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红||黄梅特产之糯米果乃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而且每个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多,家里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太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很穷,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平时是没有零食吃的,除非到了过年,不管家里多么困难也要办一点糕点糖果招待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副食店里买的那些豇豆酥,龙酥,京果,是万万舍不得自家吃的,那些有限的贵重糕点是用来做走亲访友礼品的。既然贵重的糕点吃不起,各家的妈妈就会千方百计做一些土特产来充实自家的果盘。 

  记忆中花生,蚕豆是不可少的,那些简单易做,买回来直接炒熟就行,相对复杂点的,就是糯米果乃,糖吧乃,麻花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糯米果乃,这糯米果乃好吃,工序也很复杂。大概有七八道工序。每年农历十月或者冬月,妈妈就早早的窊上几筒糯米用水泡上,好像里面要兑一点点粘米,但不能兑多,多了以后的糯米果乃就比较“结”(硬)。等到糯米泡到一定的程度就得开始第二道工序——打磨了,那就是磨成米浆。那时候各家的条件都不太好,日常用品不是家家都齐全的,好在邻里关系相处的就像自家兄弟一样和睦。今天你到我家借一副水桶,明天我到你家借一根扁担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磨子这种日常不太常用的东西就更稀少了,不过邻里之间总会有那么一家或者两家条件好的有。因为磨子笨重,一般都是去主家直接磨米浆的,待到打听到那家那天不用磨子的时候,妈妈就带着我们,端盘的端盘,提桶的提桶,向磨子的主家奔去。待架好磨子,磨米浆就正式开始了。磨米浆必须两个人协调才能操作,一人推磨,一人下料,下料的想起来其实也是要一点点技术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随着磨子的转动,转一圈就下一汤勺的料,这速度要把握好,不然就会撞到自己的手。这料太清也不行,太稠也不行,稠了磨出的米浆就不细腻,会影响以后糯米果乃的口感,清了磨子就会空转,费时费力。那时在旁边的我们总觉得推磨、下料都是那么的有趣,总会趁着大人喝茶或者歇息的空隙,见缝插针的跑上去操作一番,无奈“看花容易绣花难”,最终都是在大人的哄笑中,吐着舌头扮个鬼脸退了下来。在磨子的“唧唧啊啊”声中,雪白的米浆沿着磨缝缓缓流出,然后留到下面接着的大盘里。望着那米浆,我们小孩仿佛看见糯米果乃在向我们招手,仿佛听见年的脚步在向我们奔来。

  米浆磨好也就进入第三道工序——沥干。打磨好的米浆因为多半都是流质状态,所以必须沥干水分,记得妈妈把打好的米浆倒在一块大纱布里,接着四角扎好,使劲挤压,挤压到不能再挤的出水后就放在一个架子上吊着,直到沥到可以揉成团为止。然后就可以进入第四道工序——做糕、蒸糕了。一大早,妈妈就招呼姐姐们忙活起来,沥干水的糯米团被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妈妈在里面撒了一些事先洗好的芝麻,然后不停地揉那个米粉团,揉到团成一个整体,里面没有一点分裂,然后就掐成一小团一小团,这时候妈妈就给姐姐们分工,烧火的烧火,掐团的掐团,把那小团做成长条形状,待长条形状做的够一锅的时候就开始上锅蒸了。等到锅里冒了大气,一股糯米的清香就会扑鼻而来,就勾的我们肚里的小馋虫不停的蠕动,也就在旁边不停的催促妈妈赶快起锅。妈妈掌握着火候,说别急,还得几分钟,不然没熟过心,那一刻就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待到大气弥漫了整个厨房的时候,那糯米糕终于可以起锅了,第一锅往往都做不成糯米果乃的,妈妈让早就垂涎欲滴的我们尽情品尝,还得给左邻右舍送两条尝尝鲜。 

