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螺丝墩里私情记 於老四和张二女说的悄悄话……
黄梅|螺丝墩里私情记
曹锦军
当我们摄影爱好者一行来到黄梅县大河镇天门村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这里就是经典黄梅戏《於老四和张二女》主人翁於老四的故里。
《於老四与张二女》,是一部根据清朝道光年间黄梅、广济青年男女於老四与张二女真实爱情故事改编的经典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戏里又叫《私情记》。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观看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过界岭》一折时,给与了高度评价。“我这个湖南人,对你们黄梅的这个戏,也有亲切感。艺术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要有民族特色、乡土气味……不能随便说什么‘色’,我说只要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
“家住四祖一天门下,我姓於号德春一字不差”。一天门是当时进入四祖寺的第一个小集,佛教人士把这里称为四祖寺的第一到“天门”。据《黄梅采茶戏志》记载:於老四是大河镇天门村螺丝墩人,约生于清朝嘉庆中期(1807年左右),在咸丰年间(1857年)逝世。张二女是和螺丝墩隔河相对的广济县龙腰张家湾人,比於老四小两三岁。於老四从小父母双亡,三个哥哥以及姐姐也先后夭折,是个孤儿,他在河对岸张家湾张杜氏家打长工的时候,和她家的张二女互相爱慕,并私定终身,但当时张二女已许配他人。两人无奈过界岭逃蕲春,生活了一段时间。最终,於老四被黄梅派人抓回并充军边塞,张二女则改嫁到广济县的蚂蚁河章大湾,一对美好的姻缘就这样活生生拆散了。
螺丝墩因墩中有巨石如螺丝而得名,又因是於老四故里而出名。於因无儿无女,最后是族人把他埋在村里的后山上。我们来到他墓前了解到,他的墓碑和他的墓不在一起,墓在路边的乱石中,墓碑则在路的另一边立着。听村里的人,每年清明的时候,都有很多青年男女或者黄梅戏爱好者来这里祭奠。
离於老四长眠的地方不到300米的地方,有一棵遮天蔽日的老树,据说,是当年於老四与张二女经常约会的地方,树依然在,而故事的男女主人翁却已长眠地下160多年。
张二女的老家就在广济龙腰山下的龙腰张家湾,这山远眺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大地,而中间也就是龙腰的地方,却好像被拦腰砍断一般。这里有个传说:当初皇帝听说黄梅四祖寺一带有龙脉,将会出天子,于是皇帝急派兵前来挖断山脉,兵卒白天挖断龙腰山的时候,晚上挖断处又自动合拢,如此往复多次,神鬼也累了,大声喊道“你白天有千人挖,我晚上有万人填,只怕桐桩钉四沿”,后来,官兵砍来桐梓树削成桩,在挖的时候,于边沿钉上桐梓树桩,晚上神鬼见了树桩不敢近前,就这样将龙腰挖断了。
天门村有条道路通往广济的双城驿,也就是卖饭女柳凤英送蔡鸣凤出黄梅的地方。在黄梅大河和武穴余川交界的的袁山河上,有座大型石拱桥,名曰:功德桥,建于明洪武年间。广济人又叫“三里桥”,因为这里到双城驿刚好三里路。桥的两端分别有黄梅县和广济县的界碑。这两个界碑应该是当初就立的,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子清晰可见,而两地却发生了大变化,黄梅县依然在,而广济县的县名早就成为了历史,被武穴市三字代替。
螺丝墩中的螺丝石当年被侵华日军炸残缺了,否则可以把耳朵贴近石头边,听螺丝石里回荡着於老四和张二女说的悄悄话……
曹锦军围炉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欢迎广大微友原创作品投稿:2972353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