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文:老屋的袅袅炊烟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傍晚,经过安徽地界的小山村,远处山坡边上有些白墙灰瓦的民房,其中有一户人家屋顶上出现了一缕缕白色烟雾,这户人家一定是在做夜饭,过一会儿劳作归来的家人就会围坐在方桌的长条板凳上,享受平凡人家平常好时光。

这样的景象温温暖心,念念不忘,也是曾无数次亲历的,那就是家乡黄泥老土屋上空飘浮的袅袅炊烟。岁月经年,时光冉冉,从未腿色,烟火气总是那么清晰浓烈,那么醇厚扑鼻,几十年来从乡村到市镇,从小城到都市,家乡似乎越来越远,有一种想抓住又抓不牢要滑脱的感觉。想想,那是一份牵挂,那是儿时的记忆,那是对家乡的眷恋,那里长眠着疼爱我的奶奶和父母,那里虽然认识的乡亲己经少了,但那片不肥沃甚至有些贫瘠的土地,曾经滋养了前人,又给我幼小的儿时提供了庇护所。

家是故乡好,人是故人亲。家乡老屋顶上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这个场景不时从心头掠过,如此坚毅地定格,如此持续而久长,几十年从未改变,从未散去。这些年来,从南到北,对稻草燃烧散发出来的味道,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与执着,每当经过小村庄时闻到稻草燃烧出的香火气,眼眶时时会变得湿润,心里叨叨唸唸,又看到了姆妈带着黑布围裙,在低矮黄泥土墙屋后边厨房的灶台前忙碌的情景,姐坐在土灶口前小凳子上,将干稻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不慌不忙地用大铁火钳夹着送进灶膛,灶膛里的稻草被大火燎着后,会烈烈作响,火光把姐的脸映得红通通的很好看,有时从灶膛口窜出的火苗会燎着姐长头发,姐会生气丢掉火钳跑掉,同时就会听到姆妈的骂声:“狗撕的,连个火都不会烧!”大铁锅里升腾的热气,总让我看不清姆妈的脸,幼小的我站在土灶旁,惦着脚尖总看不清锅里在煮着什么饭菜,只能闻到粗粮和粗菜的味道,大部分时候是水煮红苕(红薯),那个时候因家里孩子多,粮食总不够吃,每年都超支,每日只吃两餐,经常感到很饿。有时家里有些米,就一半红苕一半米,伢子们每人一大碗,我只喜欢吃白米饭,把红苕全倒给细姐,时至今日老姐都抱怨说当年欺负她,把不想吃的红苕硬塞给她。这是有原因的,当时粮食紧张,姆妈决不允许吃不完倒掉的,她一定会大骂:“狗嚼的,这样做会被雷打的!”当时伯(父亲)在外面做事,有次回来,发现我头和肚子特别大,怀疑得了病,于是驮着我去县城医院看看,医生摸摸头摸摸肚子,告诉伯:“这个伢是养营不良,不用看不用治,回去吃点好的就行了!”回去之前,伯到供销社买了几块发饼,我一口气啃了两大块,也是此后,我的外号叫“大头”。

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家伢子多,吃不饱是常事。由于我是家里小孙子,奶就特别疼爱。奶在隔壁大爹(大伯)家生活,大爹家细伢都长大了生活要好些,奶于是经常把自己的一碗米饭让给我吃,她却吃我碗里红苕,当时年幼无知,心里乐滋滋地吃独食,现在每每想起,愧疚不己。人在饥饿时,才懂得米饭的珍贵,奶当时己经八十多岁了,宁可苦自己也把最珍贵的白米饭留给小孙子,自己却吃粗粮。在我八岁那年,老奶八十六岁走了,对奶的愧疚就这么一直被牵挂着终身不能放下,这样的情今生难还呀!每次在奶的坟前“嘭澎”磕几个过硬的响头,表达对奶的不忘情怀。

长大懂事了,才知道“一米一饭来之不易,一情一生无以还之”。老家独山发水塘的黄泥老屋也物是人非,但心里依然总是望见家乡老屋顶上冒出的枭袅炊烟经久不散,时常在梦里听见姆妈在屋头“细伢唻!细伢唻!”的呼唤。

赵进文 2020年12月16日于动车上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赵进文,原籍湖北黄梅县独山镇陈大村发水塘,童年在发水塘度过,少年在小池长大。1968年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现居住南京,就职于一家央企三级子公司。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

  • 远去的老屋|夕阳西下,炊烟深处是我家

    人生最美不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炊烟深处是我家 故乡的炊烟,亲切,温暖,是一种缭绕不散的情结,缠绕在游子们内心深处. 而今,低矮的瓦房,袅袅的炊烟,渐渐淡化成为悠远的记忆. 那些 ...

