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石头上刻下虔诚与欲望,在爱情里却成了偏执狂

Hello,我是Vein。

想带你一起回到巴洛克的起点,那个张狂年代。

贝尼尼之于雕像,如同莎士比亚之于戏剧。”

如今的罗马,是一篇史诗。诗中每个字眼都由风雨洗礼,偶然一瞥,便是跨越千百年的雄壮与深沉。

稍显肃穆的罗马城

而在17世纪,有人将罗马比作大剧院,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剧院上演了一出大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他”是谁?

 

 年轻的殉道者  

16世纪末的一个冬日,轻快的小调在那不勒斯街头跳跃。阳光透过玻璃随意照射进一户人家,窗内稚童小小的手拿住画笔,认真在画布上填充着色彩。他的父亲站在身旁,时而严肃时而欣慰,偶尔指点他落笔的方向。

稚童渐渐长大。

男孩八岁时,父子俩来到当时西方世界的艺术中心,罗马。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站在教皇保罗五世的面前,这个小男孩毫不怯场,反倒狡黠地迅速画出了一幅圣保罗的肖像。教皇被这尚且青涩的笔触征服,甚至直言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下一个米开朗基罗”。他任命未来的继任者马菲奥·巴贝里尼枢机主教为男孩的监护人与老师,要求这个男孩立即接受正式的艺术教育。

男孩的父亲是风格主义雕塑家,但作品无人问津

这不是男孩画的第一幅宗教肖像,却是改变他命运的一幅

男孩后来为巴贝里尼枢机所雕刻的半胸像,二人相差二十多岁,但亦师亦友

小男孩——乔瓦尼·洛伦佐·贝尼尼——此时正新奇地打量着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再造罗马。

天才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离群索居的,然而年少的贝尼尼却像一个小甜饼,除了因才华而受到无数赞誉,他开朗灿烂的笑容也让身边的人忍不住亲近

不久之后,贝尼尼的名字会响彻整个罗马/贝尼尼自画像/1623年

贝尼尼在罗马渐渐长大,他开始试着用雕塑表达自己无穷的灵感与向往。

15岁,贝尼尼悄悄点燃蜡烛,用火苗舔舐自己的腿。灼热的刺痛让他难以忍受,他却看向镜子,观察着自己青涩的脸上痛苦的表情——他想,这才是圣洛伦佐曾经体会过的挣扎。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派的圣洛伦佐因信仰得罪了当权者,被施以极为残酷的炙刑。与一般火刑不同的是,被施刑者要被小火炙烤,在清醒中接受死亡/贝尼尼15岁雕塑作品《殉难的圣洛伦佐》/1615/Contini Bonacossi Collection

情绪脱离出肉体,附予冰凉的大理石。雕塑似乎成为了真正的肉体凡胎,每一寸肌理都蕴含着充沛的力量。殉道者表情却平和自然,见不到丝毫痛楚,仿佛对火焰的灼热无知无觉。为信仰而沉沦,本就是一件愉快的事。

烈火在身下灼烧,圣洛伦佐却笑着对施刑者说,这一面烤熟了,翻个面吧

年轻的贝尼尼在石上雕刻着烈火,他的灵魂已飞向那个虔诚的年代,人人心怀信仰,为之生为之死。这一刻,他突然懂得了殉道者的追求。

 

 以罗马为画布  

时光飞逝,青年贝尼尼已熟悉罗马城的一切,且幸运地受到了枢机主教博格塞的赏识。触摸着这位知名艺术收藏家的诸多宝藏,贝尼尼被更多样的艺术风格吸引,尤其是庞大而深刻的神话题材。他为博格塞创作了众多雕塑,例如令人惊叹的《普鲁托和普洛塞庇娜》、《阿波罗和达芙妮》,以及最为著名的雕像:《大卫》。

-普鲁托和普洛塞庇娜-

The Rape of Perserprina/贝尼尼/1622/博格塞美术馆

与贝尼尼众多早期作品相同,这尊雕像为博格塞委托制作。普鲁托(即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诱拐谷物女神的女儿普洛塞庇娜为他的妻子,贝尼尼刻画了二人情绪爆发的一刻:普鲁托将普洛塞庇娜抬至半空,少女惊恐地反抗着。

