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山西大院 便不知何为富贵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非常著名,这是由山西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山西遗留下来的传统民居,多为明代、清代和民国初年所建的宅院。一些权贵富豪所居住的大型套院,有主院、偏院、书房院、绣楼、花园等。这些宅院总体布局丰富,平面类型多样,门楣高大,雕梁画栋,气势不凡。细部装饰华丽精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其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宅院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祁县的乔家、渠家,灵石县的王家,榆次市的常家,其庭院建筑都极尽豪华繁复之能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在民间流传有“不到山西大院,便不知何为富贵”的说法。

从明朝起,中国最有钱的一部分人是山西商人。因为当地人多地少,许多人背井离乡,到处经商,这些发了财的晋商衣锦还乡后,便在自己的故里纷纷大兴土木,极尽奢华地营造住宅,于是有了这些“大院”。熟谙经商之道的山西人也善于理财,他们的店铺遍布全国数十座城市,甚至还开到了日本、欧洲和东南亚。山西人的精明能干,使得中国近代金融业在晋商手中诞生,更令人称道的是,山西的“票号”曾经左右了大清朝200余年的金融市场,连慈禧太后也向晋商借过银子。从一些山西大院精致的砖雕,飞扬的檐角,以及高大的门楼上,都能够看出山西商人当年纵横商海的辉煌。可以说,每一座院落,便是一部晋商兴衰史。

位于太原南面的祁县,至今仍存有40多个多进豪华院落,其主要特点为外墙高,有很强的防御性。厢房、正房等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雨水都向院子里流,即民间所说的“肥水不外流”。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镇,其建筑气势雄伟,风格独特,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其院落是晋商大院的典范,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王家大院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院落54个,房屋1052间。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都是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8724.8平方米,由6个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每个四合小院都自成体系,各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隔,从高处俯瞰,乔家大院大门如同一座城门,而乔家大院就像是一座方形的城堡,整体为双喜字形布局。在整个大院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磨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谍墙相连,浸透着理性的治家之道。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个大院分隔两旁,每个院落中又是两三进的小院,院子左右两侧还有侧院。甬道一端是大门,另一端是祠堂。甬道的左右各有3个大门,其中以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而各具特色。这样一个复杂的平面,组成了极具变化的建筑空间。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整个大院墙高院深,气势恢宏,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有240间房屋。院落之间有石雕栏杆院、牌楼院、穿堂院、戏台院和过厅相隔,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它们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宽敞高大的阶进式大门洞,上面高耸着一座玲珑精致的佑阁,显得巍峨壮观。渠家大院的建筑特色是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

平遥的四合院外观封闭,内部俊秀,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和正统的礼制观念,其院落结构在一般民居中较为罕见,但与皇家的屋宇框架结构却十分相近。宅院的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沿明显的中轴线方向,由几套院落左右对称组成,主次分明,一般为“日”字形二进院或“目”字形三进院形式,正面一般为三间或五间拱券式砖结构的砖窑,左右厢房为木结构单坡瓦顶,坡向内院。大门对面都建有影壁,有的用砖雕,有的用琉璃瓦镶成各种吉祥图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