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充:我为给丞相立庙找了个理由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时做好防护工作呀。后人们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事迹颇为熟悉,但却未必关注他们的后辈。本篇就来聊聊向充。

向充是荆州襄阳宜城人他是向朗兄长之子,也是向宠之弟。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及了汉末时期的三国人物:庞德公、庞统、庞林、蔡瑁、马良、马谡、黄承彦、杨颙、杨仪、杨虑、向朗、向宠、向充、廖化、罗宪、李衡、张悌、董恢、胡宜、王昌、习珍。都是来自《襄阳记》的记载,还有些他们的后辈未列出。

向充历任射声校尉、尚书,他曾和来敏之子来忠等人一起为大将军姜维效力,来忠得到姜维看重被任命为参军,而向充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没留下什么记载。“射声校尉”是东汉北军五校之一,也是指此营士卒擅长射箭。

“子忠,亦博览经学,有敏风,与尚书向充等并能协赞大将军姜维。维善之,以为参军。”——《三国志·来敏传》

向充最出名的事迹发生在景耀六年(263年)。这一年他和步兵校尉习隆等人一起上书朝廷,建议为诸葛亮立庙。诸葛亮是在建兴十二年(234年)逝世的,他刚逝世就有人请求为其立庙,但是因为“礼秩”问题被拒绝了,汉代就没有为臣子立庙的,只有为君主立庙,功臣可以配飨太庙。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

即便刘禅在诸葛亮逝世后不再设丞相一职,他也没能为自己的相父立庙。在这30年间有很多百姓怀念诸葛亮,自发祭祀诸葛亮,就是苦于没有官方的祭祀场所,朝廷也从不禁止他们这种行为。所以向充、习隆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沔阳立庙,因为沔阳距离诸葛亮的墓地较近。

“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以时赐祭,凡其亲属、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王礼”——《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

虽然没有在京师为诸葛亮立庙,但其实这个方案同样于礼不合,但刘禅还是采纳了向充等人的建议,在景耀六年春为诸葛亮立庙,并要求百姓、官吏们不要再私祀了,都去指定场所祭祀。可见诸葛亮得民心如此,刘禅对其相父足够尊重。

向充再次出现就是咸熙元年(264年),这一年季汉已经亡于邓艾、钟会等人之手,卫瓘在成都获得了璧、玉印各一枚,上面的文字似乎是“成信”,并将其收藏于相国府。向充听闻此事后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正合司马炎兴旺之兆,第二年司马炎也确实完成了魏晋嬗代,而向充在咸熙元年就被任命为梓潼太守,此后再无记载。

“今中抚军名炎,而汉年极于炎兴,瑞出成都,而藏之於相国府,此殆天意也”——《襄阳记》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许汜:许汜: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许汜诗词:许汜:诗词中我的田舍还挺受欢迎

拒绝袁绍:汉末时期那些拒绝袁绍招揽的人物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