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北京春节庙会的盛况 吃喝玩乐集一体的全民狂欢

辛亥革命创立民国以前,中国社会一直都使用农历进行纪年,每年的春节都会全民族的盛大节日。尽管民国政府颁布法令要求使用公历,但对于广大的百姓来说,并不为之所动。依然将每年的春节视为万物复苏的新年伊始,反倒的政府规定的元旦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依照传统逛庙会买年货,拜神祭祖,祈求阖家幸福。为了满足民众的节日需要,对春节集市进行规范。1918年北京市政府对全市的春节庙会集市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由政府牵头在厂甸设立大型春节庙会,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为期15天,并与火神庙庙会连为一体,格外热闹。

民间从每年的“腊八”开始便进入到了春节的节奏当中,打扫房屋,祭灶,置办年货。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春联门神,燃放烟花炮竹,迎财神,吃着团年饭围炉守岁,彻夜不眠。

大年初一开始更是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在民国时期,相互拜年除了送一些礼品外,也已经开始送“礼券”。相当于现在的购物卡,持券人只需要拿着礼券便可以到相应的店号去按照面额选择自己中意的商品。

在当时的春节庙会上售卖的不但有传统小吃,日用百货,春节用品外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各种玩具、风车,空竹、灯笼等。在1935年的一份厂甸庙会商品经营范围的调查中,就有100 多家经营玩具的摊位。

由于清朝的灭亡,大量八旗子弟、王公贵族因为失去了庇护,家道中落开始变卖珠宝字画来维持生计。因此在庙会上还有着大量的名人字画、金银珠宝、木雕瓷器进行售卖,春节庙会也成为了一场文博物品的展销大会。

根据资料记载在北京庙会上售卖的小吃品种就与艾窝窝、元宵、核桃、切糕、凉糕、花糕、豆面糕、烫面炸糕、面茶、炒肝、灌肠、酥合子、糖葫芦等36个种类。

在庙会上还有大量的民间艺人在这里赶场卖艺,进行着戏法、杂耍、皮影戏以及拉洋片的表演,将原本以商贸为主的庙会变成了一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游艺盛会。

在曾经物资贫乏的年代里,春节庙会对于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都具有无可抵挡的诱惑。在举家团圆的日子里,相约逛庙会,参与这样一场全民盛宴,更是成为了许多人期盼一年的大事。

回复关键字“春节”看以前人们如何过春节

抗日战争为什么打得如此艰难?回复关键字“汉奸”看清他们的嘴脸

如果“爱历史”的东西对您胃口,欢迎打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