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项奇葩军事制度,打了胜仗还要请死罪!岳飞对此嗤之以鼻

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事件发生以后,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很多人认为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来得不正,坊间还盛传宋太宗是谋杀了宋太祖以后篡位的,即便退一步说,就算宋太祖赵匡胤正常驾崩,皇位也应该传给他的儿子更为合理!这么一来,即位后的宋太宗就对当时的武将(有的还是宋太祖的心腹)非常不信任,他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打击武将的威信,削弱他们的地位,其中最为奇葩的是制定了一项制度——阵图。

阵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实际上这就是古代打仗时将领布的阵型,我们可能有听过“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等等。古代打仗其实并不像今天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大将纵马于阵前,然后双方大将一过招,将对方“斩于马下”之类的。真实的古代战争主要是冷兵器作战,需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体力,而战争中个人的力量和体力又都是有限的,所以就需要将领们结合当时的地形和形势采用不同的阵型来得以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作用,这些阵型后来就被总结为阵图。

阵图本身没什么坏处,它是古代很多将领学习兵法的基础,但是宋朝的阵图为什么很奇葩呢?那是因为每次出征之前,皇帝都要先给将领一个锦囊,里面就是皇帝亲自布置的阵图,其中战场的策略、如何安营扎寨、两军对垒如何交锋都写的清清楚楚。只可惜这并不是什么“锦囊妙计”,而是限制武将的一项政策而已!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皇帝远在千里之外,不了解战场的地形、形势,就这么给个阵图去打,能打赢才怪!

公元979年9月,宋、辽在满城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非常具有代表性。当时殿前都虞侯崔翰为主帅,右龙武将军赵延进为副帅,李继隆为监军,赵延进登高远眺敌情,一看大吃一惊,黄烟滚滚,辽军十万骑兵杀过来了,而主帅崔翰是按照宋太宗给的阵图“八阵图”布的阵,阵与阵之间间隔很大,这样就很难抵挡骑兵的冲击,非常不利于对骑兵作战。久经沙场的将士们都觉得这样肯定打不赢,于是赵延进就建议主帅变阵,将八阵变成二阵,主帅崔翰不同意,说这是圣上定的阵图,万万不能改啊!眼看敌人的骑兵越来越近,这时监军李继隆也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赵延进的观点,也要求变阵,但是主帅崔翰还是不同意!眼看敌人的骑兵就要杀到了,赵延进和李继隆表示愿意承担变阵后的一切后果,主帅崔翰这才同意变阵,变阵后的宋军果然大败辽军。打了大胜仗,有意思的是这三人并不是第一时间向皇帝传捷报、邀功请赏,而是上奏请罪——罪臣死罪,不该变阵。因为打了胜仗,宋太宗最终也就没有处罚这几个人。

纵观这场战役的经过,难道真的是因为主帅崔翰没有见识,不懂兵法所以不变阵么?非也非也!那是因为赵延进的老婆是宋太宗前皇后尹氏的妹妹,也就是说赵延进是宋太宗的“连襟”,而李继隆是宋太宗皇后李氏的长兄,两人都是皇亲国戚,两人都有后台,所以崔翰才敢变阵!

宋太宗经此一役后改变了观点么?没有!“布阵乃兵家大法,非常情所究,小人有轻议者,甚非所宜”,“常情”是指什么呢?就是当时的地形,战争的形势,“非常情所究”就是不考虑这些战场上的因素,如果有非议,那么就是“小人”,而且他还说,变阵打赢了没有功劳,如果输了,加倍惩罚。规则这么一定,各位武将也就只能按照皇帝定的阵图去打仗了。

自宋太宗以后,宋朝对阵图的研究非常狂热,宗泽曾经给岳飞看阵图,让岳飞好好研究,岳飞看了几眼就扔一边了,说战争是千变万化的,怎么能用固定的方法去打呢?这就是我们宋朝一直打败仗的原因啊。岳王爷不愧是一代名将,一语中的,点破了宋朝屡屡吃败仗的关键原因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