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落下 红尘未了——读《天幕红尘》随记

先说明,我可不是在卖书做广告——有感而已。

说来我都不信,读《天幕红尘》,最后两章我竟然是流着泪读的,这里有直戳心灵的东西,我觉出了痛,为文中的人物而痛。

这本书吸引我,源自《遥远的救世主》,一个作者,一个系列,连小说人设都相仿,人物的精神内核也较雷同,不过这不妨碍被打动。

我觉得,这种情形类似于网络上出现的某类模式化题材小说,只是高级一些。

作者显然是找准了人情感的七寸,发掘出了某种直击灵魂的“密码”,犹如《亮剑》切准了两点:一是英雄照样有棱有角,照样有缺陷有争议有瑕疵,但是一定瑕不掩瑜;二是不怕死敢亮剑的精神……

《天幕》背景宏大,现代感强,除了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外,政治元素成为一大特色。普通人里的马列高人叶子农的”见路不走“理念如禅偈般引发众人追捧、解读和觊觎……最后,他拒绝美媒的诱惑,倒在极右势力的枪下……

这本书吸引我的,一是这个“见路不走”的现实应用。二是准英雄的人设和催人泪下的暖人情感。对了,还有个现实意义:西方世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致操作……那是九十年代的背景。

先说说此书的不足之处。

随便聊啊,一己之见。

比如戴梦岩的人设在文中就始终有股小丑的味道,为什么?这可是线索人物,从头贯到尾,笔墨不少,但我觉得这个人物有些苍白,或许是作者对明星不够了解,抑或是我对明星太过陌生,反正觉得别扭。她和叶子农的关系如同身处两个维度——这虽属于情节设定,但效果不好,她倒追叶子农就很奇怪,崇拜“见路不走”还是赌气任性?

还有,作者很喜欢把男主搞成大烟鬼、懒虫、邋遢男,比丁元英更甚,我觉得很偏狭,就像古龙笔下的大侠,非酗酒不是高手,这是文人笔法吗?不喜欢。

《儿女英雄传》里张小姐吸烟就怪怪的,应该是作者觉得这样能显出高贵来?挺丑的,但我理解,历史局限吗。还有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邓蒂斯多次吸食并炫耀大麻精的神奇,还要让女神海蒂躺着吸烟,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张爱玲笔下的七巧和长安……这应属于作者认识局限了,也理解。

但不喜欢,对这个邋遢的大烟鬼叶子农,我只好努力忽略他这个脏样子……没办法。

有思想的,现实中就一定要肮脏不堪吗?作者想营造一种巨大的落差吗?你可以深沉,可以更深,但不必非要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架势——不觉得让戴梦岩和方迪爱上这个男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拉郎配的别扭吗?

无论是叶子农还是丁元英,作者笔下的高人大都如此雷同,书中也明显夸大了他们的“高人”功力——属于用力过猛,这就近乎“妖”了。

还有,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书中的“见路不走”写得太神,有些离谱。

再聊聊成功处感人处,毕竟这还是主流,作品总归是立得住的。

首先是人物塑造,比如叶子农,我虽意见如上,但仍然觉得瑕不掩瑜塑造成功,还有九哥、方迪、老梁、美方媒体那几个人物:老板乔治、情报顾问奥布莱恩、频道编导布兰迪……都行,记得住。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方迪,如果放在生活中选择,那我一定要爱上方迪了。

这个人物的成长是可信的,很符合刚毕业女学生的设定——有抱负、有头脑,但知道自己还很稚嫩,所以非常羡慕看问题一针见血的智慧达人,并因此而生爱意——其实还是所求即需使然。

还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安排,我觉得令人信服,也很有用,就是从老九见到叶子农,受到震惊,然后回家抽闷烟,琢磨自家的面馆出路,到他厚着脸皮跑到红川磨叶子农,苦熬一个月后,终于盼来了叶子农关于“见路不走”的精辟解说……他悟出了手擀面的瓶颈,开始动手革自己的命,着手研究连锁经营模式……

这时候,精明干练又可靠稳妥的方迪洞悉了这一变化,也悟出了商机,于是动了小心思,十分得体地和九哥联手打造“久悟杠子面”——最初叫“九哥禅面”……

故事的结局就是连锁总店开业大吉,也在这个时候,叶子农出事了。

我觉得这个生意是叶子农理念的一个试用版,把“见路不走”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既属于创新,也算是叶子农灵魂的归宿吧。

(当然,作为读者也要心里有数,某种理念对某种经营有启发是可信的,但绝非观音念紧箍咒,哪会那么神。)

最后,方迪悄悄地买了墓地,算是给叶子农漂泊的魂灵找了个安息地。这些,我觉得都好,很安神,很动人。

我泪目之处此为一也。

再有,小说中的哲思是内核也是亮点。这也是豆豆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争论较大之处。不足前面说过,不再提了,只说说有启发之处吧。

其哲思的核心就是“见路不走”,这是“实事求是”的佛家说辞,就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就是: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

其实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见路不走就是提醒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这话很熟悉,似乎丁元英也说过)。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了说就是了悟得道的意思。毛主席、邓小平都是见路不走的,都是不拘经验教条该咋办就咋办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这个道理。

九哥曾问叶子农说,罗家明的悟性不低呀,他咋没用好,咋自杀了呢?子农说,因为他是要做高人的,一心要做高人,怎会在乎实事求是?

这些都还不错,有启发——当然,此类启发也因人而异。

这本小说值得一读的地方有几处,小结一下:

1、把这个见路不走写出了某种现实意义——只是,写神了;

2、九哥和方迪的连锁经营成功了,整个过程堪称一个活学活用的案例。

3、叶子农的人生如蝉,地下苦熬经年,地上亮相不久就翘了。他不入世,也无法属于哪个女人,实际上他成了思想的机器。作为书中人物,可以吸取些什么,但现实中……

4、领教了西方媒体的黑暗。

5、从九哥和方迪身上感受到温暖。

就这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