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正能量
在我上小学时,还是有麦假和秋假的,其实就是在夏收和秋收的季节里给老师和稍大点的学生放假参加农忙。
每一个麦假和秋假都有拾麦穂或者拾稻穂的作业。我从小就懒,从来都没去真正拾过。每次交作业时都是从打谷场里直接抱一捆交到学校,但老师们却从来都没嫌弃过我的“抄袭”行为。显然,捆得整整齐齐的麦捆要比装得乱七八糟的麦穗更出粮食。老师心里都把帐算得清楚的很!
那时候,不光农民家的学生要拿粮食交作业,农民自己也要把地里的收成拿出很大一部分“交公粮”。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家里当年交公粮的情景:粮站收粮食人工分等级,方法就是拿一根斜切口的铁管插进麻袋,根据取出粮食人工分为一至三等,价格差距是多少不记得了,为了这个价格差,家里人一起精挑细选,指望多能多换点钱!我和父亲都是一大早拉着地排车装上满满一车的粮食,走十几里路去乡里粮管所排队,到天很易才能回。
印象中家里产量的最少要拿出五分之二用来交公粮,每年自家剩下的粮食也就刚好够吃罢了。
那个年代里,我们的父辈们运回刚刚从麦场上打回来的粮食,先自己过个磅,留出交给粮站的公粮,剩下的就没有什么了。好不容易到了粮管所,杂质多了不收、水份大了不收,生虫子多的不收,颗粒太瘪的也不收,自家粮食达不到要求的就得整改,重新扬,重新晒,一天一宿排大队回不来是正常的,实在不行的就得跟别人家借粮食交。
交公粮时,还要给粮站管理人员说上无数的好话,即便把最饱满的麦子给他们,他们也还一样要挑三拣四!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代代的农民们,在这样的号召下,任劳任怨的饿着肚子交公粮和提留款。
不光是交公粮,每到修建大中小型水库水渠或者河流湖泊清淤的时候,农民都要带上自己的口粮和农具去免费“出伕”,或者“挑河 ”或者“挑湖”,农民们是用肩膀挑、抬、扛,晚上就搭个棚子睡。夏天甚至都直接以天为被。
农民的付出堆起了中国工业崛起的基础。正是农民的公粮、提留、义务工成就了遍布全国的几万座水库,现在正在发挥保旱抗涝、饮用、旅游等作用。这些成果正是他们的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到2006年农业税停缴之前,中国农民已经交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税,为国家贡献了几万亿的税收与粮食,让中国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些正在不断老去的老农民们,为了生存,却依然要被迫隐姓埋名的继续种地。
现在, 这群交过公粮和提留款的农民们都已经老了,已经六七十岁了,他们却鲜有太多的养老保障,每月只有象征性的一百块左右的养老补贴,而一年却要拿出近三个月便养老金去交合作医疗费……
即便这样,还有一大帮不要脸的砖家说农民没交过养老保险,所以没有退休金是“合理”的。说农民不交社保是“目光短浅”!我不知道,一亩年收入区区百十来块钱的农民到底应该怎样才能“目光远大”?人和灵长类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人能在说话时过一遍脑子!
以农民们做出的贡献,如果最后能给他们发点钱,这是施舍吗?这难道不是感恩、是对付出的回报吗?一个正常的社会让贡献最大的群体得到一点最基本的实惠,这不是最正常的体现吗?
我们要呼吁的是,请把抢劫农民的钱还给人家!!
谁没退休金,谁有退休金?谁的退休金近万还要年增4%?谁的退休金近千还要年增5%?这都是制定规则的人安排好的。而制定规则的人却是通过观察哪个群体的话语权大,哪个权体没有话语权来规定养老金的多与寡。说到底还是通过话语权来决定财富和利益的分配,符合了灵长类生物和从林规则的分配原则。但是,这却不符合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明则体现在给弱势群体平等的话语权。
现在是增加了富人的养老收入,当初受苦受难的贫民退休了仍然还在风餐露宿,这应该是这一代老农民的宿命吗?
希望有一天,广大交过公粮的老农民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现在行动起来,或许他们还能赶上。如果再过上十年,即便再好的福利,还与他们能有多大关系呢?
你觉得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