冥王的手指狠狠抓着少女的腰肢与大腿,以致青筋凸显,人们似乎能幻想肌肤的触感,一定是柔软且充满弹性的

冥王每一寸肌肉都爆发着惊人的力量,双手紧紧钳制着少女的躯体。普洛塞庇娜流下绝望的泪水,左手极力反抗这位残暴者的靠近,以至冥王的脸部五官扭曲。贵为神明的冥王,却在贝尼尼的塑造下,呈现出一种赤裸的欲望。肉体的碰撞、汗液的交融,在不通风情的石块上生出花来。

冥王此时只是一个忠于本性的男人,掠夺着他想要的少女。两具肉体相互碰撞,迸发出强烈的激情

少女脸庞上挂着即将滑落的泪

-大卫-

贝尼尼此时雕刻的《大卫》还不是完全的巴洛克风格,仍能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子/David/1624/博格塞美术馆

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已深入人心,但贝尼尼刻刀下的大卫与其截然不同。贝尼尼的大卫在运动、在酝酿,等待着爆发的一刻。手臂、大腿的紧绷令人莫名感到紧张与热血沸腾。

雕塑似乎正欲离开底座,跃向虚无

他紧抿双唇,眉头皱起,随时准备着将石块射向敌人。据说贝尼尼为更好地刻画大卫的面部表情,常常对着镜子观察自己,以至其后大卫的五官有了贝尼尼自己的影子。

站在贝尼尼的《大卫》前,或许会将自己代入为大卫的敌人,下一刻就将被他手中的武器射中

-阿波罗与达芙妮-

Apollo and Daphne/1625/博格塞美术馆

《大卫》完成后,贝尼尼重新投入《阿波罗与达芙妮》的雕刻中。它描述了神话中最为戏剧性的一幕:因阿波罗的私欲,达芙妮正在变成一颗月桂树,腿部开始长满树皮,树叶和树枝从她的指尖长出。

这尊雕塑如同遭遇了时间冻结的魔法,动态画面一瞬间静止,人们似乎闯入了阿波罗与达芙妮的对峙,甚至还能听见枝桠抽出的细微声响

二人五官精致非常,然而神情凝固,充满紧张感

达芙妮的发丝纤毫毕现

在这组群雕中,贝尼尼充分发挥了他戏剧性的表达手法,两个处于激烈运动中的人体在追逐、奔跑,却以一种轻盈的姿态沿着动线上升。无需任何支撑,人体自由而热烈地展开,将巴洛克艺术中的运动与热情淋漓展现。

达芙妮展现出了独特的湿润与柔嫩,躯体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因雕塑太过独特,为了传达正确的基督教思想,底座上刻有巴贝里尼枢机创作的格言:“那些热爱逃避追求享乐的人,最终手里只有树叶与苦果。”

贝尼尼再次施以魔法,传统雕塑需要在最佳角度观看的特质被打破。只有绕着《阿婆罗与达芙妮》走一圈,人们才能看清它的所有内容。你停在某处,达芙妮的身体被阿波罗遮住,只见树影;再稍稍走动几步,达芙妮的美妙胴体才能完全显露在眼前——如同一出于大理石上放映的剧目。

《阿波罗与达芙妮》令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喝彩与追捧

17世纪,没有任何雕塑家或建筑家能与贝尼尼相提并论。   

——霍华德·希伯德

天赋与热情将贝尼尼送至艺术金字塔的尖端,请求贝尼尼作品的信笺纷至沓来。除了雕塑外,贝尼尼的绘画、剧作、曲目、漫画也传遍罗马的大街小巷。从这一刻起,罗马城成为了贝尼尼的画布,任他肆意雕琢。

1624年,贝尼尼受巴贝里尼枢机,即乌尔班八世委托在圣彼得大教堂建造了青铜华盖。华盖位于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形穹顶之下,圣彼得墓之上,具有独特且神圣意义

