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冷最伤脾胃阳气

我们都知道古代传说中的女娲造人,吹了一口仙气,泥人就活了起来。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为什么一口“仙气”而不是多造一条胳膊,三条腿呢?其实这一口“仙气”就是可以使体内气血流动的阳气。

而气血津液的循环流动,脏腑的功能发挥,都要靠阳气发挥巨大的温煦推动作用。冰镇饮料恰恰就消耗抑制了这股阳气,使得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脏腑功能减弱,血管收缩不利、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死亡。

虽然说夏天酷热难当,但是热有热的道理。夏天我们为什么会感觉热?

第一,外界温度过高。天人相应,人体内脏腑的功能就活跃,基础代谢率高,产生的热量多了,体温自然就上来了。

第二,汗液、尿液、口腔、呼吸道粘液、虽然这些都是用来蒸发降温的,但是高温环境下体液流失过多,补充不足,就会导致阴虚烦热,也就热上加热。

那么喝几瓶冰镇饮料,能否解决问题呢?

实际上,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身体有一套完整有效的体温调节系统。根据四个季节的寒暑冷热,将我们的体温控制在相应的温度中。

但是呢,对于体温调节系统来说,夏季的防暑降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体内不仅要有效的促进汗腺分泌大量汗液,降低表面温度,更重要的是,在大量出汗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消化吸收平衡。

也就是说,体温调节不仅仅是出汗降温的效果,而是从出汗、降温→阴液亏虚 →口干渴 →刺激机体喝水补充 →加强胃肠吸收→ 加强血液运输……这样一个过程。

通常情况下,冰箱中冷藏的食物与饮料都要比人体胃内的温度低20℃-30℃。过量的饮食在进入到胃内以后,就会导致黏膜上的血管急剧收缩,甚至痉挛。

这是胃粘膜会出现缺血的情况,致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导致胃的消化能力、杀灭细菌能力、免疫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从中医角度来看,冷饮重伤了脾胃阳气,导致了脾的运化能力减弱。

其实即使不是冷水,人在很渴的情况下,一口气喝大量水下去,也会伤害脾阳。补充进来的水不但没有解渴,反而变成了水湿乘虚而入,于是腹胀、大便水泄,浑身困重。这种症状表面:脾胃阳气深深被水湿困缚,运化功能开始衰退了。

何况寒冷的水,根本无法转化为人体正常的津液,反而成就了大量的寒湿。这就如同冬天的时候,我们向花园的土地上泼了一盆水,这些水还没来得及渗透到土里,就已经结冰了。

大量冷饮进入人体,脾胃阳气受到损伤,无法运化这些水液。面对这种情况,身体通常会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比如加强血液运行,缓解胃部血管收缩,增加尿量,加强汗液排放。

很多人喝了冷饮之后困倦,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会出一身大汗,被子床单都湿了。这并不是阴虚内热导致的盗汗,而是心脏功能加强后,代偿处理的水湿。

长此以往,阳气逐渐被消耗,就慢慢成了阳虚体质,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大大减弱,最终导致喝冷饮之后代偿崩溃,不仅拯救不了脾胃被困缚的阳气,就连自己的阳气也被阴寒水饮困结而至猝死。当然也有人会出现休克,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病理程度减轻了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