  • 在山村,我没了故乡的愁

    冬日的后山岗上很静,也很冷,冷得连平日里清脆的鸟鸣声都听不到了.唯有风,呜咽着穿过那些光秃秃的栗树枝桠扑面而来. 地上的松针很厚,踏在上面软软的,薄薄的阳光下发出一层金黄色的光芒,我的心间似乎多了一丝 ...

  • 爱不容远行

    爱不容远行 每当季节转变的时候,每一个人,每一颗心,每一种行走,每一页潸然心动的文字,都会有一些难以掩饰的情绪无端地滋长. 那,应该是跌宕在指间.在心上.在眼眸深处的淡淡惆怅. 七月流萤,离姆妈的生日 ...

  • 故乡,父母不在了,也就没有了“乡愁”

    故乡,父母不在了,也就没有了“乡愁”

  • 陈方梁 | 老灶头

    老灶头 作者:陈方梁 家乡于我们这一代不仅是精神的家园,也是偶尔回归的落脚之所,但整修过几次的老屋依旧抵不住时光的侵蚀,已难以承载不断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家人聚集.几个兄弟商量后,在老屋后面原来养猪. ...

  • 沐兰之香第二期同题沙龙作品展示

    本期同题:袅袅炊烟里 下期同题:题图诗:断树之思(7月11日至7月17日晚6点) 同题要求: [1]题目自拟,但不得偏离主题,且立意优美,内容健康向上,不涉及政治或者敏感字眼. [2]同题诗不得少于8 ...

  • 朗诵:氤氲如旖旎的乡愁

    作者:金色芙蓉   朗诵:天高云淡  编辑:花生 ► 陈铎朗诵:余光中<乡愁四韵> ► 朗诵:碑林路人<我的乡愁> ► 赵忠祥朗诵:余光中<乡愁> 灵魂深处,总有那 ...

  • 赵进文:独山有棵 “月亮树”

    离开独山发水塘墩已四十余年了,家乡的那棵"月亮树"在我脑海里总是像幻灯片一样,一帧帧地反复播放,回想起来,那棵树和我总有几天几夜说不完的故事. 这棵心中的"月亮树&quo ...

  • 河南《袅袅炊烟里的故乡》文/孙磊||诵/沐兰

    袅袅炊烟里的故乡 文/孙磊||诵/沐兰 编辑:花开半夏 晨曦惊起鸟鸣 婉转的音节,在 翠林和青禾间萦绕 夜露未晞,在花叶间留连 囿于一生的情结 最爱故乡的七月 稻荷飘香,蛙鼓阵阵 蝉鸣随牧歌起伏 那村 ...

  • 杭州《袅袅炊烟的联想》文/蔓蔓||诵/花开半夏

    袅袅炊烟的联想 文/蔓蔓||诵/花开半夏 编辑:沐兰 现代诗歌文化传媒沫兰之香的最新一期同题诗主题"袅袅炊烟".题目自定,但要求不能脱离主题,收稿时间定在7月7日下午6时正,此次我 ...

  • 赵进喜精讲临床用药经验——葛根

    葛根有干葛.粉葛之分,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野葛根含大豆黄酮.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和β-谷甾醇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具有改善脑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以及改善学习记忆. ...

  • 赵兴文演唱的纳西语歌曲欣赏

    赵兴文(1944-1997),纳西族,丽江古城文明村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1961年初中毕业后在义尚小学任教.多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 ...

  • 都市那飘逝的袅袅“炊烟”(作者:聂世芳)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提起半导体收音机,那个年代给予我们有太多的回忆:收音机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 ...

  • 赵贤文:情绪与疾病对照表,建议收藏

    人生活在这个动态变化的世界当中,在体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些是不可改变的,而有些,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调整的.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课题,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更好的把握自 ...

  • 荐读|读经典 辩体质 跟赵进喜精读《伤寒论》

    <三阴三阳统百病: 赵进喜精讲伤寒论>> 赵进喜著 华龄出版社 2020年11月出版 <伤寒论>作为经典名著与方书之祖,对临床实践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半部伤寒 ...

  •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元·赵秉文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元代·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 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