浓烈的色彩、人为制造的光线,使华盖更具立体的、戏剧性的效果,这也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色

华盖在贝尼尼26岁时开始设计动工,直到35岁才真正建成,可以说他将大半青春倾注于此。相应的,也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赞誉与奖赏

你有幸生在教皇巴贝里尼的时代;但更幸运的是,教皇生在贝尼尼的时代。   

——巴贝里尼

圣彼得宫广场的立柱树立起威严,喷泉点缀着每个角落,带着巴洛克式的激情冲撞入罗马人的生活。这一切火花,皆由贝尼尼点燃。

1629年后,贝尼尼实际上已经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总设计师、雕刻家兼建筑总管。圣彼得大教堂外的立柱即由他设计

贝尼尼与他的父亲共同建造完成的破船喷泉

于17世纪中叶完成的四河喷泉与方尖碑,是所有到达罗马的人一定要拜访的地方。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普拉塔河,拟人化地盘踞在方尖碑底部,威严肃穆

 

 暴雨将至  

在这段忙碌而平静的日子中,贝尼尼始终是独身一人。新教皇乌尔班八世常常与他促膝长谈至半夜,苦口婆心劝他早日找一位妻子照顾他,这样才能更专注于艺术创作。他是骄傲且虔诚的:“我没有时间也不需要妻子,雕塑就是我唯一的孩子。”

贝尼尼是真正的美男子,且极其自律,滴酒不沾。甚至有传闻他走在街上,只要注视一样东西,就有人为他双手捧上

1636年,当贝尼尼助手的妻子康斯坦萨踏进工作室的那一刻,这句话成为戏言。贝尼尼与助理的妻子康斯坦萨展开了一场炽热的婚外恋情,不伦的情感甚至点燃了他更多的激情。他为她雕刻了一尊半身像,罗衫半褪,嘴唇微张,似有万千絮语正待吐露。

他将这个女人视为缪斯,为她创作、为她燃烧。与贝尼尼所作的宗教半胸像截然不同,他为康斯坦萨创作的雕像饱含情欲的影子。贝尼尼对表现爱欲的把握永远恰到好处

风情万种的康斯坦萨

康斯坦萨是热烈生动的,也是自由的,但正是这种自由将他们推至悬崖。1640年,康斯坦萨与贝尼尼弟弟路易吉暗中交往的传闻在城中甚嚣尘上,当一切被证实,贝尼尼的怒火引爆了一切。他用铁锹敲断了弟弟的两根肋骨,并让仆人将康斯坦萨的脸彻底毁容。创造美丽的贝尼尼,亲手打破了这场绮丽的激情戏。

这段不伦的恋情结局是惨烈的:康斯坦萨因通奸罪被监禁,路易吉被流放至博洛尼亚。而贝尼尼被教皇赦免,仅被处以3000元的罚款

或许是命运既定的路程,在他的情感生活波澜陡生的一刻,他的职业生涯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这次出现纰漏的,是与众多艺术家休戚相关的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广场前的立柱也由贝尼尼设计

1637年,春风得意的贝尼尼接受乌尔班八世的委任,在圣彼得教堂正面建造钟楼。原本的设计以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顶为中心,将钟楼刻意设计得十分低矮。然而贝尼尼何其自负:“我的钟楼怎能比你的圆顶矮?”

在原本的钟楼设计中,钟楼比圆顶要矮上许多。然而贝尼尼设计的钟楼约有三层楼高,比原本的设计高出70公尺

五年后,一意孤行的贝尼尼欣喜地看着他设计的钟楼拔地而起。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钟楼上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裂缝,旋即被拆毁。这对于骄傲的贝尼尼而言无疑是个难以忍受的耻辱,当初那个惊才绝艳的艺术家卧倒在床,不肯进食,几近饿死。