 等到所有的糯米糕都蒸好,就放一边等到凉透,因为不凉透,会粘刀,等到凉透就开始第五道工序——切片了。这切片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技术活,要厚薄均匀,如果厚的厚,薄的薄会影响以后油炸的,到时会出现厚的没熟,薄的已焦的状况。所以必须要保持均匀,待到切片的时候,也就有了我的工作,就是一片一片的分开摆好,不能让他们粘在一起,待到所有的糕状都切成片,所有的片都一一分开摆好,也就进入第六道工序——晾晒了。这晾晒众所周知是要好天气的,那时候还没有天气预报,完全靠运气,碰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很担心这快到手的糯米果乃发霉变质,就会搬到很通风的地方希望能风干,遇到天好,几天大日头就会晒的干蹦了,干到以至于收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以免弄碎了影响以后的品相。过了这六道工序这糯米果乃就算到手了。待到腊月二十几,一大早妈妈就让姐姐把炉子烧着,架上一口大锅,然后倒上大半锅油,待到油烧开之后,抓一小把糯米果丢进锅里,不到一秒钟刚刚还在锅底的糯米果随着油翻滚的瞬间上浮到了锅面,而且相当神奇的放大了一倍,看着那糯米果随着热油翻腾,渐渐变成了金黄色,我的馋虫让我的喉咙蠕动了无数个来回,待到妈妈用捞子捞起,稍微放锅边沥一下油,然后就拿一个小搪瓷碗装上几片,让我端到一边的小凳儿上坐着吃,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家里老细的优越性。现在想来,其实那时妈妈这么快就让我在一边吃,一方面是让我解馋,最重要的可能是担心我在那油锅边烫着了。当我捏着一片糯米果放在嘴里,落口即化,唇齿留香。那滋味,那感觉,就算我今天从事着文化工作,接触了太多描写美食的文字,我也无法用文字来描述那年那时那月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时隔四十多年的今天,再次想起,那滋那味还萦绕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

唐亚红   湖北黄梅图书馆工作人员  黄冈市作协会员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

(0)

相关推荐

  • 号称点心界的霸主,却有着经久不衰的诱惑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预料到日后勾践会反攻.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 在此危难之际, ...

  • 上海人吃宁波年糕

    SH 年糕就是上海人家中的 "百搭"家常菜,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随便谁都能烧,随便怎么烧都可以,:肉丝炒年糕.肉丝青菜汤年糕.毛蟹年糕.排骨年糕.海鲜年糕.火锅年糕-- 而在宁波菜餐 ...

  • 唐亚红||黄梅特产之元宵茶

    芫荽,大概是因为它有一股清新而浓郁的香味,我们黄梅俗称为香菜,但因为它和姜.蒜.葱一样,气味太浓烈,所以,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据史料记载:芫荽原产于地中海及中南亚地区,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从丝 ...

  • 唐亚红||黄梅儿时特产之狗条

    唐亚红||黄梅儿时特产之狗条 吃货的我,对于儿时美食的记忆,远比其它的要深刻的多.儿时,看那孔垅人民餐厅托盘里出售黄灿灿的狗条,不知让我私下里吞了多少口水,因为吃起来脆香,它不起眼的外形以及这俗不可耐 ...

  • 唐亚红||黄梅儿时特产之糖粑乃

    ●●● 当各位朋友看到糖粑乃三个字里的"粑"字的时候,千万别误会这糖粑乃是那种用粉做成的什么粑.我今天介绍的这个糖粑乃是一种用米和麦芽糖制成的小吃,至于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我也不知 ...

  • 2020年度湖北省作家协会新会员唐亚红:浓浓书香漫黄梅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从2021年1月7日开始,曹锦军围炉将陆续推出部分黄梅2020年度湖北省作协新会员的作品以及简介.今天推出的是曹锦军围炉执行主编唐亚红的<浓浓书香漫黄 ...

  • 【“我和书香黄梅”征文】唐亚红: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我的父亲是黄梅县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用现在流行官二代.富二代的说法,同事们都打趣我是馆二代.因为受父亲的熏陶,从小就喜欢看书,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看见面包一样 ...

  • 【大美黄梅】唐亚红:紫云山中稻谷香

    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一直错误的认为北纬三十度.整日云雾缭绕的紫云山只适合种植茶叶.直到我们跟着紫云山高山生态农业合作社的胡总走进那片金黄时,我才知道,我错了.那漫天的金黄,纷纷扬扬,瞬间洒满了我的鼻稍 ...

  • 【大美黄梅】唐亚红:秋来念起

    秋日 ♬ 私语 持续的高温,让人感觉这个夏天是如此的漫长.伴随着立秋之夜的那场骤雨,把一度让人酷热难耐的夏天赶走了,被高温炙烤的人们,也像读书人啜过一口香茗之后,激热的心绪也渐渐淡定下来,秋,在人们的 ...

  • 【大美黄梅】唐亚红:童年纳凉

    儿时的夏天是寂寞的,因为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儿时的夏天又是丰盈的,因为我们有竹床上的纳凉,有夜空中满天的繁星以及那夜空下响彻云霄的欢声笑语,这些简单的快乐,足以让我们过上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天 ...

  • 【大美黄梅】唐亚红: 水乡正逢荷花香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荷花又称莲花,它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一直惊艳着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千百年来不知勾起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 ...