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虽然大部分历史学家将他定义为独裁者,但也有许多人将他奉上“自由英雄”的神坛。本文内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身为护国公,不仅把立法、行政和军事大权集于一身,他且有权指定继承人;在宗教政策方面,做为一名清教徒,1655—1657年间,他将英格兰划为十一个军区,每个军区派驻一名少将,实行警察统治,目的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更加纯净、更符合神的旨意。因此,居民活动受到监视,类似狂饮、跳舞、流行乐等享乐主义统统被禁止。

1655-1659的国徽

克伦威尔大概是个有天赋的强权统治家,不仅建立了独裁政权,更把这个政权维持到1658年他去世。然而可惜的是,这样的大独裁家并没有同样优秀的后代传承衣钵。

理查·克伦威尔继承了其父的护国公位,但显然这位年轻的护国公既无政治头脑也无政治热情;更何况,历经了几年的独裁政权,人民对共和党人的表现非常失望。终于在军官、贵族和人民的双重逼迫下,第二任护国公理查重新召开解散已久的议会。

1659-1660的国徽

重组议会的结果是——1659年英国国会宣布恢复君主制,1660年迎回被流放的查理二世(查理一世的儿子,注意这个是查理,克伦威尔家的儿子叫理查噢)。

查理二世从流亡中复辟,理查结束短短的护国公生涯,开始流亡法兰西。

第三十九篇:海外扩张和伦敦的悲剧

上篇里我们好像一直在数落克伦威尔,然而为什么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并非只有负面,而是争议颇多呢?

1899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外建造的克伦威尔雕像

这主要因为克伦威尔为英国的富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效果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壮大了军队的力量;而壮大后的军队力量,支持着查理二世时期英国的海外扩张。

17世纪,英国在美洲的海岸线上迅速占领着殖民地;与此同时,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将总部设在了孟买,其能力逐渐得到空前的壮大。此时的东印度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它被查理二世授予了收购国外领土、拥有武装力量、甚至可以在所辖领土解决民事和刑事纠纷等权利。黄马褂加身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了迅猛发展,为大英帝国之崛起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我们以后再细说,现在将视线转回17世纪的伦敦。

如果你去过伦敦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你应该在里面坐过“小出租车”,快速浏览了一下英国的历史,而其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很可能就是17世纪时阴暗可怕的伦敦。

在17世纪初,伦敦曾经有超过七万人死于鼠疫,其中主要爆发在1603年和1625年,这两年内的死亡人数都分别超过三万,然而更可怕的灾难还在后面……

1664年的冬天,伦敦上空笼罩着一层阴暗的灰色,下水道内传出怪味,虫子和老鼠数量增加,贫民区的卫生状况变得可怕,人们恐惧地等待着“恶魔”降临……

这时候的阿姆斯特丹刚刚从鼠疫中脱困,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五万左右的荷兰人死于这场灾难,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伦敦的鼠疫是荷兰人带入的。

那个时候,荷兰商船频繁来往伦敦港口,所以生活在泰晤士河码头地区的贫困工人们成了第一批遭殃者。

伦敦大瘟疫的首宗正式记录个案是在1665年4月,这主要是由于一开始那些低下阶层的患者并没有被注意和记录。

入夏后,疫情迅速蔓延,查理二世带着皇室在七月避到萨里斯伯里(Salisbury),然而九月萨里斯伯里也出现疫情,于是他们接着避到牛津。当时伦敦城的绝大多数商业活动已陷入瘫痪,富商们都逃走了,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在纷纷逃离。

留下来的人,除了一些牧师、医师和药剂师,还有伦敦市长和参事(相当于副市长),大多数政府官员也都选择留守伦敦。

1665年的伦敦

瘟疫的悲惨细节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用和没用的应对政策就不赘述,从1665年9月起疫情进入最恐怖状态,每周的死亡人数达到七千,直到冬季来临,情况才逐渐好转。

1666年2月,疫情被认为得到控制,国王回都。不过瘟疫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消灭,接下来的几个月继续有零星的出现。而更可怕的是,同荷兰一样,在瘟疫期间英国并没有中止贸易往来,以致于令法国在1666年的冬天拿下了鼠疫的接力棒……

大概这是伦敦城被诅咒的一年,除了恐怖的疫情,伦敦在9月2日又迎来了史上的一次大火!大火持续了4天4夜,摧毁了伦敦城中心的大部分建筑,甚至包括了伦敦的标志——圣保罗大教堂!

1630-1666年的圣保罗大教堂

很多人相信正是这一场大火救了伦敦人的性命,把瘟疫彻底烧光。不过历史学家们不这么看,由于当时的零星疫情主要发生在伦敦外围,而大火烧的是市中心,另外最肮脏的贫民窟并未被大火烧毁。

不过万幸的是,大火中有记录的死亡人数仅为6人。

1666年大火后的圣保罗以及重建后现在的圣保罗大教堂

不管如何,大火过后,伦敦的疫情彻底消失了。

下期预告:君主立宪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