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战:刘备入川(3)文若殉汉,令君千古。

西北跳反后,曹操先派曹仁去了前线总督战事,结果马超韩遂等堵了潼关。

曹操随后派去了最高指示:关西兵精悍,别跟他打,先耗他的锐气!

同志们说:关西兵强,都是玩长矛的出身,咱要是不精选前锋,很难打得过啊!(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

曹操对诸将说:战在我,不在贼,他长矛玩的好但我有办法让他刺不出来!同志们就看吧!

为啥这个时候同志们要专门说一下关西兵强,必须得精选前锋才能去打呢?

为啥曹操也默认了,随后说了些故作玄虚的片汤话呢?

因为此时曹军已经到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了。

曹操、袁绍这帮主公们最开始的战斗主力,都是在公元189年左右招募的。

汉代起征点是23岁,但乱世肯定不会按规章制度办事,扛得起枪的估计就都拉走了,当时招募兵源的平均年龄应该是20多岁的小伙子。

中原自184年黄巾起义大乱,大量的豪族部曲也大概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募集招募,主力也应该在二十多岁。

曹操集团的主力青州兵收编于193年,当时的青州精锐应该都是打过几年仗的老兵,就按年轻点的25左右算,18年过去了,此时也已经43岁了。

当然这些年更新换代也在进行当中,但是新兵的战斗力和老兵是没法比的。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的部曲战斗力都在巅峰,精锐应该都是35左右的老兵。

曹操胜利后一口气弄死了袁绍八万老兵,在袁绍死后,曹操在和大侄子们打仗时兵源上占据着巨大优势。

白狼山斩蹋顿,应该是曹操老兵军团的强弩之末,落日余晖。

赤壁之战,曹军大疫死伤惨重,曹仁后来在江陵的一年多鏖兵中也损失不小,虽无具体比例数字,但相信曹军的老兵和精锐损失很大。

无论是按年龄推算,还是按老兵死亡率,曹操此时都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

曹操终自己一生,基本都在亲临一线作战,从出道开始一直无休的打了三十多年,还因此被太宗调侃“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打仗还行,当皇帝差点意思)

其实曹操有很多他的无奈。

他出道的头十多年,基本上每天都在生死边缘,根本就没有分兵团作战的机会,官渡之战是最后豁出命才赢下的;

袁绍死后收河北的几年,是收冀州奠基业的关键上升期,自然也得亲自上阵剿灭诸袁,越快搞定越好。

自赤壁战后,他当年叱咤风云南征北战的那波百战老兵衰老凋零,但天下仍然没有一统。

这是之前两次“分久必合”中所没有遇到的。

高祖和光武都是一代兵源就定鼎天下的。

曹操只能靠着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档作战指挥能力去弥补兵源战力断档的不足。

其实曹操在创业大成后已经在放权了,夏侯渊和曹仁都在后来独当一面的战役中展现了非常高的战术水准,但三国能人太多,不像光武中兴时一个岑彭能把整个南方都趟一遍,老刘和二爷上阵后曹家司令们就不好使了,只能指望老曹再上阵。

公元211年秋七月,面对精锐的关西精兵,曹操再次亲征。

一边走,一边夸钟繇。

钟繇这位关中总督在主政的十多年间一个劲的发签证,把本来就没啥人的关中户口往洛阳移民,不仅移民百姓,投诚的军阀钟总督也在招降后安排到了洛阳。(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这次曹操西征,豫西通道承担起了大军的沿途给养。(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军师)

曹操到了潼关后,关中的各路军阀开始增援而来,每来一部,曹操就乐,大有老年痴呆的意思。(始,关中诸将每一部到,操辄有喜色)

