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救母“卧冰求鲤”,历史书不会告诉你其实他差点被母亲暗杀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小的王祥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因为害怕雷声而寻求母亲的庇护和安慰,反而在大雨中,抱着一颗李子树大哭不止,任谁劝解,他都不为所动。居住在琅琊临沂的王祥性格十分温顺,聪颖好读书,由于母亲早逝,他的父亲便又为他娶了一任继母朱氏,但是朱氏对待王祥十分的冷漠甚至刻薄,即便这样,年龄尚小的王祥也没有忘记圣人言论中对于“孝”的反复叮咛。因为后母十分喜爱吃院子中李树结出的果实,王祥便十分精心的照料这棵树,每逢刮风下雨,他就非常难过——怕李子树被破坏而继母吃不到喜爱的李子。
面对这样一个懂事孝顺的儿子,继母朱氏却十分厌恶,甚至暗地里找人想要悄悄地杀掉王祥,是夜,熟睡中的王祥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将会是一场关乎性命的生死考验,月光照在杀手的刀刃上,是那么的冷酷肃穆。王祥因为半夜起来解手而恰巧躲过一劫,贼人只是砍烂了他的被子就扬长而去,朱氏对这次的失手非常的懊恼,王祥得知了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朱氏之后,心里非但不怨恨她,反而担心继母过分忧思而损伤身体,还亲自来到后母面前,恳求她处死自己来排解烦恼,后母看着这样体贴孝顺的孩子,才幡然醒悟自己之前的种种行为是多么的愚蠢,于是再也不苛待王祥,将他视如己出。
汉末天下大乱社会动荡,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王祥带着继母和弟弟到庐江隐居躲避战乱。在寒冷的冬日里,病重的继母突然想吃鲤鱼,但是苦于现状便没有再做声,王祥知道了之后,便跑到河边,望着厚厚的冰面,他解开了自己的衣服趴在上面,想要用体温把冰融化,这就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卧冰求鲤”的故事,能不能用体温融化冰,冰没了又如何才能抓到鱼这些逻辑上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如此专诚而纯正的孝心就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后来继母去世,王祥内心十分悲痛,甚至一病不起,以致于只能扶住拐杖才能勉强站起。彼时的王祥已经年近六十,他的至孝打动了当时的徐州刺史,刺史下达公文让他做官,王祥屡次推脱不接受,后来还是弟弟劝说,他才去就任。司马炎继位时,王祥已经是朝廷中非常有威望和资历的重臣了,因为年老疲倦,多次请求告老还乡陪伴家人,但司马炎不许。
公元268年,王祥病重,豁达的他还写信开慰家人说,人有生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他已经八十五岁了,死掉也没有什么遗憾,节俭的他还告诫后人下葬时不要陪葬品,也不要过于华贵的衣服,就把平时的旧衣服洗一洗放进去就行了……他的儿子都遵从了他的指示,所以在同年王祥去世时,前来祭奠的大都是朝堂中的同事和至交好友,无一亲人在场,可以说是十分的清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