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抄袭大战引发的思考:论“吃瓜”的自我投射与人格修养

生活里的任意一个场景,都可以作为个人成长的机会。

前两天头条掀起了至少两场"抄袭大战",我作为吃瓜群众也多少也目睹了一些。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有明显的代入感——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投射",这样的人一般会选择"站队",成为某一方面的支持者,甚至义愤填膺,比当事人情绪更为激烈;有的人纯粹吃瓜,对双方都没有明显的倾向,但是也会对其中的一些细节有自己的观点,比如我自己就属于这一类;还有的人纯粹看热闹不嫌事大,抱着"越热闹越好"的态度,满足自己的偷窥欲;还有一类人属于浑水摸鱼型,借着这件事情的发酵,顺便为自己打打广告,蹭蹭流量…..

可以说,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能折射出其背后的心理。

今天这篇文章的诞生,源于我关于这次抄袭大战的微头条下面的一个评论——这个评论成功的激发了我的逆反,并使我毫不犹豫的进行了回怼。不过怼完之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情绪、心理以及查看了这位评论者的一些微头条后,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所以决定借着这个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吃瓜群众的自我投射以及背后折射出来的人格"的话题。

1.投射:每一个吃瓜者都逃不掉的心理机制

几乎所有的吃瓜群众都逃不掉"投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投射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是和其他防御机制一样,它很容易理解,但是却很难在自己身上觉察。

以本文叙述的抄袭大战这件事举例,来解释一下投射。在抄袭大战中,两方各有支持者。其中一方是指控对方抄袭的"原告",另一方是不承认自己抄袭的"被告"。支持"原告"的群众,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感觉投射到了"被告"身上,也就是说,他们在吃瓜的过程中,把自己也放在了"原告"的位置,产生了和"原告"相似的"受害感",所以,他们会对"被告"义愤填膺。而支持"被告"的群众,则是因为代入了"被告"在还没有被官方"审判"就被"原告"一方定罪的屈辱感和百口莫辩感,因而对"被告"产生了深切的同情,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委屈和冤枉"非常有共鸣,所以会成为力挺被告的一方。

也许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比如,支持原告的人,从意识层面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代表道德和正义的一方,不认为自己有投射和代入。所以,如何区分呢?答案在于:情绪。

如果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该次事件进行了评判,比如"看了双方提出的论点,我比较认同原告方,认为被告确实抄袭了原告的文章",那么情绪一般是比较平和的,它是基于理性的认知得出的结论。但如果自己情绪激动,甚至比原告还要激动,一谈起此事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亢奋,那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代入和投射了。

不仅是网络大战,在生活中,投射也无处不在。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将自己的某些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比如家长看到孩子早晨快要迟到还磨磨蹭蹭,因此怒火中烧,表面上看,这是"为孩子好",但实际上是将自己对"迟到所引发的惩罚的恐惧",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比如我看到一个人很"笨",怎么说都听不明白,因而产生了愤怒的情绪,这里面也包含了我自己对"笨"的不接纳的投射——我不允许自己笨,所以也不接纳别人笨,当看到别人笨的时候,就像无法忍受自己笨一样对别人的笨非常恼火。当然这里面的"笨",只是自己贴的标签而已…..

很多时候,对方的某个特质或者某件事严重激发了我们自己的情绪,往往是因为自己在对方这里看到了自己的投射。

事实上,仅用简单的投射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比如痛恨"抄袭者"的人,还有可能是因为"反向形成"这种防御机制——即ta自己其实非常有抄袭的欲望,但是ta的"超我"不允许ta这样做,所以,当看到别人有疑似抄袭的行为时,自己就跳出来充当卫道士,骂的比谁都欢,其实这只不过是想极力掩盖自己潜意识中也想抄袭的欲望而已。

但是在本文,我们只讨论投射,这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防御机制,同时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投射多加觉察,就会避免很多困扰。

2.评判性思维:决定了你不能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

在我的微头条中,我写到"这两天,头条的抄袭大战闹的沸沸扬扬,果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实际上,这是因为生活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评判,或者说,人们很难彻底的祛除评判性思维,而既然有评判,就会有对错、好坏、是非之分。有了这些条条框框的"标准",就容易"站队",所以"江湖"就不能太平,吃瓜群众也不能安静的吃瓜。

