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赏花 | 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
芸芸众生结花缘(六)
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
作 者:付 丽
播 音: A K
编 辑:付 丽
有谁不知道老舍先生呢?尤其是北京人。
老舍先生的出生地位于北京新街口北大街小羊圈胡同5号,这儿在他去英国伦敦大学教书以后就被家人变卖了。1930年老舍先生回国后,奔波居住于山东、四川等地,始终没有回到北京定居。直到1949年,老舍先生应周恩来总理之邀,终于从美国回到了他的故乡、新中国的首都——北京。
1960 年,周恩来在春节联欢会上与老舍交谈
家,对老舍先生来说,是个特别神圣的词,意味着踏实、温暖、舒适。
家,是他的梦寐以求。
往大里说,“家”是故乡,是亲人,是老母亲,是妻子,是孩子,是朋友,是养育他的山水花草;
往小里说,“家”就是一幢小房子,一个小院子,归他所有,他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的“窝”。
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几经周折,老舍先生用多年积蓄换了一百匹白布,买下了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处小院。
一个北京人,半生漂泊在外,50岁回到故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宅院,将是何等珍视!
老舍先生又是个恋家的人,自从有了这方小院,他吃在家里,写在家里,把朋友们都请到家里。
他很少离开这个院子,开会不住招待所,一定回家来住,午饭也回来在家吃。
赵树理(左)、王亚平到老舍(右)家中讨论文联工作
老舍先生特别喜爱这个院子,精心地装点,满怀热情地栽花种树,美化庭院。夫人胡絜青满怀深情地给这个院子起名叫做“丹柿小院”,见证她和老舍先生甜蜜温馨的爱情生活。
1954 年5 月老舍夫妇在自家小院里赏花
“丹柿小院”,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院子中最重要的植物就是柿子树。
北京人的院子都大多都爱种树。不过种树的讲究很多,不能乱种。
旧时北京曾有一句俗语:“桑松柏梨槐,不进府王宅”。意思是桑树、松树、柏树、梨树和槐树这五种树是不能在王府中种植的,寻常的普通老百姓的院子里也不爱种这些树。
因为桑、梨、槐树谐音桑、离、坏,都不吉利;而松柏多是种在陵墓或寺庙中的,也不宜种在人们生活的院落中。
最适合在四合院里种的树基本都要符合几个特点:
一是要春华秋实。春天一树繁花,夏天浓荫遮日,秋天硕果累累,到了冬天,树叶飘落,让温暖的冬日阳光洒进庭院、房间。一年四季,赏繁花而得硕果,夏遮阴而冬透日,真是再美也没有的事了。
二是要外形适度,对于面积不大的庭院,人们当然不希望被植物占去活动的空间。而过高的树木又会对院子产生压迫感。
三是要寓意吉祥。种进院子的树,不仅要求颜值高,名称和寓意也要悦耳吉利才好。
满足上面三个条件的,首推石榴树。
石榴树是老北京四合院里种植最多的一种树。石榴果红似火,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石榴的多籽则象征着多子多福。满树的大红石榴成为夏秋时节四合院里的一道美丽的景观,“天棚鱼缸石榴树”就是最惬意的四合院。
不过石榴畏寒,越冬总会有一些问题。除了石榴树之外,较为普遍的还有玉兰、海棠等,取玉堂富贵之意。
至于乔木类的树木,则以枣树、核桃树和柿子树居多。
柿子树很招北京人的喜爱,油光墨绿的叶子映衬着金灿灿的果实,煞是好看。柿子树在北京人眼里是吉祥物儿,取谐音事事如意和事事平安之意。
为此,老舍先生特意托人到北京的西山林场,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种在正房前面一边一棵。
喜爱花木的老舍先生,为什么对柿子情有独钟呢?
我觉得一是柿子树树干较高,枝叶都在房顶之上,不占院中的空间,给人留出更大的活动范围,这样,老舍先生还能每天在小院里打上一通太极拳;
二是柿子树寓意事事平安,对于漂泊一生的老舍先生来说,期望的就是在这一方小院中平安度日。
据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回忆:“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十年,树干直径已超过海碗。春天柿花开时,招来蜜蜂数千只,全院一片嗡嗡声,重如轰炸机。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
老舍先生移植到“丹柿小院”的柿子品种很特殊,属于河南的“火晶柿子”。
它的特点是:个小色红,晶莹光亮,皮薄无核,果肉蜜甜。
唐人段成式在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说过柿有七绝。
老舍先生在和一位山东来的文学杂志社编辑大谈柿子时,就引用此论,他说:“柿有‘七绝’。这‘七绝’的头一条便是长寿,其次是多荫、无鸟巢、少虫蠹、霜叶可玩、实可餐、落叶可以写字。
不过,最要紧的是,‘实可食’,它是木本粮食。当年在齐鲁大学教书时,农民靠柿子卖个零花钱。做柿饼时,镟下来的柿子皮也得掺上谷子摊成带糠的煎饼。他们进城卖柿子,带的就是那种干粮……”。可见,老舍对柿子的认识和了解是相当深刻的。
待到每年秋天柿子熟了,老舍先生还要挨家挨户送柿子,在老北京的风俗里,这叫“送树熟儿”,是一种老礼儿。“丹柿小院”周围的邻居都没少收到老舍先生种出来的柿子。
自家栽的柿树结了柿子,一定要在中秋前后柿子完全熟透又未坠落之前摘下味道最好。
诗人臧克家曾经收到过老舍赠送的柿子,但是他觉得柿子鲜红可爱实在不舍得吃,就一直放在盘子里摆在屋中当做工艺品。
秋天结的柿子还可以储存到冬天吃冻柿子。把柿子放到屋外的窗台上,待到十冬腊月柿子冻得邦邦硬,拿进屋来,往凉水里一泡,柿子外结出一层白色冰壳,剥掉冰壳直接食用,又甜又冰,别是一番滋味。
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它不是文人关起门来的敝帚自珍、孤芳自赏,而是永远敞开大门,将一切美好的东西与他人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正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平民阶层铸造出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1963 年初春老舍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