同志们问说:领导啊,要不治治去吧。

曹操说:关中很大,这帮乱贼都有自己的地盘,要是他们割据险阻,我挨个剿平没有一两年弄不完他们,现在都跑过来啦,我一口气弄死他们多省心,所以我高兴呀。

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同志们多多少少开始担心曹老板确实岁数大了精神有些迟钝。

虽然被马超韩遂堵在了潼关,从豫西通道确实是入不了关了,但还有豫北通道呀。

曹操先是带兵到潼关门口,假装要打,把关中军都引到了潼关,然后派徐晃、朱灵先是北渡黄河,紧接着走蒲坂津再西渡黄河进入河西开辟了前线阵地,随后曹操掩护部队北渡黄河入河东,结果掩护时差点玩砸了。

奔六十的曹老爷子又浪上了,带着一百多亲兵亲自殿后。(兵众先渡,操独与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

结果马超带队从潼关冲出来了。(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

人家冲的比较猛,在曹操还坐在摇摇椅上玩造型的时候,张郃等人看出来不对了,越冲越近了,您眼瞅就要玩现了,于是率领保镖队架着领导就往船上走跑(公将过河,前队適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

上船后发现河水很急,船只难以操纵,没划多远,马超开始放箭。

划船的保镖们一个个都被射死了,结果保安队长许褚开始展现神力,一手划船,一手举盾牌,与此同时曹操手下的丁斐放出了牛马勾引马超军,土匪们去追牛羊了,曹操才顺利到达黄河北岸。(许褚扶操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举马鞍以蔽操,右手刺船;校尉丁斐,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操乃得渡)

安全后的曹操哈哈大笑:差点让小贼们干掉了。

同志们热泪盈眶,领导为了我们太拼了。

曹操的这份造型,带坏了自家的一个兄弟。

八年后,他的关西总司令夏侯渊带着几百人去补鹿角,气概与造型和今天有些类似。

对面也确实窜出人来撵他了。

但是吧,夏侯渊并没有他老板上辈子拯救地球随便浪的体质,被一个老大爷带队砍死了。

他的死,也使得公元219年的风起云涌朝着世纪大片的剧本波澜壮阔走去!

为啥古往今来能作诗的军事型领导很罕见呢?

因为吧,作诗这事啊,需要些突破天际的灵性和肆意妄为的浪漫。

这种人啊,在战场上普遍是活不过仨钟头的。

曹操北渡黄河后,大军西渡蒲版入关中,关中各路军阀又开始在渭水口阻挡,但是渭水是谈不上啥天险的,曹操多设各路疑兵,半夜用小船做了浮桥过了渭水,在渭南开辟了滩头阵地。

马超等夜袭,被曹操伏兵击破,随后马超等表示割地求和,曹操不许。

九月,曹操大军渡渭水至南岸。

后来马超叫阵数次,曹操没理,马超又说割地求和送人质咱别打了,这时候贾诩说话了。

“伪许之。”

曹老板随后使出了离间计。

韩遂和马超的关系本来就像是互相出过轨的夫妻,根本谈不上信任,曹操使出了水平比较一般的离间计,在对阵时喊出了韩遂唠家常。

曹操和韩遂他爹是同年的孝廉,曹操说了一堆京都旧故,俩人还哈哈的虚伪笑了一阵。

回去后还给韩遂寄了一封涂涂抹抹的信。

不久,马超和韩遂掐上了。

差不多时曹操收尾,展开大会战。

曹操先派轻兵对阵,大战良久后再派出了特种兵虎豹骑,大破关中军,斩十匪帮中的成宜、李堪等,一战打崩了关中群匪。

三大巨头韩遂、马超跑回了大本营凉州,杨秋跑回了安定,关中解放。

十月,北上安定,杨秋投降,陇东全部回归。

十二月,曹操没有将穷寇追到底,回军邺城,留夏侯渊收尾。

他此时有比追土匪更重要的事。

212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城,献帝特批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随后,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九锡”。(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曹操要为自己收回关中的功劳要待遇,但这个待遇要的有些有些标志性。

