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高州的冯冼氏故里之争
众所周知,南朝、隋、唐时代的冼夫人和冯氏家族是粤西地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家族,然而年代久远,历史记载不明晰,造成了今日电白和高州对他们的籍贯的诸多争议,并不为我们所乐见。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来进行这种争论,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充满地方狭隘主义思想的、断然肯定的方式来下结论,否则争拗难以停止,谁也无法说服谁。
有关冼夫人及冯氏家族的论著及论文论文很多,有关的主要著作有:郑显国《碧海浮山》、张均昭《冼夫人史略》、高州冼夫人研究会《缅茄树》、冼夫人文化研讨会筹备组《冼夫人魂》、陈雄《冼夫人在海南》、卢方园和叶春生《岭南圣母的文化与信仰——冼夫人与高州》、《茂名文史》第四辑、《电白县志》1997年版等。还有很多论文散布于各种报章杂志之中,不少是电白和高州各执一词的争议文章,我不再给予列举。
冯冼氏之争主要来说是籍贯之争,我想这是缘于: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出生在哪里、祖籍在哪里,对于某地方来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何况这又与地方文化、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谁也不能轻易置之不理。历史记载的模糊性以及不真切性又加深了这种争论。
粤西地区冼夫人文化及冯氏文化之盛莫过于高州,这是高州人的骄傲。历史上高州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了高州人的中心观念和浓厚的历史优越感。然而这种情感置之于有关冯冼的争议当中,使之充满了感性的因素。而电白今时今日,主要为闽南移民和客家移民的居住地,他们是唐朝冯冼氏辉煌的余烬后的进来者,并非是冯冼氏的俚越部族汉化后裔广府民系的直系,而地域的历史的观念促使他们率直地执起这种争论。两个地域的争论亦并非无所放矢,但有些争议各执一词,漏洞百出。
我是高州人,情感上肯定是倾向于自己的家乡。但是在理性上,却宁愿做一个中肯的讲道理的论述者。所以,我对两个地域的争论做一个分辨。
在电白、高州的冯冼氏争论中,电白县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郑显国、陈祖辉等学者,他们的观点认为冼夫人的家乡及其墓地在电白县电城镇丁村、山兜,山兜的冼夫人墓地 2003年列为广东省历史保护单位,官方所确认的结果应该说具有权威性,至于丁村是否为冼夫人的家乡,则多有省、府、县志记载,仍可以加以考察、探讨和研究。高州市主要的代表人物为张均昭、莫仑、苏汉材等学者,他们认为冼夫人是今日高州市长坡镇俚洞村人,墓地则在长坡,但是这种观点较为苍白,也没有官方的承认。冼氏后裔在高州分布较多较广,族谱记载对高州较为有利,但是族谱难以完全足以采信,不可作为充分的证据。史志对冼夫人籍贯的记载是不明确的,特别是冯冼家族所在的南朝、隋、唐史志,从而造成了到明清时代高州(茂名县)和电白县的县志已经对冼夫人有所争议。我认为,多个学者的论述并没有深入到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单纯从历史资料的表面,难以有更多的收获。而没有深入到文化、人类学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争执就不再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高州对此显然有意气用事的成份,对冼夫人现时较为客观的结论难以接受。而我目前最为赞同的是高州周忠泰的论文《冼氏初探》和《晏公庙考》等文章,以及香港高州籍学者林天蔚的《隋谯国夫人事迹质疑及其向化与影响》等的文章,这些文章较为客观地应用了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我们应该采取这个方式继续进行有关冼夫人的研究。
冯氏家族的研究情况则相反,电白从明代的史志到现代的学者,一直在系统地臆造冯氏家族的祖籍地,他们甚至串改历史地理,强辞夺理,无中生有,亦为学术界所不以为然。在此有我的网站文章《古良德霞洞堡辩误》一文给以辩驳。另一方面,高州却缺乏对冯氏家族的深入调查研究,对南朝、隋、唐冯盎等冯氏族人所载“高州良德人”并没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来龙去脉并没有搞清楚,于是为电白学者有机可乘。历史的研究重在有证据,一切模糊、模棱两可的东西,就有为人反击的缺口。
其实冯冼氏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地方,我们现在断然下最后的结论是为时尚早的。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采用文化科学、人类科学、社会科学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从而梳理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所以我就冯冼氏的许多不明确的部分问题列举出来,让大家认真去思考、研究、解答。
(1)为何今日冼氏分布主要是在信宜、高州、吴川、化州的鉴江流域,而不是确认的冼夫人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