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婚姻”中的老公们:在被疫情隔离的日子,纷纷现了原形

过年加疫情,双重组合的冲击,考验着人们脆弱的心理。从疫病恐惧症,到无聊狂躁症,从还贷焦虑症,到亲密无能症....到处哀鸿遍野。曾经梦想的"躺吃睡"生活才刚实现几天,就从最初的新奇沦落到现在的焦躁,多少人在内心狂呼:这日子不是人过的,还是让我去上班吧!!!

A的描述,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平时工作忙,应酬多"的中国男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真实的心理状况:

我不想和任何人发生链接,只想一个人安静的待着,享受这份孤独。虽然我萎靡蜷缩,但是我却感觉很安全。可惜,先不说这种孤独的安静是否良性,但我的确无法享有。老头病了,很烦,但是还得去照料。疫情爆发,不能出去走动,每天都要见到孩子,面对他的纠缠,不耐烦又不能发作。

对于像A这类人来说,没有了平日里忙碌的工作和社会活动做掩体,又因为疫情导致的环境封闭,双重作用的夹击,使他们在"关系"当中的无力感暴露无遗。他们会有一些典型的共同点,比如明明什么也没干,但就是觉得累,甚至心力交瘁,每天昏昏欲睡。再比如,在家里感觉压抑、烦躁,有莫名的负面情绪,喜欢独处,任何与他人的接触对他来说都是打扰.......

A很具有代表性。在当代中国,丧偶式婚姻比比皆是。平时他们的主要职能是赚钱养家,对家庭生活参与度很低,而大多数家庭的配偶虽然常有抱怨,但却基本默许了这种模式,现在,当这类人"被迫"回归家庭生活时,会感觉极度的不舒适。

从某种角度说,这场疫情简直是检验丧偶式家庭的照妖镜。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这些平时处于丧偶式家庭模式中的老公(爸爸)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调整的问题。

1. 忙碌:是对关系的隔离。

总体来说,不能和家庭成员保持深度亲密链接的男性,大多数心智都不成熟。即使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也依然不能掩盖他们"心智不成熟"的事实。

也许有的人会说:既然心智不成熟,那怎么还能事业成功呢?难道在事业上不需要心智成熟吗?

这是因为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并不完全等同。在社会活动中,讲究的是契约精神,大家主要以"做事"为目标,不需要投入过的情感链接,而在家庭环境中,情况则复杂的多。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常常边界不清。虽然我们常说在家庭里也要讲边界,但是客观的事实却是,在家庭中保持边界意识要比社会活动中困难的多。因为亲密关系会促使人格不健全的人努力实现"亲密无间"的状态,以获取心理上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第二,家庭关系之中常伴随权力之争。权力之争广义上说也是缺少边界的延伸。家庭中一旦掺杂了权力之争,就会很容易把理智和感情缠在在一起,所以这才有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一说。

之所有会形成丧偶式的家庭模式,本质上是因为在这类家庭中的男性,无力承接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所以为了回避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他们选择了一个"合理化"的防御方式:忙碌。

把忙碌和挣钱当做冠冕堂皇的掩体,就像一个裸体人穿上了衣服,这样,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远离亲密关系,而投入到相对简单的社交环境中了。所以,忙碌,常常是对亲密的防御和隔离。

2. 隔离亲密关系的原因

严格的说,不分男女,凡是无法进入高质量亲密关系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智不健全。另外,有的女性对亲密关系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恨不得一刻不停的和爱人捆在一起,这在本质上和隔离亲密关系的人没什么区别,都是不能进入高质量亲密关系的表现。

"渴望而不能深入"代表了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的状态。就像著名的两只刺猬取暖的故事一样: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的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稳。离的近了,它们会扎到对方,离得远了,它们又觉得冷,于是就一直在近和远之间徘徊。

这多像生活中很多亲密关系的样子。

为什么丧偶式家庭中的男性,总是想方设法的隔离亲密关系,无法进入到和谐圆融的家庭关系中呢?他们背后的人格是怎么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逆反型。

逆反型的男性基本上都有控制欲比较强的妈。控制欲强的父母,不只是显性的控制,比如"我是老子,你是儿子,所以你得听我的",也包括各种软控制。比如溺爱,包办,替代等等,如果是妈妈如果是这个类型的人,那么儿子可能会出现表面上对妈妈很孝顺,似乎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但是会在潜意识里将这份对女性的敌意投射给妻子。他们可能会用远离妻子的方式,来惩罚对方。尤其是他们的妻子如果也是控制型人格的人,那就更会激发他们内心逆反的欲望。

当然,这是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敌意,他们自己可能从未觉察。

第二:疏离型。

可能最初这类男人是被焦虑型的女性吸引的,这类女性极度渴望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的很粘人,有很高的敞开度和自我暴露,所以,她们在最初能够吸引这个类型的男性。

疏离型的人,内心无法对任何人建立真正的信任,对于他们来说,流露感情的脆弱是很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在生活中,那些从小被教育要当"男子汉"的男人,大多属于此类,所以,他们从内心深处实际上是回避深层次的情感链接的。

对于依赖型的伴侣,可能最开始吸引他们的是这一点,但之后让他们觉得厌倦的也同样是这一点。

第三:恐惧型。

他们的需要是矛盾的,一方面有被抛弃的焦虑,另一方面又有对亲密的回避。这类型的人也无法进入到深层次的亲密关系中,恐惧被抛弃的焦虑,不一定都表现出想要粘着对方这一种形式,很多时候都是相反的。比如他们在潜意识里可能会通过制造冲突来检验关系的安全性,然后再顺理成章的回避亲密关系,逃到外面的世界里。

