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历史 戚山寺的前身就是戚夫人庙

 戚山寺的前身就是戚夫人庙

文 刘彦强

按照西汉初年的墓葬制度,皇室贵族的墓已普遍筑有坟丘。在坟丘之前,往往设祭祀用的祠堂。咸阳民间代代相传都说戚山寺是汉文帝为祭祀惨死的戚夫人所建。如果戚山就是指戚姬墓或戚夫人冢。那么在戚夫人墓旁建祭祀戚姬的祠堂(俗称戚夫人庙)也顺理成章。即使汉文帝没有下令为戚姬建祠祭祀,但作为临辕侯的戚姬的哥哥或兄弟戚触龙在诛灭诸吕之后,也会为戚姬建祠祭祀。戚山寺的前身为戚夫人庙,或者早在在戚山建立佛教庵或寺之前就有戚夫人庙,这应该肯定无疑。只是由汉文帝时期距今已经2000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王朝不断更替,战乱不断延续,戚夫人庙毁于战火变乱之中也属正常。后来佛教逐渐兴盛,戚夫人庙也就如很多古庙一样演变成为佛教寺院,或者在戚夫人庙旧址上建起佛教庵寺也属正常。而且戚山寺这一寺院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戚墓的庙,这也印证着其前身为戚夫人庙。文革时期农业学大寨,在戚山南缘平整土地时曾多次发现汉代筒瓦、瓦当残片,甚至方形流水管道,也可印证当年这里可能有较大规模建筑存在。

实际上,戚山寺这一名称出现的相当晚。咸阳县志录有一通《慈惠庵记碑》碑文,这《慈惠庵记碑》的慈惠庵就是今天的戚山寺。按照佛教的规定,庵为尼姑修行之所,一般不许和尚进入,所谓“尼姑居处本无郎”就是这个意思。依照碑石记载,新建慈惠庵是在 “清康熙廿四年岁次乙丑七月朔一日”,主持修建慈惠庵的是清顺治年间的佛教禅宗曹洞派门人中叅和尚,注意是和尚不是尼姑,和尚建尼姑的庵堂岂非咄咄怪事?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原来此地就有个慈惠庵。《慈惠庵记碑》碑文开首之“新建”二字,也可佐证在清顺治之前慈惠庵就已存在。至于何时改为和尚修行的戚山寺,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据。但当初是庵不是寺,是否与该庙祭祀的是女性神祗有关?如果是女性神祗,那么她是谁?

乱草丛中的慈惠庵记碑

此外,《慈惠庵记碑》碑文记有:“慈惠庵者,卜郢原(应为毕郢原)之戚家沟废城之址而建焉者也。”这里的“废城”是指什么?碑文未说。但戚山寺旧址现在尚存一民国三十六年(即1948年)十二月一日所立碑石一座,碑名为《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碑文首行到第二行有这样的说明:“XXXXX者,乃西汉高皇时戚氏旧居之处也。”(“X”代表因墓碑损毁看不清楚的字)

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

部分《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右侧有“乃西漢髙皇時戚氏舊宅……”

笔者判断,这个“西汉高皇时戚氏旧宅之处也”中的“旧宅”,当是《慈惠庵记碑》碑文的“旧城”。 “戚氏旧宅”只能有两种解读,一是汉高祖在位时戚姓人氏曾经居住的地方,二是高祖宠妃戚姬曾经居住的地方。联系“西汉高皇时”这个定语,如果是前者的含义,就应该判定是临辕侯的戚家而不是普通戚姓人家。考虑到我国古代直至民国时期对出嫁女性的称呼为“姓+氏”,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笔者分析,结合“戚山”这个名称,所谓的“旧宅”应该就是祭祀戚姬的祠堂或庙宇,后人以讹传讹,说成是戚氏“旧宅”了。

《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立石时间晚于清道光十六年的《咸阳县志》和民国时期修撰的《新修咸阳县志》,但却不采用此二志说法,显然,立石人并不认可这二志,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戚夫人墓应在戚山之上。

还有一点也需注意,慈惠庵也罢,戚山寺也罢,在当地百姓意识中始终没有庵寺这种意识,言谈中都称其为戚山庙或戚家山庙。这种叫法也可能源自于祖上对戚夫人庙记忆的传递。

戚山寺最初并非佛教寺院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戚山寺庙会。戚山寺庙会的正日子为农历正月二十,故称为“正月二十庙会”。这正月二十是商周时期就已存在的节日,叫女娲补天补地节,属于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传统节日。依据上古传说,女娲在正月二十这一天冶炼五色石补天,以烧积芦灰补地(参考《淮南子·览冥训》)。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补天节就是纪念这位人文初祖的,与佛教无关。但戚山寺作为佛教寺院,其庙会却在与佛教不相干的补天节,为什么,合理的解释就是戚山寺或慈惠庵的前身不是佛教寺庵,其时已经成为习俗的庙会为后来的佛教寺庵所沿袭,遂成为后来戚山寺的庙会。

