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要置身事外?

上周五的课没能按预期进行。

上课、起立、“老师好!”之后,突然爆出的全班齐呼吓了我好大一跳——

“富强!民主!文明!……!!”

我怔怔地看着孩子们,他们嚷完了,嬉皮笑脸看着我,乐得东倒西歪。

我忽然从心里涌起一个念头:这课没法就这么上下去。我不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我的问题像连珠炮:

你们刚才背的,这是什么?——答案脱口而出,很整齐。

其中中国最欠缺、亟待实现的是哪一条?——犹豫了一下才开始有回应,答案有相当大的分歧。

这里面哪一条和现在的你密切相关?——教室安静下来了,继而陷入争论,最后基本达成统一的呼声:“自由!我们最缺自由!”

我仍不放过,开始个别采访:

“高呼这24个字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蒙远博傻乎乎直接说:“没感受。”

戴楚佳聪明多了:“我的感受是一片茫然。”

我逗他们:“你看,其实俩人表达的意思也没有相差很多,但是后者的回答明显更具高级感,更能彰显文创班特色,是吧?”

孩子们放松下来,纷纷举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觉得喊这些毫无意义,就像是填鸭!”

“我觉得很尴尬,有点儿不好意思。”

“我觉得自豪!喊的时候想到我是中国人、深圳人,觉得很骄傲。”

……

我告诉孩子们:之所以在这个每节课课前的规定动作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花几分钟时间谈谈这件事,是因为你们高呼时的表情。

置身事外的表情。

如果你确定置身事外,那么你就浪费了这一分钟时间,而没有让它作用于你。而无论是愤怒还是迷茫,赞成或反对,都至少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感受,至少意味着这一分钟里,你仍是自己的主人。

我当然希望你思索:

为什么是这24个字被提取出来,作为“核心”?它们指向哪里?现代社会有哪些优势和弊端?人性当中有哪些绚烂和黑暗?一个国家应该为她的国民提供怎样的保障?一个公民应该怎样为自己的国家奉献?

但是,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想那么多,如果这只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么至少——作为文创班一员的你至少——

可以去揣测一下领读员班长大人的内心活动,可以去偷瞄一下睡神的面部表情,可以捕捉并比较各科老师的身体语言并由此推断一下他或她的个人意愿……

无论怎样,都比你放任自己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弃一分钟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谈到期中考试的作文,课堂又有了一个意外的转弯。

“老师你该去看看某某老师把我们的某某成绩弄成什么样子了。”

说这话的男孩子知道会被我“骂”,他是低着头说的;可声音并不低,可见是一句早就想说的话,他并不想假装自己没说过。而且他得到了为数不少的附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何况有些事情,就算调查了,我也不一定有发言权。但是我至少知道一件事——

你的成绩不是全由老师决定的。你本人绝不能置身事外。

成绩起伏可以是一时之失,东山再起也不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这种“受害者思维”,真会长长久久一次一次害死人。

我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希望你们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十三四岁的、有独立意志的、清朗、骄傲的少年。

这样的少年有分析事理的能力,也有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本领。

这样的少年知道一个显性的结果背后可能有复杂的隐性原因,更知道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别人并不是改写结果的最佳方案。

这样的少年遇到让自己失望的事情不会放任自己去失望,而是愿意谋求一条解决问题的路。

这样的少年和他们的老师一样,不会允许自己的脑海里出现这样的话——“某人把我推到某种境地”——正如我们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样。

亲爱的孩子们,我不是为任何成年人辩护(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甚至常常产生幻觉,以为成年人也是我的对立面呢)。我只是不希望你走我初二时候走过的弯路。

当初一时年轻漂亮又温柔、一笑两个小酒窝的英语孟老师换成初二人到中年、素面朝天、严格得近乎凶悍的张老师,我们全班的英语学习热情都陷入了低迷。她怎么不会笑?语法怎么这么琐碎无聊?

当我身边的学霸调整好自己,开始在英语学科当中自行觅得乐趣并寻求老师指导时,我由着自己溺在关于酒窝的回忆里。直到高一,男神级英语老师的到来,才拯救了我的英语和其实热爱英语的我。

男神现在还是男神,而且已经是特级教师。我也早就明白,学生不是傀儡不是人偶,恰恰是学习的主人,是最不能置身事外任由摆布的主体。

孩子们,你们是拥有自主尊严的、骄傲的“从业者”啊!

我多么希望当年的我已经懂得这个道理。在有足够影音资料和图书资源的我的初中二年级,其实,没有一个足够喜欢的英语老师,并不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十年后的今天,到了你们的初中二年级,也是一样的道理。

近期的网络热门事件当中,一个班的初中生在运动会上高呼口号:“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高兴!”当今社会,言论确实更趋于自由,但在我心里,这句话激起的是真挚的悲伤。

这句话调侃了谁?戏谑着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无理和软弱?怎么和我的孩子在课堂上说出的那句话那么相像?

亲爱的孩子们,你确定要放弃权力,置身事外,允许别人——无论他们是父母或老师——摧毁你的优势、决定你的兴趣、控制你的成绩高低、剥夺你本来可以拥有的成就感?

听起来很粗暴很恐怖对吧。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一旦你开始动摇,一旦你以为学习不是为你自己,不是你自己的事,接下来的一切毁坏和剥夺就会接踵而至。最后的最后,一个高自尊的学习者消失,一个怨天尤人的废柴顶替了他的位置。

所以,让我们重新捋一捋这件事——

首先,是我能+我想+我肯定要学好这门课。

然后,是我需要下列资源——家长的支持、老师的辅导、同伴的帮助……

接下来,分析自己期待的资源当中有什么缺憾——

家长资金不到位不能上课外班吗?能不能通过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和在校时间来解决?

老师的风格你很难接受吗?可以跟老师如实谈谈你的感受吗?老师也是不断进修的学习者,这一点上和你立场并没有不同。可以适当放宽自己的接受范围吗?增强适应性也是进入社会需要提前准备的一门课程呢。可以选取并使用网络或社会学习资源来作为辅助力量吗?条条大路通向罗马呀。

同伴给你造成困扰吗?可以选择志同道合者多相处,不用勉强自己和所有人都做好朋友的。是讨厌所有的同伴吗?……呃,这是另一个话题……

你会发现:确定了“首先”的那一点之后,剩下的一切,都是有办法的、可解的。孩子,我想陪着你,一起去把这个办法找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