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票房只有6亿,太少?别忘记张艺谋影片强大的全球票房!
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影》上映以来,获得了众多影评人的好评, 在一向对张导影片评分十分苛刻的豆瓣网站,上映一个月近20万人评分,一仍然保持7.4分的高分,又在金马奖以创记录的12项提名一路领跑。
然而另一方面,影片的票房始终不愠不火,上映一个月后,最终以6.26亿收官。这样的票房成绩,不免让许多喜欢这部影片、喜欢张艺谋导演的影迷担忧。
然而,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要知道,从《英雄》起,张艺谋导演的古装片,就是全世界最能代表中国电影、最能获得海外票房的金字招牌。
《英雄》: 国内票房2.5亿, 全球票房1.77亿美元(14.5亿人民币);
《十面埋伏》:国内票房1.56亿, 全球票房9280万美元(8.39亿人民币);
《满城尽带黄金甲》:国内票房2.91亿, 全球票房7900万美元(6.12亿人民币);
《金陵十三钗》:国内票房6.1亿, 全球票房9800万美元(6.32亿人民币);
《长城》:国内票房11.75亿,全球票房3.32亿美元(22.73亿人民币);
【全部按当时人民币/美元汇率,折合计算】
可以看到,不止是《英雄》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包括《十面埋伏》《黄金甲》,其他各国票房同样远高于国内票房,这几部古装大片的票房全是大赚。
即使是口碑最差的《长城》都在海外取得了11亿票房,只是因为投资成本实在太高(1.5亿美金),邀请了好莱坞超一线大咖做男主角,才算是张导职业生涯难得的一次赔本。
甚至可以说:21世纪以来的华语影坛,票房成功的导演不胜枚举,但不算已经完全混好莱坞的李安,真正敢说自己是在为全世界影迷拍片的中国电影大师,也就张艺谋导演一人。
张导对成本的精确控制和投资回报,在国内大导演里是NO1的,除了《长城》这部他并没有全盘掌控权的好莱坞片,甚至连《三枪拍案惊奇》这种片子都能赚得盆满钵盈,连《归来》这种苦情文艺片都能拿到近50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
即使是因为题材限制、海外票房失利的《金陵13钗》,以2000万美元的成本,收获9800万美元的票房,也是大赚特赚。(只是当时合作人在通稿大放卫星,吹1亿美金大制作的牛皮,才被很多人误以为赔本了。)他导演影片的全球总票房,也达到了9.5亿美金,海外票房迄今仍然高于内陆导演榜首。
(表格为百度贴吧网友“子龙星帅”搜集整理,图转侵删)
当国门开放,香港商业片和好莱坞大片相继来袭的时候,同辈和后辈导演们还都在继续追随早年张艺谋的脚步,拍摄各种乡土题材影片,一门心思去国际争奖,因此在票房竞争中被好莱坞和港片打得一败涂地,竞争力甚至比不上录像厅和DVD。
各大院线奄奄一息,电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新千年伊始,眼看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市场,就要步了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的后尘,一边是艺术电影在国际屡屡获奖,一边是本土市场几近干涸,无人问津。
此时正是张艺谋导演,怀着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感,以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不计个人毁誉,从零开始改弦更张,拍摄出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无与伦比的《英雄》。
该片在国内获得的年冠记录(2.5亿票房),占当时全年总票房(9亿)的27%,票房记录保持4年后,才被他自己的另一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票房)更新。
而且,《英雄》以3100万美元的成本,在北美、日韩等世界各地都登顶票房冠军,在全球收割票房合计1.77亿美元(14.5亿人民币),获得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和金球奖提名,被包括《时代周刊》在内的多个世界权威媒体,评为同年度世界最佳影片,从此开启了华语商业大片时代,真正拯救了整个中国电影,功勋盖世,惠泽至今。
沿着《英雄》开启的道路,一代代杰出电影人在摸索中曲折前进,从《泰囧》到《战狼2》,从《红海行动》到《我不是药神》,从票房爆款到兼具艺术口碑,从小成本喜剧片“以小搏大”创造奇迹,到完成好莱坞A级大制作水准的军事战争片,中国的电影工业已经飞速进步,更终于能在和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正面对决中,牢牢守住了本土市场。
