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成论和火成论的是非

近代欧洲人研究了岩石的成因.在這方面产生了两种主要的观点: 水成论和火成论. 在近代地质学史上,曾有一场长期的争论——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水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水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水成岩。火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火山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岩。讲水就排斥火,讲火就排斥水,水火之争,愈演愈烈。  火成论把“地下热火”看成地质现象的主要动力,地球核心是熔融的液态。赫顿是火成论的代表人物,这位苏格兰天才的主要调查区是加里东造山带的典型露头区苏格兰高地,那里有花岗岩和矿脉。他认为地层的固化和海洋上升为陆地是地热的作用,火山活动是释放地下能量的出口,有点象瓦特的蒸汽机(当时瓦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他的地质理论长期被说成火成论,其实他本人并不认为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的。他对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解释为18世纪的地质学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魏尔纳是水成说的集大成者。水成论者认为水对地表的改变起决定因素。纪元前,古罗马人已发现尼罗河两岸周期性地被洪水淹没、尼罗河在三角洲不断增大、另外,陆地上存在海相介壳动物化石等事实。火成说把“地下热火”看成地质现象的主要动力,地球核心是熔融的液态。由于意大利西海岸火山岩带的强烈活动,古罗马人相信有一位主管火和锻冶的神,称“沃尔坎”(Vulcan)。火山(Volcano),火山学(Volcanology)等词即来自意大利语的Vulcan。

与魏尔纳观点大相径庭的一个代表人物是赫顿。水成论和火成论的正式交锋始于18世纪中叶的法国。1746年,盖塔尔送给巴黎科学院关于矿带和岩石分布的记录。他发现了地层的连续性和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并据之作出法国的地质图。显然,岩石只有形成在水中才具有连续性和分带性,对奥费涅火山的玄武岩,他也认为是水溶液的结晶作用形成的。1765年,迪马雷送给巴黎科学院奥费涅的地质图,提出玄武岩是附近的火山里流出来的,柱状节理是玄武岩曾处于熔融状态的证 莱伊尔对水成论和火成论的论战很感兴趣,他详细阅读有关文章,积累 了有关理论、学说以及各自论点的资料,后来他在撰写《地质学原理》时充 分阐述了这次学术论战的情况。 德斯马雷特被奉为火成论的鼻祖。

魏尔纳一直固执己见地拒不承认火成论,但是他的学生却并不都像他那样固执。抱着水成论的观点,魏尔纳的学生弗朗西斯在1803年应邀赴法国的奥弗涅进行实地考察,在事实面前他动摇了过去的信念,在一年后勇敢而又谦恭地在法兰西学院宣读了放弃过去的观点的声明。

18世纪初,化学发展很快,证明在溶液中能够结晶沉淀出矿物,这对地质学有很大影响。德国学者魏尔纳(公元1750-1817)在沉积岩发育地区工作后,热心于化学成果,竟认为所有岩石都是由原始海水结晶沉淀而成或是洪水沉积物变成的岩石。水成论盛极一时,但不到半个世纪便被火成论击败。

苏格兰学者郝屯(J.Hutton,公元1726-1797)及其门徒的足迹遍及欧洲,根据丰富资料结合推理, 认为岩石有水成者,但也存在花岗岩等大量火成岩石。郝屯于1795年,出版<<地球理论>>一书,被称为"现代地质学的创立者"。他认识到每次不整合代表一次构造运动,主张宇宙无始无终,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