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城的来历(民间朗诵版)

婆城的来历

文/罗先成(威远)

朗诵者/枫叶题诗

图/网络

【编者按】威远为什么叫婆城?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被弄得复杂化了。其实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威远在初唐时期曾经被析置为婆日县和至如(时)县。婆日县城叫婆城。虽然时间较短(7年),但人们感觉很好。后来,中唐时期,县人为纪念婆日县,在今新场与老场之间设立婆日市。此后,县人将威远与婆城越来越多的联系起来,逐渐演变为威远的一个别名。即:婆城因为威远得名,威远就是婆城。用婆城代指威远了。本文仅仅是民间演绎出来的一个说法而已。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威远又被称为婆城,它源自南门外堰塘角的婆婆饭店。

从前,堰塘角有棵很大很大的黄桷树,它枝繁叶茂,象一把巨伞,遮了半边天。夏天树叶飒飒,凉风习习,过往行人无不在树荫下歇脚乘凉。有个老婆婆看好这个地方,就在树下搭了个茅草棚,做饮食生意。

不久,老婆婆的儿子死了,儿媳年轻守寡,想改嫁又不敢说出口,加上开饭店起早摸黑,十分劳累,有苦无处说,她只好暗自悲伤,把眼睛都哭肿了。因为满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她只好在为顾客舀饭的时候,故意把“冒耳头”装得满满的扣得紧紧的,心想,把生意整蚀了本,饭店才好关门!哪晓得她添的“冒耳头”越扎实,来吃饭的人越多,生意不但没蚀本,反而赚了钱。婆婆说是媳妇能干,会做生意。媳妇则说是婆婆贤惠,会招呼应酬。婆媳俩有说有笑,越做越起劲,生意越来越红火,茅草房变成了新瓦房。小媳妇也再无去意,留下安心做生意。

   大家看到婆婆店赚了钱,都到那里搭棚棚做生意,一家挨一家,连接起来成了一条街。婆媳俩见开店的多了,怕顾客减少,就把碗筷、桌凳洗得干干净净,客人来了又总是笑脸相迎,所以来店里吃饭的总是络绎不绝。而其它男人开的店 就相形见绌,生意萧条了。

婆婆店的生意总是比哪家都好,人们都想找个原因。一天,来了一个风水先生,他拿着罗盘东看西看,说:“这里处在坤卦上,所以女人开店总比男人开店生意好!”时人信以为真,各个店子都易主为女,即使仍由男人开店的,也男着女装,也取名“婆婆店”。

有一年,皇帝微服私访到了这里,慕名想到“婆婆店”落脚,谁知到那里一看,整条街都挂着“婆婆店”的招牌,店主们都跑出来你拉我扯,都说:“我们才是正宗的婆婆店!”皇帝被吵昏了头,连忙说:“好好,不要争,大家都是‘婆婆店’!”当人们知道他是皇帝后,都想讨个封赐,以图个吉利。皇帝说:“世上只有男州,没有女县,也太不公平,这里的婆婆们都很能干,不如就叫‘婆城’。”

从此,威远县城就有了“婆城”这个雅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