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西游——沙和尚委屈嘛?

观音菩萨主仆二人授命出发,一路向东前行,路上仔细查看情况,走到一处弱水三千之地,乃是“流沙河”到了。

这里菩萨说到:“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

很有意思,既然是弱水,为何难渡呢?

古人指水嬴弱而不能载舟,故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后来的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

那么流沙河到底有多险恶呢,菩萨都觉得凡人渡河太困难?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证诗...

“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

简单说,这条大河流域极广,东连沙漠,西达少数民族聚集区,南面连接流经乌戈国的水域,北面与鞑靼人的地域相通。

乌戈国原型是地处缅甸中北部的国家,鞑靼人即为北方蒙古族。

西游记是一本神魔小说,如果诸位读者硬要小弟把流沙河安置在中国地图上的某一地方,我觉得大致在新疆境内,天山南麓与昆仑山北麓之间的区域。

这比较符合取经队伍西出长安,一路东向,过帕米尔高原,入西域各州的方向。毕竟吴老先生不想把这本书写成旅游指南,诸位观者大致有个方位也就足已了。

流沙河肯定是浊浪滔天、非常凶险的,问题是河边连钓鱼、行走的路人都没有,不是有匪就是有妖,要不然菩萨也不能为条河这么紧张。

果不然,河里跳出个水怪,不说你也知道是谁。

西游记中沙和尚使的是降魔杖,不是月牙铲

水怪刚露面时比电视剧里要恐怖的多,青面獠牙、光着膀子、一头乱蓬蓬的红毛、眼睛亮晶晶的、伸出嘴巴的獠牙像剑刃一样白亮、叫声那叫一个渗人,估计身上都没穿衣服。这幅德行,谁看了不害怕。

惠岸行者和水怪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水怪住手了,在河里呆了这么多年,从未见有人能和他硬磕这么久,心里有点打怵。

就像街头混混打了一架不分胜负后,开始互报后台大哥一样。

当水怪得知来的是观音菩萨后就傻眼了,丢了兵器认输,被惠岸行者揪着脖领子拎到菩萨面前训话。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

这里,水怪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他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贬下界,玉帝责罚八百军棍,每七日被天宫飞剑穿心百余下,在流沙河饥寒交迫,每隔几天出来抓个人吃。

典型的一个被流放西伯利亚苦寒之地的犯人形象,不给吃喝还挨打,确实挺苦楚的。

首先,在天宫当差的卷帘大将并不是什么大官,但挺重要。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开车门、贴身保镖的仆从之一。为了好听点称为大将。当然,没点真本事也不可能给皇帝当差。

打碎的物件叫玻璃盏,不是琉璃盏。这个玻璃器皿不是本土制造,是西域进口的高级货,在皇帝身边摆设,愈发显得贵重。

沙僧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看天神们的表情,这个玉玻璃确实不同寻常,以沙僧的身份,再加上摆设的贵重,惩罚的力度就上来了。

对于老沙被贬下界的其它说法还有不少,有说玻璃盏极其贵重的,有说里面装着蟠桃浓缩液的,还有说老沙曾和西王母眉来眼去的,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这个玉帝吃干醋的说法就太扯淡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西王母和玉皇大帝是夫妻的任何记载。

西王母

而且,西王母的原型在《山海经》中有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典型的一个老怪物,老沙如果真有意思,那只能说他口味忒重了。

小弟认为,老沙在天庭的地位很低,而打碎的玻璃盏价值高低暂且不算,也许是撒了什么东西,才导致天神个个魂飞散的,撒了啥东西呢?应该是能令众仙,乃至玉帝都喜欢吃的东西。

打翻玻璃盏内的蟠桃浓缩液肯定不至于,这玩意还不算太难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蟠桃园虽然有三千六百株桃树,但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要办寿宴吃蟠桃,而最快的桃子也要3000年一成熟,所以桃子是分批成熟的。

每人一个不现实,大人物能分一个半个的,其他神仙们只能等仙桃打成肉泥,大伙儿每人一盏分着吃。而老沙打翻的,有可能盛的是人参果,这玩意产量极低且生长期超长,最闹心的是这玩意掉地下就化了。

“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像八戒那样抱着啃太不雅,所以有很讲究的吃法:“吃须用磁器,清水化开食用,”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用玻璃器皿的原因,而老沙干的这点破事,放你身上估计得剐了他。

