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念故乡月儿圆
文/谢丽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今年的中秋,还是如约而至。举家回到故乡度中秋,对于这个决定,我们心照不宣,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故乡,是行走的起点,亦是回归的终点。父亲在这里出生、长大,成年后应征入伍,从此便在外工作、生活。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在这里度过,他始终忘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父亲去世后,我们让他与这里的土地融为一体,与这里的乡亲深情守望。
原本,我对故乡的记忆一直停留在童年时期,苍白而没有生气。在陪着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日子里,我才终于明白父亲对故乡的那份依恋和牵挂。
这里,风景自然美丽
我的故乡在新邵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毛力冲村,由两边是山,走进去就是一条冲而得名。因了特殊地理环境,故乡少了世故和喧嚣,多了宁静和祥和。
故乡的早晨从村村响广播播音开始。时政要闻、致富资讯、娱乐时空、科教天地、乡情村况、公益信息,内容五花八门,让这个古朴的村庄有了现代化气息。
随后,各种瓜果、蔬菜经过一夜露珠的浸润,也赶趟般地欣欣然争先恐后地从睡梦中醒来,绽放着最美的花朵,舒展着最强劲的藤蔓,炫耀着最诱人的果实,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绿得像翡翠,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村子后面是一片竹林,枝叶茂密,即便是三伏天,走进去都感觉清爽幽凉。这是村里孩子们自由嬉戏的乐园,春季挖笋,夏季乘凉,秋季捉迷藏,冬季看鸟雀,欢呼声、嬉笑声、打闹声,久久回荡在竹林的上空。竹子一季季长高,孩子一年年长大,竹林见证着一茬又一茬孩子欢乐的童年。
顺着竹林往上走,便是一片草甸,乡亲们戏称这是“毛力冲的草原”。孩子们玩得累了,就地一滚,顺势躺下,很快就可以进入梦乡。一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的大人都从祖国各地回来,大家会习惯性地来到这里,就地坐下,围成一圈,开心地分享着外面的见闻,回忆着往昔的趣事,展望着未来的好时光。
这一刻,岁月真的就是静好。
这里,亲人抱团取暖
父亲因为疾病,在省城的大医院住了四个多月,病情仍然没有一丝好转,反复在生与死的边沿徘徊。
在又一次接到父亲病危通知书时,我们已经只知道流泪,不知道言语了。
医生竭尽全力了,一次次组织各级专家会诊,一次次调整治疗方案,从不轻言放弃。可最终,还是只能善意地规劝我们,接回去,让老人有尊严体面地离开。
父亲也竭尽全力了,一次次配合医生打针吃药,一次次接受插管拔管再插管再拔管的痛苦,但从未喊过一声痛。可最终,他顽强的意志还是抵不过病魔的吞噬,生命体征越来越弱,各项生理指标快速偏离正常值,生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晚叔最懂父亲的心思。他主动请求将病重的父亲接到他那并不宽敞的家中养病,同时贴心地安排了那间最向阳的房间给父亲住,并腾出家中最好的床铺,为父亲换上全新的被褥凉席。
当我们那天把父亲从省城医院接回到晚叔家中,家族大大小小几十口早已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等在那里。安顿好父亲后,我强忍着热泪,假装欢喜地告诉父亲,已经把他接回到家里,就住在他最疼爱的小弟家中。此时,父亲仍然没有力气睁开双眼,只见得眼珠在紧闭的眼眶里轻微转动。只有我知道,父亲心里肯定是明白的。
当大家轮流走到父亲的床前,轻声呼喊着父亲。父亲终于费力地睁开了眼睛,浑浊的眼珠早已没了往日的神采。他慢慢地一个个辨认,当目光扫过最后一个亲人时,一向坚强的父亲眼角流下了两行热泪。
父亲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他心里一直都装着家族中的每一个亲人,只要得知哪家有困难,他都会不遗余力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无私的帮助。现在父亲病了,家族中的每一个亲人也都记挂着他,白天忙碌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晚上又都不约而同地赶到父亲身边,轮流陪着父亲。
父亲回来后,来家里探望的人开始络绎不绝。大家只要有空,不用喊都主动担负起待客的任务,端茶、做饭,每餐都像办酒席一样,没有一个人有半句怨言。
静下来时,大家都会走到父亲床边,紧握着父亲的手,轻声鼓励父亲继续勇敢地与病魔做斗争。看着已经神志不清病入膏肓的父亲,常常说着说着,不由自主地就会泪流满面。可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含泪相互安慰,想给父亲更多的力量,也想给彼此更多面对的勇气。
就这样,亲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不舍和感恩。
这里,邻里和睦友善
父亲在晚叔家中一共住了14天。
原来,对故乡还有存有一定偏见的。意识里,总认为它和其他农村一样,是贫瘠而落后的。因为从小就出去的缘故,更谈不上对这里的乡亲有多少感情。
自离开故乡后,第一次,陪着父亲在这里住了这么久。
这一住,完全颠覆了我对这里,甚至对中国农村的看法。尽管大家并不富裕,但乡情淳朴,乡亲友善。我相信,将来的每一天,关于故乡的山水,关于故乡的人情,都会成为我最温馨的回忆,亦包裹着隽永的相思。
记得在父亲病重之际,明明知道父亲已经不认识人了,整个村子,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有遗漏一个人,哪怕只悄悄地看一眼,只静静地坐一会,只胡乱地说些旧日的片段,眼角的泪花,痛心的眼神,凌乱的安慰,都深切地表达着他们对父亲如亲人般的最纯洁的关怀和情义。
得知家里客人不断,买菜又不方便,每天早上,乡亲们会毫不吝啬地摘下自家地里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些会喊应我们,有些不打招呼地就放到晚叔的桌上。村子里,有几个年轻人喜欢捉鱼、摸田螺,隔三差五,就会给我们送些过来。14天里,我们没有买过一根小菜。
父亲去世后,一挂鞭炮响起,乡亲们纷纷以最快速度赶到晚叔家中,自发加入到帮忙的队伍中,默契配合,有条不紊,直到将父亲顺利地下葬入土,没有一个人提过任何的报酬。
这一切,让我收获太多的温暖和感动。
今天,我们一家老小和故乡的亲人、乡邻一道,幸福地坐在晚叔的前坪,共同吃饼赏月聊天,一来想离父亲更近一点,二来想告诉父亲,我们会一如既往,初心不改,深情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