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娜也来打卡,这个假期魔都最值得看的赛博风,太酷了
盼望已久的国庆将近,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因为疫情,大家的出游计划基本都搁置了。
蹲守上海,该做点什么,才不算虚度假期呢?
好在魔都从不缺各类新奇有趣的展览,比如这两天刷屏朋友圈的“不准停电”,堪称外滩君近期看过的小众展览中质量之最,很适合约上三五好友前去打卡。
展览以“电”为索引,探讨自然、人类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赛博朋克风十足,随手一拍就是暗黑系大片,仿佛置身科幻世界。
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可玩性,几乎每个艺术装置都提供交互体验,逛一下午也不会觉得枯燥。
外滩君去的那天,恰巧遇上同来看展的姚安娜。她穿着一身酷酷的黑,和展馆的整体氛围很搭,目测又将带火这个新晋拍照圣地。
亲身体验后,外滩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观展心得。
收下它,在这个假期,赴一场与科技和艺术的约会。
步入美术馆,仿佛时空穿越,瞬间掉进赛博朋克的世界。
门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绿色灯牌“不准停电”,在造型奇特的蓝色灯管映衬下,科技感满满,吸引了很多人在这里拍照。
展览共两层,分为“自然之力““人类之力““机器之力““线上入口“四大主题,展出三十余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的37件作品。
每一件展品都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以数据、VR、编程等新技术,带来比传统艺术品更强的视觉冲击。
一楼的中央,是最显眼的展品《HELLO WAVE_UPDATE FOR NEW WORLD》。走入其中,头顶悬挂的棱镜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光,脚下是流动的沙粒。
通过采集你的五官数据,沙粒会不断改变形态,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呈像。置身于此,如同进入了一场流光溢彩的梦境。
再向里走,就看到了小红书打卡最多的展品 ——《第二性凝视》。
通体金属的机器人,颇具空山基风格,有种冷峻的美,很适合拍未来感大片。
而它背后的含义其实更深刻。机器人身上的摄像头可以识别观众的目光注视方向,对应的身体部位就会翻转成镜面,反射凝视者的目光,表现性别视角下的“凝视”与“被凝视”。
离开“机械姬”的“冷酷”,紧挨着它的,就是18朵可折叠的“花”组成的温柔。
这个名为《未知时空的光泽》的展品,其实与武汉疫情有关。
艺术家采集了疫情时期武汉市的风速、风向和空气质量指数,以这些数据的变化,驱动每朵花的开合、明暗。
白色花朵悬吊于黑色空间中。来自遥远时空的风,以这种诗意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包括外滩君在内,很多人都在这里驻足良久,静静欣赏花的一张一合,感受绵延的生命张力,也思考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关系。
姚安娜
走上二楼,右手边出现了一片工业废墟,简直朋克感拉满。
断裂的碎屏、雕塑商品和数字喷绘,构建起一片新旧交替、地域断裂的错乱空间,怎么拍都好看。
这里提供一个拍照小贴士:巧妙利用镜子,可以营造更强的氛围感。
其实,除了展品,馆中的每个角落都颇具创意和设计的巧思。
比如这条红色LED灯打造的通道,像一条时空隧道。穿过它,我们就来到了奇幻的未来空间。
如果你喜欢摄影,不妨去自行探索一下这些“小彩蛋”。
在“不准停电”,艺术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反而有很多互动形式,让观众也能参与进来,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
外滩君最推荐的互动装置是《赛罗:心灵之境》。
独自走进灯光幽暗的展览空间,四周是潺潺流水,水中央只有一块岩石。坐在上面,工作人员会为你戴上感应脑电波的“头带”。你的所思所想,就会以抽象的图形,出现在面前的大屏幕上。
当你的大脑处于平静状态,屏幕上映射的是一个圆润的椭圆形。而随着思考加剧,它会以越来越不规则的形态转动、变色。
独坐在黑暗中,审视着自己的心灵和思想,静下心来与自我对话,是此生不可多得的奇妙体验。
如果《心灵之境》关照的是个人内心世界,那么《微博之眼》则让我们窥见了公共事件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点击任意一个近期的微博热搜,《微博之眼》会将相关数据绘制成一幅图像,类似微博logo的眼睛。
微博话题的热度越高,“眼睛”的颜色越红,反之则为白色;扩散越广,中间的“瞳仁”越大。
有意思的是,我们本以为关注度颇高的“人类高质量男性”,“眼睛”却是白色的,说明个体的经验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真相。
在艺术展上打桌球是什么体验?
《造物者的球局》将老式课桌改造为台球桌,桌面上布满星系图谱。每次击出一球,头顶投影下的图像会随着球的滚动碰撞而变化。
打一场这样的桌球,每一杆都会搅乱星球的运行。外滩君在这里体验了一把“上帝视角”的乐趣。
高深的艺术很多,“好玩”的艺术展却很少。
在“不准停电”,新兴的科技拓宽了艺术作品呈现形式的边界,艺术不再是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的高冷图腾,而是打破虚拟世界的“次元壁”,让观众近距离、沉浸式体验它传达的理念。
在展馆中心,一面以充电宝装饰的墙上,写着一句这样的标语:“人生需要不断充电”。
电,作为当今一切科技的基础和源头,一直是这场展览的索引。每一件作品,探讨的核心问题,其实都是自然、人类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风铃》反思了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艺术家来到污水处理厂,提取周围植物体内的金属铜,最终制成一个风铃。
风铃被挂回田间,与植物一起吹响,提醒人们关注环境污染对土地的伤害。
《肉身映像》则探讨了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展览现场,表演者穿上布满传感器的衣服,旁边的“机器人”(人造机体装置),可以感知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并作出回应。
技术是否能唤起肉身的感知?是否能帮助人类反思?在这个作品中,你一定会产生很多类似的思考。
除了这些作品之外,外滩君还惊喜地发现,近期最热门的NFT艺术,也在展览中出现。
美术馆二楼开辟了专门的NFT作品单元,邀请多位知名艺术家进行创作。
AI和加密艺术家、嘉德NFT首拍艺术家宋婷,以机器学习结合观众位置坐标系,用数码图像记录下曾在物理世界陪伴自己的花朵。
艺术家李洋是一名持续三十年的“梦工作者”。他的《华东地区对话生成灵性体》,邀请人们倾诉自己的梦境。这些梦会被李洋画下来,在大屏幕上呈现。
科技,可以是我们延续有限的个体生命记忆的方法。
“不准停电|Do Not Black Out”,是要看文创继2019年引进日本顶级艺术新媒体IP“teamLab”全国巡展后,在今年联合非营利机构“雷电所”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青年科技艺术大展。
“要看文创UKAN”为数字展示行业龙头企业风语筑旗下商业文创品牌,专注于内容输出、品牌赋能,以科技融合艺术实践,以跨界促进行业变革。助力展览院线模式的实现,致力成为中国商业文创展览第一品牌。
展览在 McaM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举办,展出第一季“⻘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前20强的作品。该计划将于每两年举办一季,用艺术的感知力,对现实进行回应,释放想象,从而建构科技在工具和方法之外的新意义。
“不准停电”,既是年轻人的一句自嘲,也是青年艺术家们探索科技艺术这一新兴领域的宣言。
通过这些脑洞大开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活力和他们有趣的灵魂。
展览信息
-展期-
2021年9月4日-2021年10月17日
-时间-
每周二 - 周日10:00-18:00
(周一闭馆,最后入场时间为17:30)
国庆期间开放时间:10月1日-10月7日
-地点-
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明当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