因为上一个加九锡的那位最后干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

曹操知道,这件事必须得让二哥同意。

也就是自己的文官系统中,分量最重的荀彧。

八年前,公元204年曹操拿下邺城领冀州牧的时候,曹操就想打着“复古置九州”的名号扩大冀州地盘了,但是这事被荀彧摁下了。

荀彧的理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希望领导赶紧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洛阳,拿下荆州,等天下大定后咱再讨论古制这事。(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

曹操不仅二话没说取消了九州的讨论,还给荀彧写信道谢,表示我就喜欢你泼的冷水,还是我们家二哥觉悟高。

曹操对荀彧一直是进行着多方位的讨好,204年第一波封侯时,荀彧得封万岁亭侯,封邑千户,为所有封侯诸将之首,还将闺女嫁给了荀彧长子荀惲。

207年再论功大行赏时,荀彧这几年已经没啥军功了,但曹操依然增封千户,位列文官之首。

曹操随后又连续十多次的要让荀彧进位三公,荀彧就是不同意。(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曹操几乎使出了所有讨好荀彧的办法,但荀彧却在渐渐和曹操划清界限,并在用尚书令这个关键岗位和曹操的个人进步做周旋。

在这一次,曹操提出要复称公加九锡后,第一时间咨询了文官第一份量的荀彧,荀彧再次表示不同意!

而且荀彧回绝得很露骨:你兴的是义兵!虽成大功,但要忠贞爱国,不能太过分!(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这位合伙人,当初是带着理想抱负而来的,他的梦想,是匡扶汉室,是再造大汉。

你曹操可以当霍光,你可以做皇帝的爷爷。

但你这位爷爷死后,皇帝还要是皇帝。

如今当爷爷都不行了,你要把这孙子踢一边去,这就触碰了我的底线了。

荀彧表态不赞成。

这成为了一个政治大事件。

因为荀彧作为创业元老,集团合伙人,大量关键岗位提拔者,份量非常重。

他的表态,使得很多人在观望。

曹操心里堵了块大石头,内心深处极度愤怒!(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他的这位子房,很显然并不是为了他啥都肯干的萧何。

这回打马超差点死黄河里都特么白折腾了!那么大的关中拿下来没加成九锡!

八年前你说让我扫平天下后再提这事,闹半天是在拖着我!根本不是为我着想,原来是心心念念你的汉!

称公加九锡这事被暂时搁下了,到了10月,曹操再动干戈,南下大军打孙权。

这一次,荀彧没有再坐镇后方,而是被调入了南下的大军。(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没多久,这位王佐之才神秘死亡。

死亡方式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忧愤而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一种是曹操送了个有寓意的空饭盒,荀彧喝药自杀。(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看似神秘兮兮,其实史书的记载表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意思:隐诛

空的食盒是啥意思呢?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空食盒就是没有俸禄了,就是“不禄”。

不过荀彧并非是“士”,人家是万岁亭侯,曹操是不是并不想搞死荀彧,就是吓唬吓唬他呢?

并不是,“忧薨”的史书记载其实就是明确了曹操隐诛荀彧。

儿子无奈造反的卫子夫,武帝死前带走的钩弋夫人,何进外戚争权灭门的董太后,这在史书上都是以“忧死”记载的。

曹操以劳军的名义将二当家调出许昌是为了打他一个出其不意,荀彧不会料到曹操居然会对他动手。

曹操在寿春霹雳手段的给荀彧发送了死亡信号是因为荀彧的分量真闹起来会给自己造成太多恶心难办的麻烦。

荀彧为什么没有反抗呢?

