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所见》今韵

诗《所见》今韵

一君木子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注释

 牧童:牧多义字:1.放养牲口:牧羊。畜牧。 2.古代官名:荆州牧。文中指放牛的孩子。

振:释义:1.摇动、挥动:振翅,振笔疾书。 2.振动:共振,谐振,振幅。 3.奋起;振作,振奋,振起精神来。 4.姓。振荡;回荡。文中是说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之意。

捕:捉之意。

鸣:叫之意。

立:即站立。

韵译

放牧的孩童骑着一头黄牛,

响亮的歌声在林间里回荡。

忽闻树上蝉鸣他想要捕捉,

停止唱歌静静地站在树旁。

作者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是乾嘉时期有代表性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一次,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于是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