3.深入关系,才能深入疗愈

A本来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但是在这个被关在家里的假期,他终日昏昏欲睡。其实睡觉,也是一种防御,通过睡觉这种合理的行为,来掩盖不想和别人发生链接的真相。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累,就是心累,他的这个状态,足以证明在家里对他是多么大的消耗。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样,那还结婚干什么?一个人单身不是更好?省的害人害己。

但是真相是,很少有人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当然也更不具备这种能力。当一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心里有病"的时候,他怎么可能选择一条更正确的路呢?很多走进婚姻的人并不幸福,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幸福,而是不具备获取幸福的能力。

对,获取幸福是需要能力的,它不是愿望,而是建立在一个人的人格相对健全的基础上的能力。同理,爱也是一种能力。

对于心灵已经有创伤的人,该怎么办呢?比如像A这样的人,应该如何走出现状,获取真正的幸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① 觉察

改变源于觉察。其实这次疫情,恰恰可以作为A这类人面见真实的机遇。

以前对于A来说,忙碌,挣钱是必须且正确的,他从不认为自己心理上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心安理得的认为:谁家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通过他这次如此痛苦的体验,或许他可以问问自己:这样真的是正常的吗?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觉察对于改变来说非常重要。就像一个人脸上蹭了一块灰,如果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那就肯定想不到要擦掉它。只有先觉察到问题,才有可能发生意愿和行动。

所以,觉察即疗愈。有了觉察,就有了改变的一半契机。

② 接纳

改变不如接纳。

接纳的意思不是说"我就这样了,什么也不用动",而是说我肯承认我现在这个样子,而不去评判。比如不去评判自己"原来我竟然是这样一个人!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闹了半天我是个爱无能啊!"

接纳就是不评判。

我们需要知道,今天的"果",必然有之前的"因"。人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可以追溯到早年,早年父母养育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今天的人格出了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知道因从哪来,不是为了找背锅侠,而是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作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③ 选择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走到今天,其实是一次次自我选择的结果,虽然很多时候这种选择是无意识的。

人是可以自主改变命运的,如同动画片哪吒里的魔童哪吒所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诚然,没有人能在完全无创伤的完美环境下长大,但是是否要选择面对真实,疗愈自我,获得幸福,这却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其实在做着远离幸福的选择,每个人都说"我要幸福",却不知逃避问题是最大的远离幸福。

比如说A ,如果他过两天封闭解除,又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选择性的忘记了自己现在的煎熬,那他就不会做出任何改变,他还是会用忙碌为掩体和真实的情感隔离,从某种角度说,活在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象"里。

④ 在"关系"中疗愈

事实上,只有深入的关系,才是疗愈的唯一途径。之所以要远离亲密关系,本质上是源于恐惧,在潜意识里,积压了太多对于亲密的恐惧,形成了很多不合理信念。

比如,经验告诉我,亲密意味着被操控,其实真相是:这是自己早年的经验,而当下我们是有选择权的。

当我们是小孩时,面对父母的操控常常很无力,但是现在即使伴侣也是一个控制欲强的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树立自我边界,来摆脱被对方操控的命运。

比如当妻子总是唠唠叨叨的指挥你该做这个该干那个,你可以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她:我知道你这样说是想让我更好,但是这个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我,我自己有其他的想法,我想试一试。如果对方继续唠叨,你仍然可以反复的用这种方法为自己树立边界。

你可以用你的行为告诉她:我们亲密,但仍有边界。

相比较简单的逃避或者怒不可遏的大吵一架,这样的应对方式显然既不熟悉又很麻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锤炼中,我们才能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取代旧的。既尊重了自己的边界,又不破坏关系。

而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的克服自己以前行为模式的惯性,当想逃跑的时候,提示自己回来,当想发怒的时候,提示自己再想想更好的方法。

改变和成长,都需要付出努力,所以很难。但是只要想改,始终都有机会。

⑤ 给予积极的反馈

改变行为模式,离不开反复和强化。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改变都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也常常遭遇挫折,面临失败,所以很容易再次退回到原有的舒适区。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反复给予自己积极的正面强化。

比如可以积极的询问伴侣,自己的这种新方式是否让对方感觉更好?比如可以尝试着陪伴孩子玩一会,在孩子身上品出美好的味道,比如可以主动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和妻子一起做法,收拾家务,用这种积极的态度营造改变的氛围。

很多改变无能都源于内心的恐惧,当真的去做的时候,其实也没有那么困难。尤其是亲密关系,和重要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是每一个人最根本的需要,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不需要情感,而是害怕失去。

但是当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时候,就会知道其实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需要。

【写在最后】

相比女性,男性更容易隐藏和隔离自己的情感,认为投身情感是一件软弱、羞耻的事情,所以在中国家庭中,男性缺位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在一个家庭中非常重要,母亲决定了孩子的情感,而与父的关系亲则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水平。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问题,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夫妻感情和睦,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孩子同时又能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力气使错了方向:父亲在外面拼命挣钱,妈妈在家里带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表面上看分工明确,都是为了孩子,但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希望这个假期,能成为丧偶式老公自我觉醒的契机,能够真正的在关系里疗愈自己,滋养家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