首先,没想到曹操会这么绝,本以为就是政治谈话,谁知道不讲一丝情分的突然就要弄死他;

其次,保后代安全并给自己留下最后的体面。

来看一个三百多年前的故事吧。

刻薄寡恩的景帝在打掉最后一个军功集团丞相周亚夫之前曾经喊周亚夫来吃饭,周亚夫到了之后光看到了一大块整肉,不仅没有切,连筷子都没有。(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

周亚夫很不痛快,对周围人说给我拿筷子去!(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

景帝笑呵呵的说:呦!这还不够您吃的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

周亚夫这个时候才免冠谢罪,景帝说起来吧,然后周亚夫饭都不吃直接走了!(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

景帝目送周亚夫,随后冷冷的说道:这么牛X的人不会为太子尽忠的。(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景帝给了周亚夫饭,却没给他筷子,意思是:你的封邑还会有,但你吃不了这碗饭了,你自尽吧,我会让你儿子继承的。

周亚夫不接茬,结果就是屈辱而死封国除。

荀彧明白,人家已经拉下脸突然袭击了,自己肯定是活不了了,抵抗还会祸及子孙!

既然已经如此,那就以死明志吧!

我们今天看到的荀彧事迹,仅仅是冰山一角。

荀彧在死前将自己所有跟曹操有关的信笺文字全部焚毁,并不想给世人留下自己为曹操出谋划策的那些材料。(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

他希望自己最后的历史面貌,是以汉臣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的,而并非是曹魏二当家,颍川第一合伙人的身份。

但即便荀彧死前烧毁一切,由于你仍然太过于重要了,留下的那些只言片语的线索都为后世拼凑出来了这位颍川大才对于曹魏政权的基石作用。

这位当初在鄄城帮他挽救革命的一州之镇。

这位当初把他从眼馋徐州拽回来的总参谋长。

这位当初力主他迎回汉家四百年老匾的尚书令

这位当初给他带来一整套行政班子的组织部长

这位当初写信劝他在官渡顶住的集团二当家。

这位当初击垮袁绍后劝他继续做河北卷的班主任。

这位当初他走到哪里都一切放心,粮草辎重一切都会搞定的帝国总理。

这位曹操每有大事无不书信咨询的最大恩人,成为了他鲤鱼化龙后达成欲望的最大阻碍!

权力为何物?

无恩无情哉!

2008年,我完成了高考。

伴随着北京奥运,在那个漫长的暑假,我重新玩了极老的一个传奇游戏。

灵儿对逍遥唱了这么一首歌: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我灵魂中的一瞬间被击中了,这说的哪里是灵儿与逍遥。

明明是曹操与荀彧啊!

曹操确确实实是个乱世英雄,他曹家的最终结局也真的报应不爽。

刨坟掘墓,屠城徙民,谋朝篡汉,逼死对他有大恩的唯一合伙人。

他这辈子亏心的事,干太多了。

荀彧用他的死,殉葬了大汉最后的倔强与荣光。

荀彧死后,曹操给出了自己这位二当家的谥号:敬侯。

谥法中,“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

曹操还算磊落,将荀彧的一生贡献归于了大汉,将你的最终身份,定格为了汉臣。

三国时代只有一个让我们潸然泪下的汉庭柱石吗?

应该是两个!

季汉卧龙,后汉王佐!

荀彧由于难读的名字和一生都在做隐藏于背后的擎天之柱,最终的后世之名上远逊于诸葛亮。

实际上,两个大神真的是等量齐观。

曹操后来在怀念荀彧时慨叹:荀彧给我推荐了这么多的好人才啊!荀令君之论人,我没世不忘!”

后来著名寿星佬司马懿同志回顾一生想到这位前辈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算上史书中的人物,我眼亲见,书中所闻,近一百几十年来,没见过有贤才能如荀令君之人。(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后来跟司马家共天下的江左擎天柱王导说: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东晋中期,王羲之仍然评论: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

一个是“奉主上以从民望”的扶大厦之将倾。

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挽狂澜于既倒。

三国时代,将星如云,谋臣如雨,孔明文若跻身于其中,实为璀璨第一档。

三国志在荀彧死后画龙点睛的写了这句话:“明年,太祖为魏公矣。”

曹操的换房本之路上,再无拦路人了。

基本上也可以这么说:荀彧死,后汉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