玉帝的反应就挺正常,当场要把老沙推出去斩了,多亏了赤脚大仙替他说情。对比八戒调戏嫦娥、小白龙烧了明珠,一点都不过分。

咱们再来看看老沙在与八戒打斗前念的几句打油诗,来探索下老沙的其它问题。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

从这几句诗文中显示,老沙不仅仅是膨胀了,还特别狂妄,出门都横着膀子,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目中无人的傲气,被身边的玉帝看在眼里、厌在心头,而这次事件,只是另一个导火索罢了。

至于老沙到底之前又做了什么令主子讨厌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但他草根出身的背景,确实不争的事实。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

老沙修炼的经历很苦闷,没啥背景,不能拼谁,只能一心学习求出路。最终考上天庭职员,而且是陪王伴驾的好差事。这等履历,已经是凡人最出色的研习者之一了。

所以,心高气傲、趾高气昂也在情理之中,山窝窝飞出金凤凰嘛!

然而一念之差让他前程尽废,再加上每七日从天而降的穿心剑令他痛苦不堪。河中有鱼鳖虾蟹他不吃,非要上岸吃人,是对这种遥遥无期刑罚的一种抱怨,是对虎落平阳的一种悲伤。

当菩萨需要他承担保护取经人的职责并给予好处时,他不假思索的满口答应,除了解除这种来自肉体的痛苦之外,还有灵魂深处那种无声的愤怒与无奈。

老沙的项链颇为诡异,是九颗人头骨穿坠而成,看着十分恐怖。

这条头骨项链,也叫挂珠,是之前吃了九位取经人后留下的,因为他们很轻,在“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上能浮起来。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来到正题了,这之前九位取经人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也是西游记中最神秘的悬疑事件。

首先,老沙知道他们是取经人,并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了再说的道理,而是有过交流。既然是取经,自是向西方灵山而去的,而这些个僧人大多是从东土大唐方向而来的,这些人和唐僧有什么关系吗?

唐僧是如来钦点的取经人,同时又是座下的二徒弟,曰金蝉子。

金蝉子这个名号第一次出现是在观音参加“水陆大会”时对徒弟惠岸行者说的。

“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

菩萨一口认定他就是金蝉子转世,但转世归转世,能否接得住重任还需看他是否有佛缘。

毕竟唐僧母亲在怀孕时,南极星君曾亲口告诉她:“奉观音法旨送孩子给你,他今后必声名远大、非比等闲,一定小心保护”。

也就是说,唐僧转世的计划,是一个策划已久、过程周密、线路众多的大事件。

如来举办“盂兰盆会”时并没有和众人说透,只介绍了南瞻部洲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问题,去寻一个善信来取经的意见。

观音自报奋勇出面执行,如来大赞只有你才最合适,看来整个计划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内情。

还有一个人知道,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子。他曾在五百年前在盂兰盆会上见过金蝉子,还受过他的茶,作为回礼,送唐僧人参果吃,镇元子够豪爽的,可见金蝉子的地位。

金蝉子确实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书里也多次讲过,所以就有人认为沙僧吃的那九个取经人是金蝉子的前九次轮回。但轮回可不是这么来的,必须要经历劫难,光被吃掉就算劫难也太简单了吧。

况且每次都死在一处、死于一人之口,不带这么玩的吧!

其实书中已经说明了,且看老沙这段供词...

“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

沙和尚是几次吃了九个取经人,而不是分九次吃的,这就说明金蝉子转世被吃是误读。另外,观音菩萨指点徒弟用红葫芦外加九个取经人头骨做渡船过河也是证据。

二十二回:“叫把你项下挂的骷髅与这个葫芦,按九宫结做一只法船,渡他过此弱水。”

“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最后,这九个头骨化作阴风走了。这些魂灵去哪了?自然是投胎去了。

综合上述信息,九位取经人是一批仰慕西方净土、一心西去求佛的僧侣而已,每次几人同行,不巧被沙和尚分批吃掉。又因这些佛教高僧参悟颇深,所以筋骨不同凡人。

这次金蝉子亲自出动传接大法,皆因佛祖东传之决心,是如来一手策划的核心人物。不同于前几次信众自发的行为,这次佛教东传的取经之旅,必须要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方才算正式,几位重要的关键人物即将出场,请跟随小弟继续挖掘其中的奥秘。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