由以上事实推测,戚山寺的最早的前身应该是戚夫人庙。戚夫人庙与戚夫人墓同在坡刘村西的戚山上。

(0)

相关推荐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四​ 清泉村:清澈无比老龙泉

    老龙泉位于清泉鱼鳞山脚下,因泉水特别清,故居住在泉东的村庄叫清泉村.旧中国如遇干旱,百姓会在此祈雨,非常应验,且泉内常有龙吟之声,故世代谓之为老龙泉.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四 清泉村:清澈无比老龙泉 文/ ...

  • 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大帝的神话故事考(一)

    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大帝的 神话故事考 丁希勤 历史上的祠山大帝发源于今安徽的广德县,唐宋以来广泛流布于皖.苏.浙.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盖神之庙祀几遍江南".目前学术界对祠山大帝的 ...

  • 富乐山明.《东山桂香殿碑记》

                 上主峰东塔梁有一条林间小路处于山脊,往里一直延伸.上行百来步,看见有"挖山"的坑洞,右边一圆形碑顶露出来."可能是汉墓古碑?"我这样一 ...

  • 友好交往——憨山大师传【连载(33)】

    [崂山白云庵遗址] 第十二章:佛道之争 四.试论太清宫与观音庵的基址问题 在下没有到崂山实地考察,不过,即使去考察,世易时移,变化太大,现在也不可能考察清楚太清宫和观音庵的具体位置,只能凭借原有记载来 ...

  • 坡刘村史 历史 戚姬墓、庙建地分析

    戚姬墓.庙建地分析 一.六处戚姬墓.庙何处为真? 戚姬死后葬于何处,史书并未有明确记载.现存的戚姬墓.庙遗址很多,主要的罗列于后: 1.山东定陶戚姬墓与戚姬寺.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城东北十二华里,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一.唐代建村到满清灭亡 1.根据坡刘村现存历史文物以及人口增长规律考证,坡刘村建村应在中唐之前. 2.根据东户后人刘元勋父母合葬墓之墓志铭以及老辈人传说,毕郢原上南杜村人刘海偶过鲜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刘姓祖源分析

    坡刘村刘姓祖源分析    文  刘彦强 按照前面的实证分析,坡刘村刘姓祖先刘海公至少应该在公元700年即武则天圣历年间已经从南杜村迁徙到坡刘村.那么,刘海的祖先也即坡刘村刘姓祖源又是谁呢? 一.刘姓祖 ...

  • 坡刘村史 历史 刘姓祖源寻踪

    刘姓祖源寻踪                               文  刘彦强 山有根,水有源.山愈高,其根愈广:水愈远,其源愈多.作为中国古老的刘姓,有如长江黄河,从遥远的历史源头一路浩浩荡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建村不晚于中唐时期

    坡刘村建村不晚于中唐时期 坡刘村村名正式出现于地方志的是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农历辛未年)所修<咸阳县志>.县志记载,咸阳县东北乡东贺里下辖的村有:"杨阁村.坡吕村.年村 ...

  • 坡刘村史 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坡刘村建制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坡刘村建制沿革 1949年5月18日咸阳解放,建立了县级人民政权.6月1日开始区乡建设,共设立十一个区公所和一个区级市政府.到7月1日各区共建成四十八个乡政府,划全县476个自然村为14 ...

  • 坡刘村史 历史 先秦与两汉时期坡刘村所在地毕郢原归属变迁

    先秦与两汉时期坡刘村所在地毕郢原归属变迁 一.毕郢原之来历 坡刘村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街道办下辖的行政村,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之腹地,渭水之北,泾水之南的咸阳原上. 咸阳原是今人所称之地名,但古 ...

  • 坡刘村史 地理 坡刘村的戚山形胜

    坡刘村的戚山形胜 一.戚山沟 戚山为自然形成的咸阳原向二道原突出的最高点.戚山之巅有一极为特殊的沟,名戚山沟.此沟特殊的地方在于沟的四面好像人为挖下去的90度断崖,极像一个不很规则的巨大长方形地坑院,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