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使用传国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来兵马,这一故事在历史上到底是真是假?
孙策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从淮南渡江攻占江东,为其弟孙权的霸业打下基础。 而使用传国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来兵马,是《演义》版的生动故事之一。
且说孙策在父亲死亡后,到淮南投奔袁术。 他为袁术打败祖郎、陆康后,袁术对他依然非常傲慢。 他就与心腹商量,向袁术借兵,前往江东自创大业。 担心袁术不肯借兵,他就用亡父孙坚留下的传国玺,作为抵押。原来,当初孙坚攻进洛阳,曾经得到汉朝传国玉玺,就隐匿为己有。次日,孙策见袁术哭拜曰:“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 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 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袁术取而视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 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克日领兵便行。”孙策拜谢,遂引军马,带领部下择日起兵,打回江东自创基业去了。
这个写得活灵活现的生动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孙策借兵一事,记载于正史《三国志·孙策传》以及裴注《江表传》中,要点如下:其一,孙策把父亲孙坚安葬后,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 因为父亲原是袁术的部下,所以去淮南向袁术借兵。 袁术不借,叫他到丹杨郡当太守的舅父吴景那里,自行去招募。孙策在此“因缘召募”,即借机招募,招到数百人马。可惜此后作战受挫,部队损失殆尽。 其二,兴平元年(194年),他再次向袁术借兵,袁术把过去孙坚余下的“兵千余人”还给他。其三,孙策为袁术打下了庐江郡,袁术却不兑现承诺,没有让孙策担任庐江郡太守。失望之下,孙策借口要去帮助舅父吴景平定江东,然后好辅佐袁术成就大业,实则想打回江东自行创业。 袁术判断孙策难以成功,同意放行。出发时孙策“兵才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并非小说中所谓的“兵三千、马五百匹”。其四,孙策到达长江北岸的历阳县,即安徽省和县,准备南渡长江时,队伍一下子扩充到“众五六千” 。扩充的原因,据《周瑜传》记载,是因为周瑜“将兵迎策”,即周瑜预先组织起一大批兵马,在这里迎接孙策。
以上史文中,包括史书中其他地方,都没有用传国玺作抵押的记录。可见孙策向袁术借兵是真,而使用传国玺作抵押,则是后来才出现的虚构,这也是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
关于孙坚获得传国玺,《三国志》的正文并未记载,而见于裴注引《吴书》和《山阳公载记》。 前者说是孙坚在洛阳城南的甄官井得到传国玺;后者说是袁术想称帝,就把孙坚夫人抓起来,把传国玺强行夺走。 而《演义》版故事,就从这里采取素材,然后加以虚构,说孙策是用传国玺来作为抵押品,生动倒是非常生动,可惜真实程度就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