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大堤的前生今世(黄梅篇)
黄广大堤的前生今世(黄梅篇)
曹锦军围炉
赞浩浩长江水,悠悠吴楚情。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观九江之北,有一长龙锁江,安保一方平安,此乃——黄广大堤也。
黄广大堤处洞庭、鄱阳两湖之间,上承川江,洞庭湖水系,汉江及举、倒、巴、浠、蕲等水系的涞水,下受鄱阳湖出流傍泄顶托,汛期洪水来得快,涨幅大,退水慢,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防汛形势严峻。堤建于明初,过去称官堤、皇堤,又叫沿江堤、外堤。现在叫长江干堤,主要是防御洪水,保障堤内百姓安居乐业。该堤上起武穴盘塘,下止黄梅段窑,全长87.34公里,其中,黄梅县境内长58.86公里。与江西九江隔江相望,与安徽同马大堤相连。共同保护着鄂皖两省黄梅、武穴、宿松、太湖、望江、怀宁、龙感湖等地。
黄广大堤黄梅段,最早叫康公堤,是明初,蕲春人康茂才司都水营田使职责,开始督修,形成雏形;《黄梅县志》记载:堤自广济界牌石入黄梅蔡山地段,经保赛口、凉亭口、丁家口、商家口、沙湾口(俗称五口堤),外为黄泥口塘,至新开地段为潘兴口,外为余家汇塘,因地势低,距江近,最险要。堤内有何家口月堤、解家口月堤帮护。至德化何家堡经蕲卫王家口入黄梅谢滩的马路口、再过蕲卫沈家口又入黄梅梅家口,再下为胡家口、杨家口、汪家口、金家口、刘左口、正港口、董家口(俗称七口堤)入宿松界。共滨长江百余里。”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江洪泛滥,江堤溃口数十处,黄梅知县桂生芝亲临救灾前线,重新堵口复堤,百姓称之为“桂公堤”时任朝廷兵科给事中的吴亮嗣在给皇帝的《论荆楚水灾疏》中描述了当时广济、黄梅堤防溃决的惨状。“广济、黄梅在荆楚下游,江身既高,百姓如在釜底,数百里赤子命所系惟一堤耳。彼时洪水骤泛,比如崩山倒海从天而下;百里之民聚集在一堤之上,比如群蚁失巢附一叶于冲风急浪之中。”
清顺治六年,黄梅乡官石镇国督建了段窑堤。考《方舆汇编》载:石公堤又叫断腰堤(即段窑),即桂公堤之尾也。一破则杨穴无寸土可以立锥……”
乾隆开始,黄梅长江干堤几建几决,先后修建了初公堤,封郭洲堤等。干堤外有蔡山团洲圩、新开老洲圩、小池滨江圩三大民圩。
自明永乐二年到1949年,黄梅长江干堤出现有记载的大水灾65次。1954年到2002年,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28次,特别是1998年,我县长江洪水位超历史,高达22.93米,经全县人民齐心协力,黄广大堤安然无恙。为了确保安全,1997年——2006年,黄广大堤进行了整险加固,小池口堤顶高24.75米。
如今的黄广大堤,不仅是一道防洪屏障,更是一道长江岸边靓丽的风景线。那宽阔的堤顶公路,拉近了乡镇与乡镇的亲情。那成片的防浪林,既有抗御洪水的泼辣,更有春秋优美的舞姿。当丝丝梅雨飘零江面时,青衫水墨,一眼已千年。
一册在手,游遍黄梅不用愁!
《穿越时空赏黄梅》,是黄梅本土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出的力作,是黄梅县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第一个结集成册的纯文学小辑。
本书共分梅香梅韵、梅风梅俗、梅友梅情三个小辑,收录文章104篇,合计15万字。作者有国家、省市级作家,文学博士,也有草根写手,内容涵盖了黄梅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风景名胜、风情民俗、特产美食、方言俚语、古村古道古遗址、乡情乡恋和乡愁……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