以我自己举例,虽然在抄袭争论这件事上,我没有任何倾向,也没有仔细分析过"被告"到底有没有抄袭"原告"。但是我会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产生我自己的投射,并因此产生相应的评判。

比如说,我在微头条里提到原告方"咄咄逼人"——咄咄逼人这个感觉,是我看了双方的骂战之后的感觉,在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投射——我对"强势"非常敏感且反感。再比如,我在微头条中提到一个情节:"原告"认为"躯体化"一词,不应该是一般群众所知道的心理名词,只有她这种"资深心理爱好者"才应该知晓,所以,这也是她判定对方抄袭她的"证据"。对此,我也颇有微词。之所以有微词,是因为我依此评判对方是一个"自以为是"或者"过分傲慢"的人,对此,我有不满。

所谓评判性思维,就是一个人有太多固化的关于好坏、对错的评价标准,而这些标准,会给我们带来限制。可以说,评判性思维是阻止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障碍。评判性思维越多的人,其思维模式越固着,越容易有"非黑即白"的幼稚的思维模式。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有的人总是喜欢指手画脚,看什么都不顺眼,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ta的评判性思维太多了,评判越多,限制越多,包括对别人的限制,以及自我设限。

评判越多,越无法看见和理解事物的复杂性,控制欲越强,越容易以简单的"一刀切"的模式评判他人,活在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妄加评判之中,这样,不但更容易制造冲突,也更容易为自己制造困扰。

3.主观臆断:制造吃瓜冲突的罪魁祸首

不管是吃瓜还是日常生活,引发人际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很多认知的歪曲。在贝克的行为认知疗法中,主观臆断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认知歪曲。它是指缺乏依据的主观的武断推测。

事实上,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背后都有深层次的联系。在这里,我们仅讨论主观臆断这一种。

举个例子。在那个引发我写这篇文章的评论者身上,我就看到了很多主观臆断的成分。比如她说"没有抄袭你的,你当然觉得强势了,把你的抄袭了,你就不是这么风轻云淡了",再比如,她说"人家的文章写的好有人抄,你的文章没人抄证明你写的一般般,嫉妒只会让人没有理智,不是吗?没人抄的小白"。

这位评论者表达的内容里,有很多自我的投射,也有很强烈的主观臆断的色彩。比如她说我如果被抄袭就不会风轻云淡,这个结论本身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只是基于她自己的经验、投射得出的对我的判断。

主观臆断和评判性思维有密切的关联。评判本身是一种基于自己主观认知得出的结论,而主观臆断也是如此。只不过主观臆断更会将"自己的想象"当成现实——这是一个很麻烦的认知问题。

我去翻看了这位评论者的头条,她是支持"原告"一方的。在她的论据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请问一个20多年前的电影(注:这部电影是《那山那人那狗》),一般人都不会去看也不知道这个电影,你不看别人的文章怎么样知道这个电影的?还有,这个电影网络上已经没有电影资源了,你又是在哪看到的?"

如果稍微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注意,是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评判性思维),就会知道这一点作为论据是绝对不成立的。因为它经不起任何的推敲,"一般人不会去看也不会知道这样的一部电影"——这样肯定性的结论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

被告方到底有没有抄袭在这不做讨论,我只想说,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很有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事实,是主观臆断最明显的合理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它会荣登"不合理认知"之列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我们也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我一个朋友家3岁的小孩用60度的水把乌龟烫死了,她爸爸非常气愤,认为孩子"残忍",并且衍生出一系列糟糕至极的想法,比如"小时候杀乌龟,长大后就会杀人"等等。但事实的真相是,孩子是认为冬天水太寒冷,想给小乌龟弄一些温水取暖。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爸爸的想法,就是典型的主观臆断:以自己的认知来判定别人有罪,这是典型的歪曲认知。

当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不完善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合理的歪曲认知,可以想象,当一个人带着这么多歪曲认知生活在世界上的时候,难免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在"吃瓜"的时候,就很容易和人发成冲突,然后陷入情绪,花时间精力展开激战,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在生活里,也自然会制造很多麻烦和事端。

