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头部房企被指区域公司人员优化?行动代号“熵减”背后的真相

艳姐说

地产行业走到今天,进击者努力在学标杆,但标杆在学谁?
华为。
这家被国人捧起的民族高科技企业,成了标杆房企竞相对标的榜样。学模式、学人才理念、学激励机制、学产品文化……
在华为的管理语言体系中,熵概念相关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于是,一场名为“熵减行动”的计划,在某家龙头房企的区域公司里悄然上演。
01
龙头房企区域公司裁员三分之一?
近日,知情人士向艳姐爆料,某龙头房企大区域的北京公司,正迎来一场规模较大的人员优化。经爆料人提示,艳姐在相关聊天app上也看到,这场代号为“熵减行动”计划的聊天内容:

bj公司的来聊一聊二季度大会发布的“熵减行动”吧,计划精简人员30%,三季度裁230人。

截至发稿之前,艳姐还未看到有关该消息的正式文件,该房企也没有对此事进行明确回应。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消息在地产圈内已有不少人知晓。
如果消息属实,仅凭借这家房企在地产圈的地位和标杆效应,这样的做法相当值得玩味。
此次被爆料的这家房企、这个区域,为何也走上了大规模“瘦身之路”?
02
为什么从北京公司开始?
为什么先从北京公司开始呢?
在过去的一年间,北京对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了一种高压调控的态势。
调控政策趋严,房贷通道紧缩;监管频频出手,中介乱象缓解。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造成了北京房地产市场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房价缺乏上涨动力。
更重要的是,北京新增用地非常少,拿地太难,传统地产开发想要寻求突围,难上加难。
可以说,在这家房企几大区域公司中,业绩压力最大的可能在这个区域总身上。
但说回头这样的压力,同样也压在全国所有房地产公司京津冀区域总身上,怎么在这样一个被高度管治的市场寻求突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也因此,当我们看到甲房企的区域公司合并,乙房企、丙房企、丁房企等区域公司大换血,频频发生在京津冀区域,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完了外部客观环境,也要提一下这家头部房企的内部因素

该房企在去年确立了新战略后,近半年来调整动作频率之高,幅度之大,业内罕见。不仅有封疆大吏的人事换防,旗下板块业务也进行了一轮重新梳理。

这也被视作是去年该房企集团总部架构大调整后,埋下的重要伏笔:一个更加扁平化、去领导化的组织架构逐成为了这场架构调整的最终方向。

这是否也预示着,覆盖了多个城市的人事变动还远未结束,北京的这场人员优化也只是该房企战略变革的一朵浪花?

最近的消息是,这家房企各区域各自确立了重点业务方向。对那些上榜的业务板块来说,此举厘清了未来业务拓展的重点;而对那些未上榜的业务板块,则成了要被调整优化的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声势浩大的裁员计划,几乎是避无可避了。

03
“熵减计划”的真正面目

说回到“熵减计划”,可能很多人将重点放在“减”字上,将其等同于裁剪和精简。

在统计学意义上,熵度量的是系统的无序度,也就是说,系统越杂乱无章,它的熵值越大。

而在华为的管理语言体系中,“熵减”被认为是企业的活力之源,防止熵增实现熵减,是华为管理的导向用语。

华为如何熵减?概括起来有激活组织(简化流程、饱和攻击、自我批判和战略预备队)激活组织的人(每个人在最佳时间,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该房企这场名为“熵减计划”的行动中,人员的优化仅仅是最基础最表象的体现。
从当下市场行情来看,楼市调控注定是场持久战。对于房企来说,尤其是重仓一二线城市的房企,为了长远的发展考虑,提前进行一些区域性结构调整在所难免。
比如,将集团的业务从调控较严、市场相对饱和的城市,转向调控较松、市场空间大的城市,那么,随着区域的改变,区域公司和人员自然要随之进行删减、变动。
之前,也有“瘦身”的房企曾表示,公司没有明确的裁员计划,只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梳理,对组织和布局做了局部的调整和优化。
因此,艳姐猜测,这次该房企的“瘦身”,也许是一定压力下的缓兵之计,也可能会为该房企带来另一种战略模式的安排。
最近几个月,已经有好几家排名靠前的房企,接连被曝出“瘦身”、“裁员”计划,有的一次性裁掉了好几个区域公司,力度可见一斑。
在行业巨变之下,未来十年或许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但艳姐认为,无论市场环境好坏与否,修炼好企业的内功,把握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产品+资金+服务”,才是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
对于地产从业人员来说,深刻的危机感之下,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去适应行业的新变化,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通过内部转岗成为跨界复合型人才。目前,很多公司都在进行多元化转型,一旦战略改变,相应的岗位也会出现人员的调整。
除此之外,作为地产从业者,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个人品牌和行业人脉,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行业沉淀和软实力。

主编:张艳

责编:耿牧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