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炒完菜千万别做这件事,竟然会致癌!99%的人都不知道
◆ ◆ ◆
有话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我们的认知里,一个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厨房是温馨美好的象征,一个家,厨房不冷清,幸福,也就不遥远。
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其实厨房也是“两面派”,它温暖的外衣下常常“暗藏杀机”。
我有个姑姑,前阵子突然觉得胸闷,呼吸困难,去医院一查,竟然是哮喘。
我们家没有哮喘病史,而姑姑做了几十年家庭主妇,从没接触过易发哮喘的工作环境,哮喘是怎么来的呢?
在医生的询问下,姑姑才明白,她患哮喘的最大可能来自厨房。
姑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临炒菜才打开油烟机,炒完菜马上关掉,她的本意是为了省电,可这样做往往致使厨房“烟雾弥漫”,久而久之,损害了她的呼吸道,最后竟发展成哮喘。
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会对身体带来极大影响,姑姑罹患哮喘已经很不幸了,但还有人因为烹饪习惯不妥患上更严重的病,甚至是癌症,“厨房安全”由不得人不在意。
民以食为天,食以健康安全为先,想要好好享受美好的人间烟火,有些“坑”一定要避开,有些“秘诀”一定要掌握。
关于烹饪,
有哪些“坑”我们容易掉进去?
1.炒完菜立马关油烟机
就像姑姑那样,很多人炒完菜立马关油烟机,为什么这样做危害大呢?
因为残留的油烟还在“作祟”。
油烟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笨并芘......一旦吸入身体就会带来危害,轻则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炎,重则埋下癌症隐患。
且已有研究显示,长时间接触油烟机会使患癌风险增加2~3倍。
因此,请不要在炒完菜后立马关掉油烟机,让它继续工作3~5分钟,彻底吸走有害气体。
2.炒菜不刷锅
有时候,炒完一道菜后,有些人看着锅里比较干净,而且还剩余一些油,或许是不想浪费,或许是懒,接着就炒第二道菜。
其实,看似干净的锅上,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再次高温加热时,极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而且不刷锅就炒菜,之前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所以,为了健康千万别嫌麻烦,刷一次锅就是在为健康加一层防护膜。
3.油锅烧得过旺
炒菜时,先将油烧至冒烟的状态,然后再将姜蒜倒入锅中,瞬间,被高温包裹的姜蒜爆出满屋的香味——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身在其中是不是很享受?
过程的确很爽,但危险不可小觑。
现在市面上的食用油大多都经过了精炼加工,烟点早已升高,如果油冒烟了说明锅中温度已达到200摄氏度以上,此时下菜,不仅容易流失营养价值,还容易致使蛋白质和脂肪发生变性,产生致癌物质。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膳食研究报告中指出: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越多,致癌率则更高。
所以,烹饪时最好是“热锅凉油”,不仅能保住营养,还能减少致癌物的产生。
4.先切菜后洗菜
有些人觉得,反正是洗菜切菜,先洗后切和先切后洗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别可大啦。
我们吃菜是为了摄取营养,那么把菜洗好——切菜——下锅这个顺序更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如果先把菜切好再洗,会使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溶于水。并且,在冲洗中,泥垢和农药残留也容易从切面渗入食物,危害我们的健康。
因此,最好的方式还是先洗后切。
5.绿叶蔬菜加醋炒
醋是一种好东西,因为它,很多食物都变得更有滋味,不过让它和青菜配对却实属“乱点鸳鸯”。
醋遇到蔬菜,会分解菜叶中的叶绿素和镁元素,菜色就会变黄,营养价值也大为降低。
这样做出来的菜,既不抓眼,也不抓胃。
其实炒青菜讲究5个秘诀:
适量的油;油温不要太高;不放醋;下锅前焯水;出锅时放盐。
这样做出来的菜,颜色鲜嫩,色泽发亮,口感清脆,还保留了营养。
掌握这些技巧,吃得健康安心
1.小小保鲜膜,大大的学问
小小的保鲜膜也大有文章?
是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说: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在推荐使用的条件下和食品接触时,迁移到食品中的任何物质水平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和食物亲密接触的保鲜膜自然不能马虎。
目前,市面上的保鲜膜主要是4种:
第一种,聚乙烯(PE)保鲜膜,一般长这样,大大的“PE”两个字母代表了它的身份;
第二种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同上,它的成分表里会有“PVC”字样;
第三种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包装或成分表里会印有“PVDC”字样;
第四种聚甲基戊烯(PMP)保鲜膜,它的身上也少不了“PMP”的印记;
其中,PVDC保鲜膜和PMP保鲜膜更为优越,堪称保鲜膜家族的“白富美”“高富帅”。
它们稳定性好,适用温度广,不怕油脂,更加安全,当然,也贵一点。
超市里最常见的是PE保鲜膜,虽在性能上比不上PVDC保鲜膜和PMP保鲜膜,却也没什么大问题。
而PVC保鲜膜就要慎用了,它含增塑剂,不适合保存含油类食物,因为增塑剂在加热或接触油脂后,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2.反复用油不可取
很多人都有反复用油的习惯,用过的油,又拿来再次煎炸或者炒菜,这种习惯很不好。
要知道,食用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甘油三酯,而甘油三酯水解后就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高温之下,油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破坏不说,还伴随着脂肪酸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油“变异”,生成许多有毒物质。
致癌物丙烯醛也在其中。
也就是说,我们每多用一次,有害物质就增加一些,健康风险就提升几分。
3.调料入锅讲顺序
中式料理少不了的就是各种调料,我们刚开始学做饭时觉得,调料嘛,只要一股脑往锅里放就行了,可用了那么多调料,味道还是“惨不忍睹”。
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些大神的分享才知道,调料下锅的顺序也很有讲究。
如,酱油在锅里长时间炒煮会失去鲜味,所以在菜出锅前放最好;
如放盐,炒菜的话,在菜将熟时放,可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流逝,炒肉时,为了使肉鲜嫩,也要在肉八分熟时放盐;
如,放味精,味精在高温中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失去鲜味,还有毒性,所以它也应该在起锅时放......
你看,每一种调料,都有最佳出场顺序,只有不断尝试研究,才能使它找到自己的出场时间,满足我们的味蕾。
4.热水煮饭味更香
是冷水煮饭好,还是热水煮饭好呢?
我问了一圈身边人,大部分人都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当然是冷水了,谁家用热水煮饭哪。
但事实却是,热水煮饭比冷水煮饭好。
营养学研究显示:我们常吃的谷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这些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是我们机体中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人缺乏B族维生素,容易患上脚气病、口角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但B族维生素很是“娇弱”,不耐高温,蒸煮时间越长,B族维生素损失就越多,所以,冷水煮出来的饭和热水煮出来的饭营养度相差较大。
如果想多多地“攫取”米饭中的营养,当然用热水煮饭更好啦。
5.备足砧板抗细菌
很多家庭都习惯只备一块砧板,不管是生食还是熟食,是菜还是肉,都在上面切割。
殊不知,这样做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切割生食后,砧板上往往会留下细菌,甚至有的生食上还附着有寄生虫卵,如果之后接着切割熟食,细菌虫卵就会以砧板为媒介,沾污熟食。
即便你在切割前用开水给砧板菜刀消毒,也不一定能杀死所有细菌。
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2~3块砧板,把生、熟、肉、菜给区分开。
以上,供大家参考。
维吉尼亚·伍尔夫曾说: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
的确,食事,不是小事。
往简单了说,这是我们对基本需求的满足,往深刻了说,也是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吃得健康安心,才能活得快乐舒心。
愿我们都能认真对待烹饪,好好做饭,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