4.升华:做一个高质量的吃瓜群众

也许有人会说:你真是吃饱撑的,我们吃瓜就是为了娱乐放松一下,非要搞这么多道理。对此我的回答是:你当然有选择不看或者不接受这篇文章的权力,但是从我个人的成长经验来说,我更愿意把生活中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当做自我反省和自我修炼的修道场,因为一个人的人格越完善,ta才有能力体验更多的幸福。

吃瓜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它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所以,我想从人格成长的层面,来谈一下如何升华,做一个"高质量"的吃瓜群众。

① 逃离情绪的陷阱

一件事之所以成为热议的话题,一定和"情绪"有关。当我们的情绪被激发的时候,就很容易有代入感,有投射,这样,就很容易在吃瓜的过程中偏离客观事实,进入情绪化的表达。

而情绪化,是一个人的人格不完整的重要标志。

很多人用控制或者压抑的方式来控制情绪,但是这不是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法。一个人格相对成熟的人,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管理"的意思,是合理的宣泄和疏导,以及用正确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做一个"高质量"的吃瓜群众,首先就需要逃离情绪的陷阱。不仅吃瓜如此,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修炼自己这个能力。当意识到自己火冒三丈,陷入到情绪的陷阱中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的抽离,觉察一下在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

举个例子。当我看到评论者说:"没有抄袭你的,你当然觉得强势了,把你的抄袭了,你就不是这么风轻云淡了"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被否定和被控制,因为我自己在逆反这个问题上修炼不够,所以,当我感觉到被控制的时候,就马上激发了我的条件反射,我第一时间就回怼了回去,回复说:"我发表我的观点关你什么事?"

从我的回答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的愤怒,当我觉察自己的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逆反,以及对"被控制"的极度敏感。自然,这也是我个人成长不够的地方。当有了这层觉察,我的情绪就平和了很多。

如果没有觉察,就很可能会陷入到情绪之中,和对方展开一场骂战,互相自我证白,那样,就会陷入情绪的陷阱中。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情绪而使自己错失目标,比如假如我本来打算做一个课件,结果因为这个骂战耽误了半天时间,那我就因此错失了自己的目标。错失目标,会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和低效。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提升自己"不陷入情绪陷阱"的能力,是一个人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

② 尊重客观事实,拥有灰度思维

与其说做一个高质量的吃瓜群众,不如说做一个人格更为健全的人。祛除自己的很多不合理认知,是完成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重要方面。

非黑即白,也是不合理认知的其中一种,而且在生活中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也不在少数。事实上,任何事物或者人性,都是复杂的,有很多事情,在法律的层面需要被判刑,在道德的层面可以被唾弃,但是在人性的合理性方面,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就像一个杀人犯,他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他行为背后的内容。存在即合理,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在吃瓜的时候,很多人抱着"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像一只斗鸡一样和自己的对立面决一死战,这里面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缺少灰度思维。也就是除了使用"对错、是非"这种简单的评判标准之外,还有能力看到事实的全貌,有能力看到一个事情更多的维度和视角,看到事情本身复杂的一面的思维能力。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和一个朋友吃饭,他提到自己的孩子骂姥姥这件事,说,不管老人怎么样,小辈骂长辈就是不行,所以就得揍他。

在这件事情上,他是用一个固定的标尺来衡量孩子的行为,但是却看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需要。所以,我必须再说一遍: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需要,需要背后是认知,认知背后是经验。

因为只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之上,就缺少了共情孩子情绪的可能。所以,当我跟他说:"孩子的行为可以被规范和引导,但是孩子的情绪需要被接纳和允许"的时候,他完全听不进去。

孩子骂姥姥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但是孩子为什么要骂姥姥?我想肯定是有原因的。他的愤怒和委屈有没有被家长看到?如果被看到,他会怎样?还有,他以"骂人"这种形式,想表达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来,骂人这个行为,要表达的是孩子的愤怒或者委屈的情绪。骂人这个行为的确不妥,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用更为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不允许孩子愤怒,或者直接对行为进行处罚。

同样的道理如果用在吃瓜这件事上,就可以帮助我们从简单的"站队"发展到更为"高级"的吃瓜。比如看看双方的论点,论据是否详实,逻辑上是否连续,背后的心理是什么?各自有什么合理性?从双方的态度上可以看到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如果再"高级"一点,还可以"以自己对这件事的反应"为镜像,看到在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觉察自己的人格有哪些需要成长的地方。

写在最后:篇幅限制,所写的非常有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就可以长出一副"心理学头脑",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而不拘泥于陷在是是非非和糟糕的情绪中。个人成长是一个终身话题,我们都在路上。

(0)

相关推荐

  • 商标被宣告无效前的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并赔偿?

