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论血痹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金匮要略论血痹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132篇原创文章
在金匮要略里,论血痹的条文非常简洁,只有两个章节,一条论血痹的原因,一条直接出了个治疗续血痹的方子。
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金匮悬解:血痹者,血闭痹而不行也。此以尊荣之人,骨弱肉丰,气虚血盛,重因疲劳汗出(肌表虚),气蒸血沸之时(气血活动),安卧不时动摇,血方动而身已静,静则血凝,加被微风吹袭,闭其皮毛,内郁不得外达,因此痹着而不流通(血气遇风寒凝结)。
血痹不行,则脉自微涩(微为阳气弱,涩为血少)。风寒外闭,则寸口、关上小紧,紧者,寒闭之脉。清邪居上,故气行于寸关,此宜针引阳气,令阳气通达,则痹开而风散,紧去而脉和,自然愈也。弱久痹不已,而成干血,则为大黄(庶/虫)虫之证矣。
陈修园:尊荣(之)人.形乐而志苦.志苦故骨弱.形乐故肌肤盛.然骨弱则不能耐劳.肌肤盛则气不固.若重困疲劳(则)汗出.汗后愈疲而嗜)卧(卧中)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风与血相搏.是为血痹.)但以(血痹人两手寸关尺六部)脉(本)自微涩.(一见脉微.则知其阳之不足.一见脉涩.则知其阴之多阻.而其邪入之处.)在(于)寸口.(以左寸之心主营.右寸之肺主卫也.今诊其)关上(之寸口)小紧.(紧为邪征.又合各部之微涩.可知阳伤.而邪因以阻其阴.必得气通.而血方可循其度.)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此言血痹之症.由于质虚劳倦.列于虚劳之上.与他痹须当分别也.
解析:黄元御、陈修园二位大人描述血痹症状为血闭痹不行,闭的意思是被外面的风寒郁塞之意,而痹就是内在的血气不痛的意思。
在这里,张仲景大人举了一个尊荣人的例子,骨弱肌肤盛。陈修园形容尊荣人为“形乐而志苦”香车宝马,形体安逸,但劳心劳神,苦其心志呐。肾主志主骨,所以志苦了骨就弱了嘛。形体安逸,所以肌肉就非常的丰满啊,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细皮嫩肉,大腹便便。这样的人弱不禁风啊。
然后我们来看尊荣人得病的场景: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个场景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啊,不时动摇,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凉风徐徐,体内血气沸腾,嘎吱一声,风寒从酣畅淋漓的毛孔中钻进去,痹了血气,出现肩背疼痛,此时,只需要用针灸哪疼扎拿,引血气流通就好了。
寸口、关上脉小紧,脉微涩,微为阳气不足,涩为血气损伤。寸口主上主外,病邪尚在浅表,所以针刺病愈。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金匮悬解:血痹寸阳尺阴俱微,其寸口、关上则微,其尺中则微而复兼小紧。“脉法”:紧则为寒,以寒则微阳封闭而不上达,故脉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之状,以风袭皮毛,营血凝涩,卫气郁遏,渐生麻痹,营卫阻梗,不能煦濡肌肉,久而枯槁无知,遂以不仁。
营卫不行,经络无气,故尺、寸、关上俱微。营瘀木陷,郁于寒水而不能上达,故尺中小紧。黄芪桂枝五物汤,大枣、芍药,滋营血而清风木,姜、桂、黄芪,宣营卫而行瘀涩,倍用生姜,通经络而开闭痹也。
陈修园:血痹(症脉之通体)阴阳俱微.(前言微涩.今言微而不言涩.以涩即在微中也.)寸口(脉在)关上(者亦)微.尺中小紧.(前言紧在关上之寸口.今言紧在尺中.非前后矛盾也.邪自营卫而入.故紧止见于寸口.既入之后.邪搏于阴而不去.故紧又见于尺中也.)外证身体不仁.(虽)如风痹(之)状.(其实非风.以)黄 桂枝五物汤主之.(经云: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兹方和营之滞.助卫之行.甘药中亦寓针引阳气之意也.)
此节与上节合看.其义始备.其方即桂枝汤.妙在以黄芪易甘草.而倍用生姜也.
曹颖甫:此为阴血不充,阳气郁塞,而导致的气血不通,身体麻木不仁,如风痹,甚则两足萎弱,麻木不知疼处。所以用解肌之桂枝汤,去甘草而用黄芪,以补里之虚而达表。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解析:这条描述了血痹的脉证:脉阴阳俱微,阳微为阳气不足,浮取,寸脉微。阴微也主血少,沉取很少的意思。可见这种“脉阴阳俱微”的症状,痹脉微涩,症状已经有加重的机象。邪在络为不仁,在肌为麻木。
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倍用生姜而加黄芪,是增强温阳走表之力。
本方为治疗素体营卫不足,外受风邪所致血痹的常用方。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脉微为辨证要点。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血痹病舌质紫暗,脉沉细涩者,可加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治疗产后身痛可重用黄芪、桂枝,下肢痛加独活、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腰疼重加杜仲、川断、狗脊、肉桂等。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医宗金鉴总结本方比较精当: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营卫,营卫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此谓虚邪贼风之中人也。营卫虚则其入深,久留发为偏枯,半身不遂也。营卫实则其入浅,即作经脉偏痛,风痹病也。
八风,五痹之病,营卫实者,则以续命汤,换骨丹发其营卫之邪。风痱,偏枯之病,是营卫虚,则当以此汤补其营卫之虚也。故君黄耆以补卫,臣桂,芍以补营,佐姜,枣补而兼通,以和营卫也。
此方乃小建中汤之变制,加黄耆减甘草,饴糖者,是其意在补外,而不在补中也。若左半身不遂,则加当归以补血。右半身不遂,则倍黄耆以补气。手软倍桂枝。足软加牛膝。筋软加木瓜。骨软加虎骨。元气虚加人参。阳气虚加附子。在临证者消息之。久久服之,无不应也。如外风邪盛,则又当从羌活愈风汤,补而散之可也。
金匮要略里讲血痹,用尊荣人的体质,具体而形象的描摹了血痹的发病原因与机理:精气虚损,肌肉腠理空虚,运动少,脾阳不振,这种人稍微劳累,则精气更加耗散,稍被风寒就发生血痹的状态,表现为手臂、胳膊、肩背僵硬,麻木不仁,其实这种病初起非常轻微,仅仅需要黄芪桂枝五物汤就可以好。
关注秦楚古方 | 守护人人健康
扫描二维码 咨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