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

越是惊才绝艳的人,越不能接受“失败”二字,这甚至是贝尼尼几十年生命中首次遭遇到这样大的挫折,也使他短暂地“失宠”于教廷

 刻下欲望的火花  

“少年天才、晚年凄凉”并不是属于贝尼尼的故事,相反,贝尼尼就像拥有主角光环,总能绝处逢生。很快,奇迹降临——1647年,红衣主教Federico Cornaro委任贝尼尼为圣·特蕾莎创作一幅雕塑作品,放在维多利亚圣母堂中。

被诸多人认为是17世纪最高成就的雕塑《圣特蕾莎的狂喜》由此诞生。

特雷莎是16世纪时西班牙的一个修女。因少年时患了癫痫,就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病发时,她的脑海中幻觉丛生,据说能看到种种奇迹/圣特雷莎的狂喜/1647-1652

我的左边,天使以人形出现……他手中是一把金色的长矛,在金尖末端,我似乎看到了火焰。他似乎就用这把长矛刺穿了我的心、我的内脏……剧烈的疼痛使我发出呻吟,但这强烈的痛感竟让我感到甜蜜,以至于不想让他停止,灵魂只能被上帝占据。   

——圣特雷莎自传

圣特雷莎梦中的画面被贝尼尼带到了人间:修女头向后仰,眼睑半闭,嘴巴微微张开,似在狂喜中呻吟。虔诚的修道者身披象征着贞洁的长袍,衣袖翻飞,双足赤裸,欲望与沉醉在她脸部交错。没有人敢如此大胆地将对上帝的欲望带到人世间,贝尼尼做到了。

身下浮云流动,虔诚的信仰与真实的欲望在这座雕塑上融合。这件作品是巴洛克雕塑教科书级的范例,它的轻盈与梦幻让人忽略了这是一尊石头制成的雕像,只能凝视着圣特雷莎的狂喜与迷幻,与她一同徜徉在幻想中

教堂隐秘处新增了一扇窗,光安静地透过窗,被金属条折射在雕塑上,宛如圣灵降世。以宗教外衣掩盖,贝尼尼在大理石上凿下了爱欲痴迷。

耶稣在特蕾莎的幻觉中对她说:“如果我没有创造天堂,我会为你创造独属于你的天堂。”

这尊雕像的成功令贝尼尼重回几年前意气风发的模样,他继续接受教皇和皇室的委托,赢得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友谊,甚至连国王路易十四都曾邀请他到法国提交凡尔赛宫的设计。

当年的法国报纸曾报道,1665年贝尼尼抵达法国时,万人空巷,人们自发站在街道两侧只为一睹他的风采,这尊雕塑为太阳王路易十四/贝尼尼/凡尔赛宫

当罗马城变换了一副模样时,贝尼尼也已头发花白。年轻时的疯狂与锐意被时间安抚,他平静地接受死亡的追逐。最后两年光阴,他因中风右臂瘫痪,仍旧用左手雕刻着属于他的“死亡雕塑”。他为雕塑而生,自然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写上句点。

贝尼尼生命中最后一幅雕像作品。救世主眼神平静,怜悯而宽容,贝尼尼最终在宗教中找到了平静。雕塑死后遗赠于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救世主半身像/1680/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

再刻下一笔,贝尼尼的救世主就诞生于世间。他想,荣誉、金钱、才气……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他此一生应有尽有。他将巴洛克带入殿堂,将罗马城当作画布,他是万人中心,在喧嚣与欲望中踽踽独行。

被祝福的灵魂/贝尼尼/1619年

堕落的灵魂/贝尼尼/1619年,贝尼尼太懂情绪,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世人的愤怒、绝望、痴迷。他是巴洛克雕塑第一人,也是17世纪最为惊艳绝伦的人物,只因他尊重神明的崇高,也触摸人性的诡谲

1680年,贝尼尼81岁。独属于他的宁静,马上就要到来。

后人问:“巴洛克是什么?

有人说,它是堕落与瓦解,是奢华与激情。一切不再内敛,是张扬而戏剧化的冲撞。贝尼尼在大理石块上凿下一笔,将爱欲与虔诚写进雕塑的眼睛,告诉世人,他就是巴洛克。

小编 | Vein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