    根据司法实践,要结合原商标注册人在申请注册时的主观状态.核准注册后的实际使用情况.无效宣告裁定或行政判决书予以无效宣告所依据的主要法律理由等情形,对是否构成侵权.以及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进行综合判 ...

  • 公司适用5

    ​十.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被告能否对原告股东提起反诉 十一.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十二.股东代表诉讼的和解程序 十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再审之诉 十四.股东代表诉讼中执行中请的提起 十五.如果公司监事会(监 ...

  • 名誉权侵权案原告方代理词

    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河北英利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张XX的委托,指派我作为其代理律师依法参加本案诉讼,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我认为,原告起诉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其诉讼请求依法应予支持.现 ...

  • 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败诉

    哪家小编最皮,当然数我家了! 小编不仅皮,而且还喜欢给小伙伴康康最热门的消息,所以今天呢,小编就来皮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庆余年>. 也是话说那年,正是由于<庆余年>的热播 ...

  • 抢人大战引发的思考——时评文章的写作技巧其一

    有一个范文库很多同学都忽略了,那就是报纸时评.无论从观点的新颖还是论证的严密,无论从素材的热点意识还是从社会责任感,都是我们学习的优秀例子.下面这篇范文就是<人民日报>第五版的时评.后面的 ...

  • 【鹰眼头条】“最强战队”惊槑吃瓜群众 “真全实”零套路代言《飞哥战队》

    今年的暑假注定不平凡.南海仲裁事件激发了民众强烈的爱国心: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梦之队.乒乓球魔王队火爆全国,令国人对奥运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难道爱国之情仅仅体现在赛场.微博场?当然不是!一部零套路 ...

  • 一个西瓜引发了婆媳大战,孕妇真的不能吃西瓜吗?

    小方一向很爱吃西瓜,别是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西瓜,洒点盐粉,大夏天的吃起来特别舒爽.但是自从怀孕之后婆婆就不让吃了,婆婆说西瓜太凉,还是冷冻过的,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但是对于小方来说不吃西瓜的夏天是不 ...

  • 【鹰眼头条】《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海报去编剧化引发的思考

    永不消逝的是电波,消失的是编剧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主人公李侠在面对敌人枪口时,向战友们深情地发出的最后话语. 由央视频5G新媒 ...

  • 从12个钢铁股涨停引发的思考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是五月第一个交易日.一共77个涨停板,钢铁板块占了12个,占比达到16%! 一个板块集体启动,说明这不是孤狼行动,这是集体作战! 这让我想起了<亮剑>有一段台词 ...

  • 半角旋转几何综合题引发的思考,八年级方法的局限性增大解题难度

    (1)保存图片直接打印  (2)可以照着敲一遍即可 此题是哈尔滨的王老师留言分享的,由于今年比较忙碌很少有精力去研究题,所以分享文章的时候也不多,录视频都是假期不休息或者平时晚上有力气的时候录几个,能 ...

  • 谭天宇:两次巢湖考察引发的思考(下)

    三.关于巢湖北岸没入水中的古城 两次前往巢湖考察之中,都找到了地处江淮平原之上的这座大湖边亲身感受过它的博大,同时也对这一片湖水之下无尽的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巢湖湖水之下诸多谜题里最大的,莫过于湖 ...

  • 胡盼:有样学样——一个小学生题目引发的思考

    一年级小朋友这照样子,写句子,写的我不知怎么做才好.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发在朋友圈的文字和配图) 在<我的世界观>一书中,记录了1936年爱因斯坦在庆祝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

  • 胡盼:雾(霾)引发的思考

    此时此刻,上午9:08,照平常来说,应该是阳光明媚了,即使是阴天,也应该是天方亮了.可是,现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见图) 宛若仙境般,甚至,很难看的清楚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真的是云里雾里若仙境,眼中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