眼看如今让无数电影人赚得盆满钵盈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才让更多人恍然意识到当年张艺谋的远见卓识,他的贡献恩泽后世,他的功绩万众颂扬。
《影》这部影片已经在威尼斯电影节、金马奖、豆瓣评分收获了全面好评,金马奖以创记录的12项提名一路领跑,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最重要奖项全部入围,即使《影》本质上更多是一部艺术片而非商业片,国内票房因为相对“曲高和寡”,“只有”6.26亿票房,但乐观预期,在海外另外收获2倍甚至3倍票房,对张艺谋导演而言,也并非难事。
影片本身做工精细,光影特效,布景配乐,服化道具全都是顶级水准,每个细节精确考究,彼此契合浑然一体,有如天衣无缝,几乎每一帧画面单截下来,都犹如一副精心设计的静态摄影。可谓鬼斧神工,已臻化境,足见大师功力,在这些方面,想必确实花费不菲。
但比之《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期的富丽浮华,《长城》的五彩绚烂,这部新作则以黑白间色点缀水墨沙场,在素雅中更显返璞归真,大巧不工,因此也不可能如张导的几部前作那般烧钱。
而且,男女主角邓超孙俪夫妇的片酬加起来,也不可能比得了《金陵十三钗》“蝙蝠侠”贝尔(奥斯卡男配奖,片酬800万美金),《长城》马特·达蒙(奥斯卡编剧奖,金球奖影帝,奥斯卡影帝提名×2,片酬2000万美金)这样的好莱坞大咖、奥斯卡奖得主。何况对每个中国演员来说,能演上张导的片子,降低片酬甚至不要片酬的,也从来络绎不绝。
所以,这部影片的投资+宣发总成本再怎么高估,也不会超过2亿。而目前制片方公开公布的数据,不过1.4亿,按市场通行的“3倍投资、即可回本”法则,全球总票房只需达到4亿以上,也肯定回本了。达到张导【只要不赔本,对得起投资人】的底线,更是轻而易举。
相比之下,诸如“开花麻花”系列那种片子,其实就类似十多年前在国内市场和张导分庭抗礼的“冯氏贺岁喜剧”一样,他们在国内可以小成本投资,去“以小搏大”拿到十几亿、二十亿的票房,可是能输出海外,也去收割票房么?论影片的艺术性,更和张导电影差之千里,上映时给大家伙儿但图一乐,然后也就没了。
而最新一部的《李茶的姑妈》,同时少了沈腾、马丽这两根演技和票房担当的顶梁柱后,已经从上映第一天 猫眼预测的23亿,狂跌到最终的6亿票房。单日票房更在数天之后就被《影》逆袭了。
从开始有准确票房统计排名以来,张艺谋导演电影,一共获得4次票房年度冠军,4次票房年度亚军,合计15次票房年度前十名。无论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功。
1988年:《红高粱》 400万, 年度前十;
1990年:《菊豆》 5700万, 年度冠军;
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4500万, 年度亚军;
1997年:《有话好好说话》 4600万, 年度亚军;
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 3000万, 年度亚军;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 800万, 年度第十;
2000年:《幸福时光》 500万, 年度第七;
2002年:《英雄》 2.5亿, 年度冠军;
2004年:《十面埋伏》 1.56亿, 年度亚军;
2005年:《千里走单骑》 3000万, 年度第七;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 2.91亿, 年度冠军;
2009年:《三枪拍案惊奇》 2.58亿, 年度第四;
2010年:《山楂树之恋》 1.47亿, 年度第九;
2011年:《金陵十三钗》 6.09亿, 年度冠军;
2016年:《长城》 11.75亿, 年度第三;
如今一个年近七旬、早已奖项等身、功成名就的老人,早就已经不再需要靠票房证明自己了。张导多次表示,并不欲和那些创造几十亿票房奇迹的后辈竞逐,而是只欲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对票房方面只要能收回成本,对得起投资人便好。
此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足以令多少“嘴上谈的都是艺术、心里想的全是生意”、一看票房不佳,便整天痛骂“垃圾观众”,唯独不知检讨自身的同行后辈们汗颜。如此这般,方才是谦谦君子、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